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作曲家印青、剧作家邹静之、指挥家吕嘉、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组成的主创团队,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中国原创歌剧《长征》将于7月1日至6日亮相国家大剧院。
$ L* A" m8 M$ `+ i" f7 J( ` S
2 R; {: C% s7 n% a) l [ J9 a 音乐既要契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也要继承红色的文化基因。# S4 w! K# S. A4 D5 l& @7 o
# E; w* P6 w6 F# B
“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什么样的音乐形式以及什么样的音乐情感方式,才能在当今的时代准确又新颖地重现出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和情怀,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才能使老、中、青三代观众都能接受并欢迎?我一度踌躇再三。”歌剧《长征》曲作者印青回忆,接到创作任务之时他心头一热,因为曾经自己一直憧憬能写一部怀念先烈、抗战题材的大型音乐作品。然而等剧本出来后,仔细琢磨才觉得这个戏很难。“长征在我国文艺史上优秀作品太多了,话剧、歌舞、电影、电视剧等,你能超过它们吗?”
' a0 ]3 W4 m* `4 u+ K8 i6 j% z% Y2 ~. e# l8 r! ~% I
重读了许多长征的传记、回忆录,又重读了收藏了多年的四大本《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反复研究剧本,一个理念在印青的头脑中逐渐清晰:红军的文化是红色的文化,而红色文化源自于一个特殊的红色基因,这个基因仍然是当下社会所需要和发扬光大的,那就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这就是这部歌剧音乐中的灵魂。因此,此剧的音乐应该既是精英的又是大众的,既要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要传承某一种革命的、红色的文化基因,所有音乐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它。
7 s K8 P9 y8 N; O3 X& u: @$ l- [8 i- d3 ^: x% h" O ?7 P
印青说:“在这部歌剧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同其他当代作曲家一样,探索着如何将歌剧音乐强烈的戏剧性张力与人们所熟悉并喜爱的歌谣体的抒情方式相结合,准确又自然地表现出中国人的情绪、情感和情趣,使中国歌剧的音乐在追求国际化、现代化的同时,又能被普通大众接受和喜爱,并由此感受到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6 H+ |& v) {4 G* s. ]
) N% _8 u, n" S; {. w4 f
他们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
, r( n, y2 S2 p+ d) E# `
" z6 w$ N7 m/ ]7 e( m 6月7日,作曲家印青、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该剧音乐指导黄小曼以及歌唱家阎维文、王宏伟、王海涛、王喆、王一凤等剧中主演共同出席歌剧《长征》赏听会,几位歌唱家为观众演唱了《长征》中的5首精彩选段。2 U- ^5 _& P ^; X6 R0 E; Z
0 |& m* o" F& o* e7 L# r0 | 阎维文与王喆率先出场,合作演唱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曲调不仅饱含深情,也表达出坚定的革命信念。之后阎维文的唱段“寒夜中”则把大家的情绪推向了湘江之战的残酷前线。这一唱段出现在剧中第二幕湘江战役的间隙,彭政委用歌声对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们,抒发出无限赞美和慨叹。女高音王一凤通过演唱“三月桃花心中开”,表达着军民鱼水之情。在“最痛莫如痛彻骨”中,曾团长饰演者王海涛用歌声表达了战友间生死相依之情令人潸然泪下。饰演平伢子的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我舍不得离开红军”同样感人至深。平伢子因试吃野菜中毒、掉队后深陷沼泽,年轻的生命即将陨落,他用诚挚的歌声表达出对革命队伍的留恋。
# b6 X: k4 m, u( O/ x5 T4 ^
& ~8 \, m7 h; h$ ` 印青介绍剧中平伢子的形象和自己有很多共通点,让他时常回忆起自己在军营中的生活,他和平伢子一样都是16岁参军,在部队里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所以在写到平伢子牺牲时,自己在情绪上难以自拔,剧中王宏伟演唱的这首咏叹调“我舍不得离开红军”是他哭了很多个晚上创作出来的。
& C9 z0 Y9 ^8 o* ?2 {3 Q; d* X# r8 Y$ W+ ?3 n0 P+ a0 k' X
编剧邹静之表示:“在长征的两年中种种不可思议和艰苦卓绝的表象外,其不畏艰险、奋勇牺牲、为理想而战的精神是非常伟大的。当我读过那一时期的《革命烈士家书》后,更为在那个时期的仁人志士为理想英勇赴死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 v; S" m: k" \: H
! W; }: U G) ]8 \8 y 长征是非常有力量的一次行走。
3 F0 ]1 y8 c& F& N0 Y+ n4 H0 [- ?9 m5 F5 Q3 F
“此前因为没有合适的作品,所以我从来没有演过歌剧。但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一生中没演过歌剧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当国家大剧院邀请我演《长征》,并在剧中饰演彭政委这样一个角色,让我感到非常兴奋。”阎维文说。当拿到了厚厚的曲谱,看到彭政委近20段大大小小的唱段,却让阎维文感到了从业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如何把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情感与演唱紧密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整部歌剧中进行情感的分配、体力的分配,都是我所面临的挑战。”带着挑战,阎维文全身心投入在这部歌剧中,逐字逐句地精磨着每一个唱段,“我不希望只是合格,而是要努力做到最好”。% U! H x q2 N1 ?% V3 Y
+ e5 \" o- q4 B: S3 X
在谈及《长征》的音乐时,阎维文表示:“作曲家印青为这部歌剧谱写的音乐非常美,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同时对演唱者而言,充满了人物感和画面感”。在精磨唱段的同时,阎维文在表演上,也在仔细揣摩那个时代红军战士的内心世界。“比如第一幕与洪大夫的离别,既要把彭政委塑造得有血有肉,同时,这种爱人间的情感表达方式又与当代人有所不同,需要把握好火候。”阎维文也希望最终在舞台呈现时,“观众在《长征》的舞台上看到的是彭政委,而不是阎维文”。# e# n. b. X& {0 n, l5 m& B
0 F( F9 K# d' a( K- |4 y4 Z0 N 导演田沁鑫表示,在歌剧《长征》舞台呈现方面,主要突出“行走的力量”。希望通过歌剧《长征》,让更多的青年朋友感受到红军战士在历时两年、行走两万五千里的过程中,不仅横跨了十多个省,同时,还有几百场战役要打。“在征途上,红军翻了5座雪山,其中还有一座是从来没有人翻过的雪山。此外,还有草地,在红军迎接胜利的时候,很多年轻的生命都丧失在这片草地中。与个人的英雄主义不同,长征体现出的是集体的英雄主义,因此,长征是非常有力量的一次行走。看完歌剧《长征》以后,我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朋友得到正面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