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欧洲的歌剧院,人们比较熟悉的是那些拥有百年历史、建筑宏伟且声名在外者,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国家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等。其实,21世纪以来,欧洲的歌剧院又新增了10多家。从北欧瑞典的于默奥,到南欧意大利的巴里,从东欧波兰的比亚维斯托克,到西欧英国的卡迪夫,新歌剧院在欧洲各地兴起。3 N7 Y) f. p$ o( J+ V
& j# Z& j5 f1 o" ], B 这股歌剧院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欧洲歌剧业的发展近况。歌剧院可以体现一个城市、地区甚至国家对高雅文化艺术的归属感。2005年,维也纳市政府推出政策,让多年来以音乐剧演出著称的维也纳河畔剧院转型为歌剧院。1960年,维也纳市政府买下了河畔剧院并改建了舞台,主要用于音乐剧演出。音乐剧《猫》德语版即在该剧院长年演出,德语原创音乐剧《伊丽莎白》在此共演出了1752场。当周边城市计划削减文化经费或关停歌剧院的时候,放弃流行的音乐剧而投身于歌剧,的确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财力支撑。10年来,在院长罗兰德-盖耶尔领导下,河畔剧院每年都举办演出季,场次达120场。尽管政府补贴额从过去的2160万欧元降到了目前的2000万欧元,但演出质量并没有下降,观众评价很高。2016年1月举行的新歌剧院十周年庆祝活动,演出了贝多芬的《费德里奥》、莫扎特的《伊多美尼奥》、布莱希特的《三毛钱歌剧》等。 ' c; q7 w9 s3 Z9 G4 T ?5 Y7 i! k; i 一座富丽堂皇的歌剧院不仅是文化场所,往往又是一部精品建筑甚至地标性建筑,可以吸引外来投资者和更多的旅游者。波兰北部城市比得哥什,人口约37万,地处波兰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原先城市生活单调,年轻人不愿在这里居住,旅游者宁可开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名城托伦去参观。2006年,该市歌剧院重新开张。这座剧院坐落在运河边上,建筑形状犹如三叶草。首演安排在某个星期天,演出的是不知名作曲家的歌剧作品,门票却销售一空。通过歌剧院来提高城市知名度,对于地理位置没有优势的城市而言,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X i+ h6 s' r" s. Q# \/ A1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