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68|回复: 0

[名家特写] 高山升华夜 致敬梅纽因

[复制链接]
牛牛 发表于 2016-8-19 07: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既是梅纽因百年诞辰,也是格施塔德梅纽因音乐节成立60周年。双重纪念的驱使下,音乐节推出一系列回顾主题音乐会,邀请诸如安德拉斯-席夫等音乐会常客,在当地富有特色的小教堂里奏响梅纽因最爱的音乐。7月24日,笔者翻山越岭,来到交通极其不便的格施塔德,聆听一场纪念音乐会。
& C+ i, c: ]9 e8 {7 j+ |- a0 r) E
% L. D( X/ L# I& V  这场音乐会在格施塔德附近小村萨能的教堂内举行,由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与澳大利亚室内乐团联袂,本身就是新旧搭配的典型。霍普在1999年3月7日梅纽因登台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中,在梅纽因的棒下演奏施尼特克小提琴协奏曲。霍普在当晚演奏的是门德尔松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所以选择这首门德尔松较为冷僻的协奏曲而不是脍炙人口的“e小调”,是因为恰恰是拜梅纽因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力推所赐,这部作品被从冷宫中解救出来,成为不少小提琴家的最爱。笔者尤为钟意的是第三乐章,轻松跳跃的小提琴独奏与玲珑精致的乐团相映成趣,清新雅致的旋律不像“e小调”那样肥腻,仿佛初春的森林生机勃勃。丹尼尔-霍普的演奏虽没有杨天娲那般精准无误,但依旧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情绪,让那座简朴的教堂顿时玲珑活现。石木结构的小教堂具有惊人的建声效果,从1957年便一直是音乐节的主场,尤其适合室内乐演奏。霍普在上半场协奏曲后加演的一曲拉威尔《卡迪什》,并用弓子指向上方示意致敬梅纽因的在天之灵。
9 Q# j% r7 P: `% ^% b- A& i" q! f  f" V4 f" H, d
  与霍普相比,澳大利亚室内乐团便是纯粹的新面孔,系首度访问此节。18位乐师从悉尼途经新加坡和苏黎世一路奔波而来,他们中有几个显著的亚洲面孔。作为一支南半球的室内乐团代表,乐团的驱动和配合能力都出类拔萃,尤其是在协奏曲中,由霍普带领着抑扬顿挫,行云流水。只是在合奏时,乐团稍有不适,因为没有指挥的关系而略显层次不齐。这点在上半场开场的沃伊切赫-基拉尔《欧拉瓦》、阿沃-帕特《我能》和菲利普-格拉斯《回声》中尤为明显。( N. s! Z+ X7 q! U8 d
7 _2 S/ B* Y) O8 a3 b1 c
  下半场的埃奈斯库《八重奏》同样寓意深刻。埃奈斯库是梅纽因的老师,此曲由八重奏改编成弦乐队演奏。作品比勋伯格《升华之夜》晚一年写成,难怪带有勋伯格作品的极深影响,浓郁的音型和配器风格,甚至旋律也无不让人想起勋伯格的那首非凡之作。四乐章的作品,乐团的演奏一气呵成,扣人心弦。音乐会晚上6点开始,大雨蒙蒙。9点演完后,天气放晴,落日磅礴,远处的雪山和地上的火烧云一同构成壮观的天际线。不得不佩服梅纽因选址音乐节的高瞻远瞩:群山环抱,鸟语花香,远离尘世纷扰。加之此场音乐会的曲目背景,真乃“升华之夜”。) E. [3 ?7 z3 d
& ?7 X% t* |+ P) P& Z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5 03:54 , Processed in 0.99316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