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广东的中学生郭沛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自己所在的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在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三个组别的冠军。从初二到现在,她跟随合唱团先后参加了三届的世界合唱比赛,在比赛中收获的,除了奖牌,还有合唱带来的快乐与成长。. _* V- L6 f: b4 W+ [
* m! k, H$ O/ t: s& |7 c
能说话就能唱歌
) T$ _" q6 l4 s* v& ?+ }7 s" ^- W4 L$ \/ a
当地时间7月6日至16日,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283支合唱团、超过12000名合唱队员在具有“黑海明珠”美誉的俄罗斯城市索契参加了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到最后一个比赛日为止,所有参赛团队在29个组别中带来448场精彩的赛事和表演。7月7、8、9日举行的第一阶段比赛中,公开赛共产生33个金奖,37个银奖,5个铜奖;冠军赛共产生55块金牌,46块银牌,4块铜牌,其中中国团队获得6个冠军,分别是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获得的青年同声合唱、混声青年合唱两个组别冠军,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获得混声合唱、情景民谣两个组别冠军,以及温州女声合唱团获得无伴奏民谣组别冠军,湖南知青合唱团获得老年合唱组别冠军。7月13、14、15日举行的第二阶段比赛中,产生了14个冠军:其中有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广州天河男童合唱团、广州荔湾童声合唱团、来自中国台北的木楼合唱团,其余的冠军分别是俄罗斯5个,南非3个,马其顿共和国1个。
8 u# B* o5 c- O
4 u( L5 E: b4 M6 C4 D1 [' N% C# x2 ] 世界合唱比赛提出的“让世界人民一起欢唱”的理念,其设置的公开赛形式,破除了过高的比赛门槛,让所有热爱合唱的人们都有机会参与,既是比赛,更是表演。“能说话就能唱歌”,中国著名合唱指挥家、合唱教育家杨鸿年用这样一句话提出了合唱的宽广性和推广性。这次比赛出现的几个对于国内合唱有所推动的现象让他倍感欣喜:首先是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委约作品,这对于国内合唱作品的创作是极好的推动,他建议以后甚至可以吸收作曲家来当评委;其次是各合唱团的交流,各种作品的风格、记谱法可以学习,对于人性化、文化性的合唱作品是一个推广;中国合唱团演唱中国作品占到了大多数;参与人数多,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合唱团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他建议以后可以多发展小型、质量更为精细的室内合唱团。
! M2 _/ U' J; q* k& X. c$ Q) n4 a- k W7 d+ U) p
指挥家郑小瑛观摩比赛让她感觉到中国合唱团的水平在逐渐提升,而合唱团的水平与指挥的能力、理念息息相关,这说明国内合唱指挥的水平也在提高。她说,我国的音乐是以单旋律作品为主的,合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舶来品”,需要学习、聆听和见识。通过比赛和音乐会,国内合唱指挥可以见识合唱的不同品种、不同品味的取向、丰富的音色,各种作品可以用不同类型音色来歌唱。而每届合唱比赛的合唱工作坊是合唱指挥们之间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她希望随着这个属于音乐爱好者的活动逐步扩大,可以慢慢影响到国民音乐教育素养的培养,譬如对孩子识五线谱、多声部声音的训练,这样才可以跟上世界合唱的发展脚步。 X5 l. Q0 U& m' e" w' f/ o( E
' [+ j4 o$ u3 N6 S7 ?% U: m 中国团队列变宽路仍长
- C5 D D. a( S! K% r+ J
* `" O4 [& b' g/ s2 P6 S 本届合唱比赛第一阶段中国合唱团获得了6个冠军,第二阶段获得了3个冠军,杨鸿年表示,合唱是群体艺术,与独奏艺术不同,个别人或个别团获得冠军并不能说明进入了合唱强国,如同体育比赛,从个人获得世界冠军,到团体赛冠军,再到连续巩固,才是真正走进了强国行列。第一阶段获得老年组冠军的湖南知青艺术团是一个业余团,它的作品虽然技巧比较简单,但很接地气,表现出了群体艺术的力量,这就唱出了合唱精神。现在中国合唱团在国际合唱比赛上得奖率越来越高,但从国民整体音乐教育方面来说,差距还比较大。国家应该多鼓励更多合唱团出去见世面,“淡化比赛性质,交流更重要。”杨鸿年感慨地说。8 g6 o' Z& x0 p: H
; N u7 _4 M6 n& i3 z
从世界合唱比赛谈到当今世界合唱发展,杨鸿年一直坚持中国合唱的方向应该是:“以我为主,吸收外国。”合唱指挥家田晓宝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合唱如何更好走向世界,归根结底是一个“诠释力”的问题,在世界合唱比赛中这个问题更为明显,如何更好地诠释自己国家的民族音乐,如何诠释自己对外国作品的理解。是中国合唱团需要努力的方向。
, ]9 A, K+ o* M; j# A
$ `6 C8 m2 h; @ 要搞好合唱,首先要培养强大的作曲家,创作出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团、不同风格特点的作品;其次是国内专业化的合唱指挥还不够多,指挥应该追求视野更开阔、技巧更规范、修养更完善(尤其在合唱语言学、风格学,音乐美学观念方面下功夫)。指挥教育家吴灵芬也提到了比赛中中国团队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指挥水准问题。很多人,尤其是基层合唱团对于合唱指挥的认识和实践还是停留在“打拍子”阶段,实际上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一样,都要经过系统、专业、严格的训练,甚至任务要艰巨于乐队指挥,因为乐手都是从小经受专业音乐训练,学会了用耳朵去听,而合唱团大部分团员小时候没有受过合唱团的熏陶和训练,多是用钢琴听音,耳朵听不准就容易唱不准,这也是国内合唱团音准问题一直存在的原因,对指挥也是很大挑战。 r6 n+ \4 I5 v6 C
- K) R- z# D3 [5 m1 D7 T9 k; R
在本届比赛中担任评委工作让合唱指挥家任宝平对合唱团如何在国际赛事取胜的几个要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准,很多中国团就是听起来会“差一点”,还是要花大力气解决;对作品的忠诚度,这体现的是指挥对总谱谱面的读懂、读透,这方面工作对于国内合唱指挥来说还是较欠缺的;音乐表现力,是否能用歌声感染人、感动人;总体印象的呈现是否给人“尽善尽美”的感觉。
4 F' r" F4 t: C1 V0 G" d8 ?+ \! `5 B
比赛之外享受合唱9 Q( S6 k. s6 ^- z6 ]- P% i. W
7 E# V; j i2 ^7 s
本届比赛,俄罗斯主办方呈现了具有俄罗斯深厚音乐传统和文化风情的开、闭幕式演出,其中俄罗斯多民族歌舞、千人大合唱让所有参与比赛的团队和个人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也传递给合唱爱好者们一个重要信息:比赛与奖项不是全部,重要的是投入并享受合唱带来的欢乐。踩街合唱巡游大联欢,则成为所有参赛合唱团最为期待的欢歌时刻。
& _& X7 v! U6 V; c2 I* u5 v/ k. |! R5 n/ A: `
一些首次参加世界合唱比赛的特殊或特色合唱团,也充分感受到了合唱带给他们的喜悦。如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长沙特殊教育学校翼之梦盲童合唱团,合唱让孩子们忘记了身体的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拥有的嗓音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和正常人一样歌唱的能力。而来自边远少数民族的云南坡芽歌书合唱团、贵州刺藜花红合唱团,首次参加就获金奖,把原生态的美妙歌声唱到了世界的舞台,用和声的形式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一种新的范本。
, {9 z4 p: {+ J9 w$ k0 g( ~ i- b( v3 Z- ]+ W& T. e O; D/ d
学音乐出身的高木梓是世界合唱比赛的志愿者,在赛场间奔忙看自己感兴趣的比赛是她最大的乐趣,尤其是流行爵士组别让她极为兴奋,每次听这个组别,她都感觉像在享受一场表演:“俄罗斯、印尼和荷兰的作品更‘好听’,荷兰是爵士合唱强国,每首作品对爵士原汁原味的把握十分本真。印尼的旋律性强,德国团体对和声的改编都比较尊重传统与古典的韵味……”厦门松柏中小学深海蓝联合合唱团获得流行爵士组金奖第二名,高木梓坦言这对于中国团队是非常不易的,因为爵士、流行合唱评判的不仅仅是唱出唱准谱面上的东西,更重要是在演唱过程中有自己创造、即兴表演的东西,非常“活”,这对于中国团来说是个软肋。这次这个合唱团获得这个奖项,也说明了国内合唱团开始在创造、即兴方面有了突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她感慨地在乐评中写道:“出国比赛的意义很多,也许就在于,你能看到远方,试着看清前方的路怎么走。”
8 d* _/ V& v& |
, P& ], i8 I) Y2 \, j. F5 k) X 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的郭沛雯说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忘掉在合唱团的日子,几次参加世界合唱比赛的经历,“这个比赛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别人。”9月,郭沛雯将离开陪伴自己从少年到青年成长的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走进属于她的大学生活。两年后在南非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合唱比赛,我们或许会再次见到她的身影。合唱犹如一枚种子,在每一个歌唱的孩子心中种下歌声,培养出爱心,生长出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