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U1 u8 j5 V8 N' Y2 f1 F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音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先天的“五音不全”以外,还有其它许多方面的原因,它们相互交叉、彼此制约,总之科学的发声方法加上勤奋的练习和大量的舞台实践,并针对本身在演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进行思考、实践、钻研,相信音准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声乐水平也会因之大有长进。 2 w" m6 K: I5 B9 u6 V: E+ x3 p- y. F2 Y3 k; F+ l+ ^/ i) K
三、综合因素分析音准问题 . f' e8 c. P; e- F6 a) f3 y3 W ; v, x) w) e6 V+ ` 此外,音准问题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与音乐的基本知识有关,它包含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视唱练耳、钢琴演奏和乐理知识等。学音乐的人都知道视唱练耳对音准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视唱练耳好的演唱者,在演唱时出现音不准的可能性很小。视唱练耳,顾名思义,它包含视唱和练耳,在课堂上还有听记节奏这一项,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耳朵的敏感度和对音乐的记忆力。在一些专业的音乐院校,对视唱练耳的要求是很高的,在国内一些顶尖音乐学院的附中,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在附中有的专业的学生练耳已经听到了转调、离调,一般的音程、和弦、旋律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演唱专业的学生练耳的训练达到此种程度,那么,在演唱中出现音不准的情况几乎就不太可能,即便训练达不到转调离调的程度,正常高等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水平较好者,音准也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耳朵好的同学,对音高有绝对的敏感度,张嘴唱时不会犹豫就会在正确的音高上,即便由于声乐技术上的原因,偶尔导致音准会偏低或偏高,本身也会立刻觉察到,做到音准上即时的调整或调整本身演唱的状态。那么对于耳朵不够灵敏的同学,在视唱练耳课堂上学习的不够好的同学,对音高的固定感不强、含糊,当其在演唱中出现音准问题时,可能本身会听不出来,即便能听出来,也不能够立即回到正确的音高上去,只是觉得音高不对,只会从演唱状态中去找原因,自我调整的能力相较于耳朵对音高灵敏的同学还是差许多的。此外,钢琴的演奏水平也是提高音准来源的关键。钢琴是十二平均律,是西方的大小调体系,演唱者在演唱中离不开钢琴伴奏,如今声乐作品也大多是大小调体系,尤其是新近的创作型歌曲(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很多民族调式的歌曲),那么,如果演唱者钢琴水平足够好的话,固定的音高概念就应该也不错,再加上可以自弹自唱,将本身演唱的作品用正谱弹出来,平时多跟着钢琴练习,无论是对声音的修养,还是对声音音准的修饰与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S d- Y- o- i/ D2 X4 u
) c& I# R* w9 Y/ R 四、结语: ~6 s' C x" l. O' Q/ Z0 G
6 ]" B! }. E7 S l- K 综上所述,造成演唱者音不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主观因素之外,还有客观因素,笔者以为,主观因素占的比重更大一些。演唱者在出现音准问题之后要刻苦训练,若是因为声乐技巧的原因导致的音准问题,则要刻苦练习,多下工夫去揣摩、观摩,以便在再一次的演唱中避免掉音不准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心理素质问题,怯场之类的原因而导致音不准,则要多上台去锻炼、去实践,以克服掉本身怯场的不良情绪,此外,还要从自身的专业水平上下工夫,还是“艺高人胆大”,如果一个演唱水平公认的好的演唱者,即便天生的有些内向,在台上也不至于会发挥失常到音不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