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被称为“时尚女高音”,将蓝调的轻松惬意与古典的优雅凝重相结合,舞台风格清新多变,极具时尚感;
& m6 F7 c: Q" Y+ s4 S/ f3 Y) ^' H/ F5 [6 Q6 k+ N
她被称为“跨界女高音”,将艺术歌曲、歌剧、民歌甚至流行歌曲演绎得悦耳不凡,驾驭音乐如行云流水般,动人心弦;
; s$ ~, Q- W0 ]" q% N8 O" \3 V( q9 r8 l: V/ e
她被称为“超级女高音”,将宽宏高亢又不失甜美的得天独厚的嗓音展现得淋漓尽致,演绎高难度作品时驾轻就熟,从容不迫。
; a2 e7 Z: F4 t/ l& k9 Y9 m$ Y' R" h8 t7 ^$ d3 Q8 c6 Y$ F Q
她就是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4月18日晚,尤泓斐“北京大学艺术之旅”系列音乐会首场演出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拉开帷幕。借此契机,讲堂文艺记者有幸与尤泓斐老师近距离交流,探听”超级女高音”背后的故事。
. S0 m& z& J$ Y! q0 j% k0 D" r$ P7 q( ^+ T8 g
采访地点位于咖啡厅,坐在记者对面的尤泓斐一身清爽的运动装,梳着简单的马尾,脸上始终挂着清澈的微笑,待人亲切而热情,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记者被她的乐观和直率所感染,亦为她的坚持和执着所打动。& {% p" D0 q3 R i! `8 U# V. z
# s K: c4 Y' C* _ 十年磨一剑
- z- d& I8 W+ @! j4 x7 @1 D. F U- B' |7 }/ g3 j) \/ Y; \' Y
谈起当初是如何走上歌剧道路时,尤泓斐微笑着向记者娓娓道来。出生于黑龙江呼兰一个教师世家的她,从小就喜欢音乐,每逢家乡小镇的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她都积极参加。然而她对音乐的喜爱一开始却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因为觉得唱歌“不是正经事”。那时候,虽然没有专业的训练机会,平时的练习也是有什么唱什么,诸如流行的《黄土高坡》等等,但后来,在一次地方歌唱比赛中,原本只想着能拿回一个好奖品的尤泓斐却懵懂地拿回一个一等奖。7 ?2 R4 b% v# h
# B; c( A) T5 s R5 Y 借着这次获奖的契机,一位当地的音乐老师觉得尤泓斐的嗓音条件很有潜力,主动提出可以帮她找老师,让她继续学习唱歌,走上较为专业的道路。父母看到女儿学音乐的劲头特别足,也就没有反对。就这样,尤泓斐开始跟随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位音乐老师学习声乐,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真的特别艰苦,每天早晨天还没亮,我就坐火车从呼兰到哈尔滨的老师家学习,中午再饿着肚子坐火车回家。”
* S5 g7 |% e- D% D! ~+ }* u
3 m: n( M* N: e( G9 ^ 天赋、兴趣与努力的叠加,让尤泓斐成为后来中国音乐学院在东北三省招生时,当年歌剧系录取的唯一一位考生。至于为什么选择歌剧,倒可以说是一个巧合,“只是因为当时那位教我唱歌的哈尔滨老师是歌剧专业的,如果当时的启蒙老师是学民族的,那我可能就选民歌了。”. `" U) v+ [ _4 g
3 O7 P/ p r3 b. Z$ t/ a& w! e! u
真正了解歌剧,是在尤泓斐进入音乐学院之后;而真正被歌剧所吸引,则是由于观看了一场学长们的毕业演出。“当时,表演《茶花女》的学姐在台上忘情地流泪,发自肺腑的歌唱深深打动了我。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歌剧原来这么美丽。当时就在心里暗暗给自己加油,当我毕业的时候,也要站在这个舞台上演唱这部歌剧。所以,我在大学期间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u* l& r& ~2 ?1 X, H1 e' g
& g6 g5 n3 u" u$ u
1996年尤泓斐从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毕业时,果然也在毕业汇演中出演了《茶花女》这部歌剧,并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当年歌剧系毕业生中唯一被中央歌剧院录取的学生。' m" Z/ [% o; S% {
U. a' H9 q- m& n+ E
时而低吟浅唱、时而纵情高歌的身影,流光溢彩的舞台和流连耳畔的美妙天籁,让多少人对歌剧向往不已。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歌剧是一门需要真功夫、真感情的艺术,为了舞台上的刹那光华,那些身影背后凝结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眼泪。+ k' n8 ^ |) h# _5 a0 y
8 L6 I) U+ o& p9 Z
说起学习歌剧过程中曾遇到过的挫折和失落,尤泓斐告诉记者:“上学阶段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又是当年唯一一个毕业后进入中央歌剧院的,一直很自信。开始的时候我先在歌剧院跑龙套,逐步去熟悉歌剧的各个方面。然而歌剧跟其它行业不一样,即便是唱十年,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也不会有任何进步,甚至会误入歧途,前功尽弃。”曾经有一段时间,尤泓斐也灰心过、退缩过,因为能站在舞台上的机会很少,总是看不到希望。“但是当我转了一圈之后,我发现我还是热爱舞台,热爱歌剧,我不能放弃它。况且学习歌剧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不断地拜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3 O7 M8 {% A- A6 }" ?8 r! x" ]
/ x: n ^4 n) Q: @: Y0 j 十年磨一剑,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十年之际,尤泓斐终于迎来了歌剧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成功地举办了“让我靠近你——尤泓斐2006北京独唱音乐会”,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歌剧界的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
* n$ D" z7 g3 [( `* v" O) w* _! S, _/ w: ]5 Q) y% S+ }
时尚融古典
S4 [/ W& @- M; L" w: b4 d9 s5 N, F1 z* O; Y! d0 u
如今的尤泓斐,已经是中国歌剧界的一颗耀眼明星,被称作“时尚女高音”“跨界女高音”和“超级女高音”。然而,称号和荣誉背后的她一如当年那个对音乐怀有满腔热忱的小女孩,有着清澈的笑容和对未来明媚的希冀。
H) V% u6 O# O' \% _9 |+ P7 X S! h) L! a$ {5 m
被称为“跨界女高音”的她,对音乐的驾驭能力极强,既演唱歌剧、艺术歌曲,又演唱民歌甚至是流行歌曲。她说:“我们歌唱演员像电影演员一样,也要学会为自己的声音化妆。电影演员能够从18岁演到80岁,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我们的声音也可以做到。”尤泓斐告诉记者,现在她正在做一个主题为“爱在星巴克”的活动,希望将来人们慵懒地坐在星巴克聊天喝咖啡时,耳朵里听到的不再是外国的蓝调,而是中国人自己的音乐。“中国的蓝调现在还是空白,我觉得当我们像今天这样轻松地聊天交流时,如果耳边响起的是中国的蓝调,那么我们就更能读懂音乐中的倾诉。”
8 b( s6 @6 C! b* c
9 Q- J: H: @# K) w' V" V* {; ] 提起蓝调,就不得不提两年前举办的“蓝调晚妆——尤泓斐2008音乐聚会”,无论舞台风格、服装设计还是曲目编排,都别树一帜,实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突破,“时尚”二字便由此而来。
2 N8 R# G+ F8 _' @% o, t( P% P7 j& e1 g3 w% c6 P
一般的古典音乐会都是比较传统、循规蹈矩的,典雅的晚装、次序的演唱,但尤泓斐觉得,发展到21世纪,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观众的欣赏要求在不断提高,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需要不断改进,去和时代同步,只有这样,才能让年轻一代熟悉古典音乐。“我是一个比较大胆的人,也有很好的朋友一直在帮助我,所以能成功地将各种时尚的元素融合进来。”# S7 V2 |% H1 I, Y4 l
, Z5 {- c O8 ^* ]2 y% n' l; L. a 尤泓斐认为,只有把观众吸引进剧场,他们才会有机会接触歌剧,更深层次地了解歌剧、爱上歌剧。她希望能通过“时尚”的融入,吸引更多的观众,也留住更多的观众,而不是流失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时尚对于古典歌剧和艺术歌曲是一件好事,因为“起码它能与时代同步”。对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尤泓斐说:“其实也并不麻烦,只要从细节处着手,稍微用心就能做到。既然我们能够做到,那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歌剧的现状呢?”
/ H; i- k3 g# O8 w: U& E
0 [% w0 o" {9 X2 `2 T 时代谱新歌
+ r. d) Y# M: \) o+ ]
( @0 p% F/ E+ K. s, x& m4 |& k 歌剧作为舶来品,近年的社会关注度正在逐渐升温。谈到歌剧艺术未来的发展时,尤泓斐认为中国歌剧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在关注它。“一方面像国外的经典剧目,可以被我们认真地学习和借鉴,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原汁原味的保留;另一方面我们也一定要发展中国自己的歌剧,我们有13亿中国观众,需要花大力气不断地创新与尝试,打造属于自己的歌剧。”而作为一个歌者,尤泓斐也坦言自己其实更喜欢演唱中国的歌剧,“虽然外国特别是意大利和俄罗斯歌剧很传统很美,但是中国歌剧对我来说没有语言障碍,能让我更尽情地表达感情。”
/ p5 h6 d' a' h5 G$ N/ p0 _5 b, F
7 ?1 |: d9 Z. C. u D3 e+ y! ] 为普及歌剧艺术,尤泓斐发起并创建了“阳光爱乐”网站(www.yangguangaiyue.com),旨在让更多的人能够为歌剧艺术的发展献计献策。“‘阳光’这个最简单的词,我们赋予了它更多的含义,希望音乐能够像阳光一样普照到每个人的心里。我们作为歌者,是一个传播真善美的窗口,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所学所得传播给大家,也告诉大家古典音乐其实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它是我们可以触及的。”' l6 f3 }) Q6 [8 b3 d5 ?- g
c2 D' o+ S* q) @! j6 z
采访中,尤泓斐还回忆到,老一辈的艺术家常常会进高校演出,很多同学会站着听完整场音乐会,他们受到的追捧和拥戴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今年,为普及古典音乐,尤泓斐就率先在讲堂开启了2010艺术之旅,包括2场声乐讲座和4场音乐会,内容涉及中国、外国的经典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段。“北大是一块净土,在这个舞台上能让我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音乐。当我看到舞台下的观众时,我总会有一种使命感在身上。我相信艺术是真诚的,我会用音乐无界的语言与观众交流。”
) M5 Y$ t/ {/ J! I' e" ~8 ^6 R" g- W
1 H" x+ n, h, O7 t5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