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快乐佳人 于 2016-8-20 06:30 编辑
' |$ Q( N9 a. N, q% k7 b1 f* w+ R3 z2 R/ ~' D9 |, j
可以肯定地说,7月30日晚,哈尔滨交响乐团的音乐会,观众是冲着大名鼎鼎的祖宾-梅塔来的。大师光环,加之同行而来的15位以色列爱乐乐团声部首席,让音乐厅这座水晶钻石般的玻璃幕体上下天光,内外生辉了。 没有暖场序曲,直接将贝多芬两个大曲目搬到上下半场,这并不多见。也从中看到梅塔的个性与自信。年已80的祖宾-梅塔表情可以用“惜墨如金”形容。即便是甫一出场观众便被雷动时,他的面部也仅是象征性地予以浅笑。他很威严,大帝登基般站在指挥台上。他的指挥没有任何花哨的动作,手上也鲜见我们通常需要的除了节拍外的“东西”,他采用白描手法,淡出淡入地将贝多芬的“田园”展现开来。 浓郁的诗意是从大师棒下轻盈飘逸,双簧管与长笛鸾凤唱鸣,牧歌般悠扬;黑管和大管亦美如天籁。这样的音色是乐队的诗眼,让五个乐章的长篇巨著摆脱了一般乐队的沉闷与冗长。 下半场是贝多芬《第七交响曲》。人们习惯称其“舞蹈性的交响曲”或“舞蹈的颂赞”,而瓦格纳把末乐章称为“舞曲的极品”。在大师波澜不惊的点化间,乐队旋风般驶入了末乐章。舞曲的强劲旋律在不断重复中,以更有力的方式如浪拍岸。乐章高潮卷腾起千朵浪花,为音乐会带来瑰丽的享受。然而,祖宾-梅塔依然稳若磐石,就跟他上午排练时坐着指挥相差无几,没有任何跃动夸张的肢体语言附凿,他有的只是更加坚毅锐利的目光,扫描着他的乐队。他是以最简洁的动作,完成了最富张力的高潮段落。观众掌声空前热烈,喊叫声让他年迈的步子一次次返场谢幕,最后还是加了一首安可:施特劳斯的《闲聊波尔卡》。 笔者认为这场音乐会最值得称道的是梅塔在轻松漫步间,完成了两部伟大交响作品的演释征程。这种举重若轻的指挥风格,是一种内功,一种长时间的酿造与打磨。他面对的绝不是一个陌生的乐队,15张熟悉的面孔,是他的脉动,心领神会之下,完全不需要多余的暗示或纠偏。甚至可以说他的这场指挥完全可以靠眼神去完成。他的淡定与平稳,给了乐手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与乐手之间的这种默契,让他如同站在以色列爱乐的指挥台上。他不需要花多大功夫排练,也不必发什么脾气,更不需反复强调什么,甚至他在演出时也懒得做出有难度的肢体语言。任劈雷闪电,翻江倒海,竟完全在其股掌之间。以其最省力的简约方式出现的祖宾-梅塔,体现出的舞台哲学是举重若轻,是四两拨千斤的大师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