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12|回复: 0

[词曲转载] 信阳新县民歌:好声音飞出大别山

[复制链接]

8527

积分

16

听众

464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27
164247123 发表于 2016-7-29 05: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阳新县民歌:好声音飞出大别山; v8 |  i8 g+ e: Z, o' m( A
6 B6 n  Y+ `* E0 m) ]' M1 Q( T
  近日,在2016第四届新县民歌汇演中脱颖而出的原创民歌《美丽新西河》和童声合唱《山野菜》两个节目被确定参加今年9月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美丽乡村好声音”明星演唱会,新县有关部门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 [/ L" O% D& U5 |9 C% d( T& N" Y( t; {
  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南北文化的交融使信阳民歌形成了独特的魅力,既有北方民歌之高亢、明亮、奔放的风尚,又有南方民歌的细腻、婉转、亮丽、悠扬的韵味。信阳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地处江淮之间、融汇楚豫风格的新县民歌作为信阳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民歌宝库和众多优秀的民歌传承人。
2 a5 O  {2 C1 g9 g7 n. j6 m) y" Z1 n$ M8 Y/ V4 d" e
  在新县“村村会唱民歌,人人爱听民歌”,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家中做饭,村民都会哼唱几句。全县30多万人口,约10万人会唱民歌,具有豫风楚韵风格的民歌不仅在大别山区一代代传承,而且飞出了大山,唱响了全国。
2 q( Z4 u" Z8 D9 J  d
! w! F. A& _, q# X, m8 ~5 b: ^' _  近年来,新县高调推进民歌事业的传承和发扬,自2010年起,每两年一届,已连续4届举办全县民歌汇演,此外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丰富群文生活,为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9 k9 k7 w2 L% c& G- n- p9 H6 A" \9 ]1 n
2 c# G" Q1 c/ \  }$ E# B
  民歌、地灯戏、皮影戏、划旱船,这些地地道道的新县特色文化,成为每一个大别山人的“家乡记忆”。为留存好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2007年,新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集民间文学、民间戏曲、民间音乐等方面的文字材料300余万字、录制音像资料50余小时,普查统计戏班16支,地灯戏班12支,民间歌手1000余人,分两批公布了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71项。为提高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平,新县文广新局还精挑细选,推送一批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非遗项目,申报省、市级非遗项目。“地灯戏”入选河南省第四批非遗保护项目,“三壁吹打乐”“新县皮影戏”“柴山堡大鼓”入选信阳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陈卉、宋世亮、吴成珍等一批民间艺人,成为新县民歌(信阳民歌)的省、市级传承人。7 @0 |: T2 a6 D
3 ]: A. B8 L- B6 n
  特别是针对如何叫响新县民歌品牌,新县有关方面多措并举。组织创作班子深入文化艺术之乡千斤乡、民歌基地八里畈镇调研,走访民歌艺人,搜集整理出《青枝柳叶》、《十送客人》等原生态民歌80余首,创作改编了《表哥表妹》、《打补丁》等民歌30余首,培训了民歌手120余人;结合新县红、绿、古资源优势,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作品,为新县民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Q4 v/ T2 m8 ~. w: g) ^+ G

' q4 `) k: d- R/ S3 C/ b* t0 @4 L5 q  如今,《豫南情调》、《正月里来》、《我想说》、《美丽新西河》、《田铺人家》、《梦里老家丁李湾》等一大批反映新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赞颂新县美丽风光,歌唱党的富民政策和今日新县群众幸福生活的民歌佳作陆续唱响,并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项。民歌已成为新县文艺活动的保留节目,成为新县文化旅游的又一知名品牌。
5 A2 `8 b7 f' J4 C: U
1 e, e6 G; K) a1 r; y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新县民歌汇演中,著名音乐家邬大为和伍嘉冀作为特邀评委来到新县。其间他们深入新县农村采风、调研民歌,在了解了新县独特的豫南民俗风情和红色历史文化后,两位音乐家感到由衷地赞叹和震撼,他们表示:“新县是个可以让民歌经典之梦想腾飞的地方,新县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将会把新县民间文艺事业、非遗保护工作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从此形成热烈持久的群众性文化工作热潮,助推生态经济发展和老区脱贫致富。”0 x2 `8 q4 |$ b% U/ x2 E
- w! r! _' w% }. w# f$ l
  唱民歌、红歌不仅是对民俗文化和革命历史的传承,更成为新县人民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传承新县民歌,新县文广新局正在筹备开展“民歌进校园”“民歌进课堂”等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新县民歌、学唱新县民歌、会唱新县民歌,新县电视台还特别开辟了《每日一歌》、《民歌跟我学》栏目,为民歌传唱营造浓厚的氛围。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7-27 17:47 , Processed in 0.17551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