|
学生演“大剧”合适吗?
/ i3 Y% `! A) X, a. W0 v; d |8 z) A0 m! @, [$ M8 a( K
但凡舞台演绎者,尤其是大型或国家级表演,观众和专家自然会将演者视为音乐行家来看待,那么,自然会对其出现的瑕疵耿耿于怀。不仅如此,有的学者对学生参演大型、高等级的演出本就持否定态度。原因是,学生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就应该静下心来在课堂、琴房里按部就班地锤炼其演奏、演唱技艺,参与大型演出,自然会打乱学习计划,有时还会滋生钻营者,因为很多大型演出或可使表演者一夜成名,很多钻营者觉得这是一种捷径,从而懈怠于基本功的锤炼和平时的基础知识学习。: R" u8 M8 |+ h# O' ?, Z, M6 f
9 f8 \; f1 y! H! e% S% P 否定态度有一定道理,我也觉得有些学校将学生置于大量的演出之中而荒废学业的做法较为欠妥,有些学校甚至为均衡学科发展而将理论、作曲、管理专业的学生推到各种活动之中,其法更值得商榷。但对学生参演大剧,尤其在国家级舞台上的不足之处,笔者倒是建议专家、批评家要持包容态度。. u V, K: o& i/ V' T. m
2 M- U( q3 ?5 p8 q3 j0 N$ P 我以为,表演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到艺术实践中锤炼、实训其技艺,那种关门造车,孤芳自赏的技艺学习之路会有更多的弊端,在合奏、合唱中学生既能切身实践自身技艺,还能协作集体精神,从而获得艺术升华的真知与感悟。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刘辉认为,大剧演出有助于凝聚各方艺术实践的力量,在高标准的要求与引领下,更有助于学生获得跳跃式甚至跨越式学业实战技能的提升,对有机会参与大型演出者,更是应排除万难,尽量参与。所要注意的事项是,引领者要富有智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而精心设计,要高标准,但不能让学生疲于奔命,做他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技艺。他觉得其学生在歌剧《星星之火》的演出中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技艺提升,最后所呈现的较为完美的演出效果也使开始的错误无关紧要,甚至是学生成长的美好印记。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王真认为,实践是检验技艺的最好平台,尤其对实训学生的整体艺术能力非常必要,因为他们平时学习中难有独立完成的任务所需的大局观、整体感,都是在老师的指定下按照既定轨道运用其技能,而大剧在难度系数上常会高于学生既有的技术水平,它的高标准强化实训不同于平时的局部技术训练。他觉得其学生在歌剧《白鹿原》的参演中均受益匪浅,尤其在驾驭半音化、多调性现代声乐作品上有了大跨度技艺提升,这是传统教学中欠缺的。$ B( w/ @* `8 |. u( L& D! d; r
" _" W/ T3 W$ y 既然学生参加大型演出利弊皆有,那么,如何寻找绝佳的切入点,规避害处、发扬益处,是其出路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是做好铺垫,做好通向高级阶段的扎实基础技艺训练的量和度。这就要求平时的技艺训练要做到实处,并挖掘一定的潜力,基本技术课教师对此要使学生有深入的认知,挖掘其可造之处,才能将基础、拔高的空间营造好,欲达高度的进程铺垫好。二是进阶化攻坚,不能贪多求大,这样会使学生顾此失彼甚至是疲于奔命,而最终的效果杂乱更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鉴于学生事业心参差不齐的现状,可将大型剧目的参演置于一个长线的教学计划之下来宏观控制,可仿效西方大剧制作的梯队建设经验,以进阶化策略,循序渐进地公关技术难题,也可请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引领学生来分段公关,各个击破。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任务并非遥不可及,还会有成长过程的快乐。三是营造境界,它包括艺术境界和思想境界两方面,前者是审美情趣的至高之处,后者是拼搏进取的动力之源。大剧的艺术境界之美自不待言,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到?《白鹿原》剧组采用了专业导师讲解、编剧与作曲现场诠释以及专家团队集体研讨的多样形式,给学生演员进行了艺术境界的营造。《星星之火》在创演中采用了历史背景材料的学习、东北抗联及原剧创作中的艰辛和新时代新要求的多种形式引导、激励、开掘学生的思想境界。《一江春水》剧组将抗战时期上海精神中的真、善、美进行了主题宣扬,将电影中业已成形的思想精华用歌剧艺术呈现的方法进行了集中诠释,廖昌永、黄英、李秀英、杨光、周正、韩蓬等艺术家的艺术引领使思想境界之导简洁有效。
: N4 y/ I5 a; k5 O. s: k# n# _3 e/ H) g9 k* G
有梦想还要有动力,有目标还要智慧地引导,学生参演大剧才会趋利避害,成才有道。
) z* b3 r( g- d5 e+ b
( E) w" |/ ` @0 x7 z4 I! Z9 F. s2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