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K* M# u" ~- ^) ]! d 这首情歌全曲只有“候人兮猗”四个字,歌词简单,却足见其产生年代之久远。“候人”,顾名思义,就是等候人的意思,“兮猗”不过是由感慨而生出的语气叹词,并无实际意思。然而,也恰恰正是这“兮猗”二字长音的回旋吟咏,深刻的表现出涂山氏之女对夏禹的急切思念之情。对此,闻一多在《歌与诗》一文中分析道:" G$ S5 c4 P. N* F: O) M, Q% D
0 p" \3 |7 E8 ]( h, }6 V* Z “想象原始人最初因情感的激荡而发出有如‘啊’、‘哦’、‘唉’或‘呜呼’、‘噫嘻’一类的声音,那便是音乐的萌芽,也是孕而未化的语言。声音可以拉的很长,在声调上也有相当的变化,所以是音乐的萌芽。那不是一个词句,甚至不是一个字,然而代表着一种颇复杂的涵义,所以是孕而未化的语言。这样界乎音乐与语言之间的一声‘啊……’便是歌的起源。” k+ n7 o. i5 n8 w( ?- d' i
8 L' x4 x0 ]( t0 d1 L# l 闻一多对音乐起源的分析表述,实际上亦是对声乐艺术萌芽的合理解释。那么,让我们再回到文献中去理解“兮猗”二字,在一定程度上,它正是“啊”、“哦”、“噫嘻”等此类感叹虚字词若干不同的演变抒写,它是歌的本质核心与最初原动力。这此中的叹嘘意味,又何尝不是歌者涂山女对于情绪宣泄的自然表现?这种拉长声音的歌唱方式,不仅合乎原始的歌的性质,也反映出在声乐产生之萌芽阶段,歌唱的音调与语言声调之间的密切关系,甚至歌唱的语言及地域方言对声乐演唱风格都有直接的影响。涂山女婉转柔曼吟唱的这首歌曲,被后人称之为《涂山氏妾歌》或《候人歌》,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典范,这种演唱风格也对以后民间音乐中的情歌发展及传播开创了有益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