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8 r2 I7 S% b) f9 i
4 }, C. d `% v) ]0 z* C6 b 定义从古至今,歌唱都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思想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语言形式。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演唱者与观众心与心的交流,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来进行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有人说,歌唱是最动人的音乐,而笔者认为,其动人之处就在于以亲切的语言和优美的声音表现动人的情感,达到两者完美的结合—声情并茂。
) @6 A) m2 c0 g" `2 H9 [* D1 [; [4 M- T6 } E k
声与情音乐中声与情的关系,在中国可谓由来已久。在歌唱艺术中,声与情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是音乐(尤其声乐)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情”是声音的表达内核,在现今浮躁的社会中“情”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真情流露的演唱方式也成为人们最为欢迎的表现手段。因此,只有达到声情并茂,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只有这样,歌唱者才能完整且完美地将词作者和曲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和情感表达出来,把心灵深处的情感传递到听众的内心。. S# J, ]9 u7 q
) p) {+ y( m5 y9 ~
一、以声传情9 e9 w; g# U r% N0 N
9 g* t* v/ t0 g
(一)气息+ x' V2 P$ }3 i* J
' O- {! b$ L# P* n' f
我们都知道,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其本身也是重要的音乐表情手段。演唱中强、弱、快、慢、欢乐和悲伤、幽默和愤怒等音乐和情绪的变化,与气息的正确运用和控制分不开,没有控制气息的正确方法和能力,就不能科学地发声,就无法唱好歌,好似小提琴没有弓子就无法演奏出美妙的声音一样。这便是正确运用气息的重要性。作为演唱者,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呼吸,科学地处理声乐作品中声音的强弱关系,做好歌唱前的这一基础工作。
. J5 ]" E( G7 N5 h8 `2 C, d* _' ~/ C4 U9 g, q2 B
(二)发声" Y1 Q% X/ ^4 ^- f: ]/ _
! p% u% d- J! ~0 \2 J4 I 我国现在的声乐大体分为两大唱法,一种是西洋的“美声唱法”,另一种是民族风格较强的“民族唱法”,近几年在国家重大声乐比赛的舞台上,还渐渐看到了一支新的队伍的出现,那就是“原生态唱法”。由于语言上的差别,无论是在气息和发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美声唱法十分讲究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尤其是中国作品更是要求如此。而在一些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若用纯粹的美声唱法来进行诠释,便失去了作品本身所应该有的特性,同时也让听众难以接受。所以,演唱者必须具备熟练掌握“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异同,同时针对不同风格的作品,并结合作品中沉淀出的意境,辅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将作品得以完美的诠释,引起听众的共鸣。由此可见,掌握熟练的发声方法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演唱者演唱技术水平的高低,甚至影响到歌唱者的歌唱寿命。( l7 Z, L# e: d
* N [1 R2 h4 p- E (三)咬字、吐字' c/ {: y( |! v l
3 y$ k7 b l: ?* W7 n) [7 J 咬字与吐字,是发声时前后出现而又密不可分的两个步骤。咬字主要是指咬住字头,一般要求是字头咬得要准且紧。需要注意的是,咬字头既不能松散,也不能僵硬,要遵循自然的咬字原则。咬字是声母的形成,吐字是韵母出来时形成的一个点,咬字必须在吐字的基础上产生。吐字必须根据“四呼”的要求(“四呼”即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和撮口呼),将韵母各因素结合为一体,并保持一定的口形,尤其当一个字唱几个音时,要一直保持到该音的韵母到最后时刻。在诠释作品时,又不能片面地讲究咬字和吐字的原则。咬字、吐字的规律是表达声乐作品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是更清晰有效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实质。因此,演唱者应该养成良好的咬字和吐字习惯,这是完整表达声乐作品内容和情感的一个必要环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