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离婚适不适合借势?7类热点告诉你借势营销的正确姿势
自从王宝强在微博上自曝家丑,关于他离婚的话题就从微博刷到微信朋友圈,各大微信群也都是,也有各种爆料,内幕是越看越震撼。
不过,自从这个热点爆炸性刷新之后,有很多人问我,这个热点要不要借势?
也有人发给我杜蕾斯的图片,不过从制作风格与水平基本不是杜蕾斯的手笔,很多人在朋友圈发图还会说“借势只服杜蕾斯”,敢问大家发图时有没有去官方微博、微信看看呢?
为什么杜蕾斯没有做,或者那些“热心网友”为什么替杜蕾斯玩借势?
前者是因为底线,后者是不知底线是何物……
我们会遇到哪些类型的热点:
1、节日类热点
2、赛事类热点
3、娱乐类热点
4、行业类热点
5、时政类热点
6、灾难类热点
7、负面类热点
每一个类型的热点,该如何参与呢?
热点本身就是营销活动的一个结合方式,就比如商场中秋要搞促销,电商们都在做双十一等等。
具体举例每个热点“宜”与“忌”:
1、节日类热点
每年的节日从中国传统佳节,到二十四节气,再到西方的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以及各种互联网化之后创造的“十月十日萌节”等等。
在节日里做借势营销是最常规,同时也是运营工作最基础部分。
关注点:节日与产品的结合
案例:“枣想核你在一起”
2014年情人节,我为佳沃做了一个创意产品,这是结合情人节的表白场景,同时把大枣核桃进行了整合创新,作为新品上市,3个多小时1314份抢购一空,从微博美食话题第一名到天猫抢购,以及后续口碑影响。目前“枣想核你在一起”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品类,可能你也吃到过类似产品。
宜:借势
忌:跟风
2、赛事类热点
每年各种赛事,比如足球、网球、游泳等等,还有类似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欧洲杯、亚洲杯、世界杯等等热点。
赛事不同关注的热度也不一样,比如奥运会是全民热点,且时间较长,注意力分散,但是会出现不同的子热点。像2016年里约奥运会就如此:
[color=rgba(0, 0, 0, 0.760784)]关注点:赛事特点、场景、人物与品牌关系、用户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