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指人耳对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其客观评价尺度是声音的振幅大小。这种感受源自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压力,即声压。物体振动通过不同的介质,将其振动能量传导开去。所谓“介质”指空气、水、固体物质,例如:将一支“闹钟”置密封状态,我们就难以听到或隐约听到的一点声音,必是通过容器的传导,若将容器内的空气抽出,成真空状态,则完全不可能听到声音。这说明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导的,因此人耳感知声音通常是以空气为介质的。医生使用听诊器以及农民赶大群生畜过铁路时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的距离,是借助固体物质的传导。用科技手段如声纳、雷达去捕捉声音就属于另一个范畴了。) k! i5 x T" J, n* c
1 d/ B& a }+ Z t) \ 人们为了对声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监测的指标,就把声压分成“级”——声压级,以便能客观的表示声音的强弱,其单位称为“分贝”(dB)。
K+ Y: |2 B" L/ b
1 h I, P$ i2 A' W) M, U- w/ X 在音乐实践中声音的强弱变化是相对的,其量值为ppp-fff7级。但在音乐实践中这个“量级”的差异是很大的,例如:用小提琴来演奏最强音,我们并不觉得声音有多大,但若用一个大型交响乐队在1300-1800人的音乐厅里以fff的音量演奏会使你有“震耳欲聋”之感。
: H% |2 p/ \6 P) L5 X
3 k9 u. }8 z4 ]" X$ T; X l" ~, c 音量还与声源的距离有关,同时也与音色有关,这些都很易于理解,在音乐实践也不难感受到。1 N- n, O8 D4 x/ @
& S' ]1 v) g1 e j+ B$ u( A6 s( s
音量还与音高有关,而且影响之大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声学博士韩宝强在其新著《音的历程》—书中指出:“频率20赫兹、响度为80分贝的声音(纯音)与频率为1000赫兹,响度为10分贝的声音听起来一样响”,也就是说要想使20HZ的声音和1000HZ的声音听起来有一样的响度,需将20HZ声音的声压加大七倍。甚至若某个纯音,只有10HZ,其声压大到可能造成灾害的程度,但我们却听不到,而声音的频率在1000-6000HZ时,人类听觉感知的声压的变化就比较敏感。& G$ p& t) T2 z% j* N
4 w. f. p- p! Z) b. b6 G
声音还有“遮蔽”现象,即当两声音同时发出,其中一个很强,就会掩盖住另一声音,也就是说某一声音越强,声压越大其遮蔽效应就越明显。
9 J8 _* _6 r4 v& k9 X. J0 l5 j& L* c6 p; P* Y6 B
欣赏HI-FI最合适的音量 不管是耳机发烧还是喇叭发烧,正确答案是一样的:最接近现场实际聆听的音量,是最合适的音量。
' T! e" S3 p+ x% b
: U' d j D3 u8 \" B2 G) s* C 也就是说,你听一张交响曲的CD,音量调到多大最合适?你就想象自己正坐在音乐厅里听一个乐队表演这首交响曲,假想不是在听CD,那么,如果你的音乐厅现场经验够丰富,你会知道,你坐在音乐厅中排位置,大致会是一个怎样的音量。就把HI-FI的音量调到这么大,最接近现场真实的响度,就是最合适的。用这个音量听,失真最小,再现音乐最逼真,最容易出好效果。
3 e5 N9 f3 {0 X' }* E. a! G- U) P7 a
同样道理,如果你在听1张JAZZ,那么就假想自己坐在一个JAZZCLUB中,舞台上的乐手正在表演。AGAIN,如果你熟悉这氛围和环境,你会知道真实的现场音量,是多大。你就把系统的音量调节到最接近真实的程度,就是最合适的。2 f/ |/ K! N& C2 h. T3 T
$ p6 G$ ]* G: {
CD的录音中,应该是包含有录音时现场的AMBIENCE(空间混响),所以1个好的录音,不难听出,这是个近距录音,还是中距录音,或是较远距的录音。所以你估计音量时,应该把这个"录音距离"考虑进去。也就是,如果是近距录音,就假想你坐得离演奏家较近;如果是远距录音,就假想你坐在离演奏家有一段距离的地方,然后去估计需要多大音量。* L/ K2 z* y& F# I3 d2 }
! t/ y; Y5 z( R$ D
所以,要让你的耳机系统发挥出最佳状态,谨记把音量调到最合适的水平,勿轻易地顺时针乱拧VOLUME!如果你对现场真实的音量不熟悉,那么就多找机会去听现场!% t* F1 G# g- e
0 q, M0 r+ T. @ Y: F9 H4 @
琵琶的音量 琵琶以它独具的结构及演奏技巧而获得坚实、柔美而富有诗意的音响。一首文雅、欢快的乐曲能使人陶醉在春光明媚、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一首刚劲有力的武曲能把人带到两军相垒、枪炮相对的古战场面。琵琶以它的柔美、欢快为特点,既有丰富的和声,又能演奏复调乐曲,在民族乐器中表现力据于首位,深受历代人们及国外朋友的喜爱。而琵琶的音量又是历代人们所遗憾的。这是它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
7 m- @8 y$ r: F1 Z: t' s: z- Z' x I/ B3 d1 L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制作工艺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音量最终是琵琶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在现有结构状态下,影响它音量的因素主要则是材料、制作工艺及演奏等。有关材料、制作等方面是制琴师及演奏家共同研究探讨的课题。作为一般演奏者,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使音量增大和多变,这里介绍以下几点。5 q- J/ _7 V1 a1 b
8 J2 \& `! O) l) J3 e' D# S1 x 在弹奏时,指甲触弦的瞬间控制决定着音色、音量的多变。这些多变的声合处通过于腕的自然辅助,把力集中于手指上触弦而发。- Y7 n" x( V0 }' L* I
% K/ V2 n% D& v; j; h A.触弦位置:触弦点如太靠上,声音扁,但有较理想的余音;太靠下,声音过大、过死,没有余音而欠活力;想得到深厚、结实而富有活力的声音,离复手3-4厘米处是最佳位置。5 ~. e$ G, `- T# i; O2 G* {
$ ^' C; X, o8 [# C
B.触弦感觉:触弦的瞬间前,是手指力量的高峰待发期。手指力量的自然爆发(弹性),并结合合适的弦与指甲的触点、角度(45度为宜),指甲吃弦的深浅及指甲本身的软硬,会获得理想的音量。弹奏力量过大,会因振动体超荷而造成声音破裂、失真;力量过小,振动不起来。老一辈演奏家们总结的“文曲武弹,武曲文弹”,其中一点是告诫弹奏者以防力量过之的。% Z% B7 U9 @& m& _7 B
2 g, N) I, C- ^1 @ C.按弦的适度:左手按弦是切割弦段而获得不同音高的。按弦过虚,影响振动,得不到最佳音量;按弦过实、过死,会使弦绷紧,改变音高;手指吃品(相)太多或离品(相)太远,音量都会受到影响。
2 y8 G F: b0 j
% n' c2 U1 J$ s/ | D.扩大复手的振动传递:复手是传递振动的媒介,在复手外表敷上适当的扩音片(如铜片,厚0.4毫米左右,不宜过厚)能使音量扩大。扩音片的大与小可视乐器的音量的大小而定,大则不可超过复手面积。有的乐器加上扩音片后金属噪声过大(多是因扩音片面积大而引起),这时可在扩音片与复手间夹上一层软质物,如纸、胶布等。(此种办法宜在音色较好而音量过小的乐器上实施)。! t5 F A! q4 p, l( U" l# R
- p$ i2 x( l P8 O4 N5 x 影响琵琶音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琴弦的质量在内。重要的是,演奏者在演奏中主观上要加以控制与调整,使现有的乐器获得理想的音响。
) Z _0 ~/ i9 m6 q8 e' y% T0 [; l/ z
钢琴的音量 钢琴的声音是“乐音”。乐音有三要素:音高、音量、音色(应加上音长)。音高——决定于物体被激发时的振动频率;音量——又称音强、响度,——在距离和传播媒介等同的条件下,决定于物体被激发时的振动程度即振幅;音色——取决于谐音,如果是纯音,则基本无音色的差别。某一乐音之音色不同于其它乐音之音色,是决定于这个乐音中所含谐音的数量和不同谐音的不同强度;音长——则取决于激发振动体的方式,振动体的张力及振动体所有的共振体(腔)的结构。' A. i" S; [0 C% k. @: f
* D# a: s0 Z2 i. @3 R" S3 z* l
就琴弦而言,其在同等力度、速度和相同的激发方式下,音量还决定于弦本身的质量(物质量、非指品质)劲度和张力。就钢琴而言,还取决于音板的结构、材质、工艺以及弦槌的硬度质量、键盘机械的有效传动……这些因素不仅是构成音量的要件,也是形成声音特色的先决条件。这里我们主要分析音量。
# f) A0 F N1 r
* V! ~# ?5 g6 e5 x/ A9 y' X 演奏会三角琴所以作成9英尺(274cm)除了审美因素外,主要是为追求其所具有宏大的音量,这就要有三个条件来满足它。其一、是有足够大的共振板(音板、响板);其二、是有较长、足够的张力和较大质量的琴弦;其三、是有足够激发琴弦使之能充分振动的有效的键盘机构和适当质量的弦槌。
. t% z4 F; _2 I7 q% }4 o9 b: k
@0 L# P# d& i- {3 t5 T% ]+ l, \ 大凡弦鸣乐器必有共振装置,否则琴弦的振动就没有音量,也没有特色。弦鸣乐器的本质区别就是用以张挂琴弦的共振体的不同,和激发琴弦使之振动的方式的差别。( S/ s" }: e% M1 W
! M! p% I/ P7 f
西洋乐器的提琴、六弦琴。竖琴及中国乐器中的洋琴、筝、古左琴、琵琶、阮、马头琴、东布拉……等均属于由木制箱体为共振体,胡琴类、三弦、各种午鼓均是以膜为共振体。仅以板为振动体的乐器以钢琴、风琴为典型。3 T0 Z# N( e; }
' e& ?- l, n# v' B- A+ o" @% u
大型三角钢琴有着近三平方米的共振板——音板,它不仅有着强大的憾动力,更奇妙的是它有着其它以击弦发音为特征的乐器所不能比拟的特征之一——歌唱能力。4 ?- g( t- ~& ^3 E' G
5 b( U) G9 P! e! y' p2 K4 H5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