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58|回复: 0

[声乐教程] “文化走出去”不只是“巡演”

[复制链接]
254969084 发表于 2016-5-15 22: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以巡演为主要形式,结构单一,模式简单,虽然我认同“现场感无法替代”的观点,但巡演究竟能带给当地民众多大影响,值得考量。
3 i5 ^6 ]; Q+ d; Z. \8 v* V0 C* n& {
  如果说,音乐会网络直播,这个改变全球古典音乐产业格局的灵感来自中国,估计很少有人会相信。但事实的确如此。2006年,柏林爱乐乐团在拉特的带领下巡演中国,台湾地区的主办方在音乐厅外的广场上竖起了大屏幕,对音乐会进行同步户外直播。音乐会结束后,迎接乐团的是相当于观众席人数十倍的人群的欢呼。两年后,柏林爱乐推出了“数码音乐厅”。此后,音乐会的网络直播蔚然成风。2015年,欧洲成立歌剧网络直播平台,30家歌剧院加盟,每月推出一部全本歌剧的高清直播和点播;2016年夏天,这个平台的升级改造版将被推出,届时全世界的优秀音乐机构都可以在此平台分享自己的演出视频。, _  |& y- i4 M6 T8 N' X3 F

- {1 J, h2 n3 t+ K8 |  这何尝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参考?一直以来,我们的文化走出去以巡演为主要形式,结构单一,模式简单。院团国际巡演,动辄百来人,少则几十人,团队的衣食住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类巡演往往享受赞助商或政府专项补助,经济压力或许不足以成为负担。然而,虽然我认同“现场感无法替代”的观点,但巡演究竟能带给当地民众多大影响,值得考量。加之音乐会现场观众人数有限,中国音乐类院团的出国巡演很少能做到常态化和普遍化,进入国外机构的音乐季享受宣传推广的几率微乎其微,更是局限了巡演的意义。久而久之,看似热闹的海外巡演图景就出现了“为巡演而巡演,为经费而巡演,为指标而巡演,为政绩而巡演”的怪圈。  R+ a$ V4 x; y8 {+ a* }* i4 X' b

8 M# q/ n( ?; _1 \3 r5 ^3 |: k+ M  来自柏林爱乐乃至欧洲音乐界的经验,为我们的“走出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演出音频和视频的传播,包含网络传播、介质传播和移植传播。事实上国内的院团及演出机构对网络直播并不陌生,更有大规模平台集中涌现,承担了为乐迷输送大量免费节目资源之责。虽说海外人群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收听、观看、下载音乐会音频和视频,但大多数此类平台只有中文版没有英文版,有也多是蜻蜓点水、装点门面,极大地阻碍了内容的输出。因此,诸如国家大剧院的“古典音乐频道”等是否会及早推出英文版融入国际社会,便成为验证它们是否对“走出去”具有诚意的明镜。
. Z( ]& @( T9 ^1 z8 a8 [* q9 L! `; y) ~. j- I- D9 e  {
  在以实物诸如唱片、影碟和磁带等构成的介质传播,因为海内外发行渠道连接不畅而逐渐低迷后,移植传播肩负起了对外推广中国文化的另一番重任。我所理解的移植传播指的是第三方实物平台对音频视频的传播。比如,我们常见的机舱娱乐频道。对于很多从未踏进中国国门的外国游客来说,赴中国航班的机舱娱乐系统往往是一次无心插柳的文化印象。前不久我搭乘国内某航空公司的新型客机,巨大的椅背显示屏、USB充电插口和魔幻版的舷窗和客舱灯光很是吸引人的目光。但当我进入英文版的机舱娱乐系统的音乐板块时,顿时傻眼了。中国管弦乐和歌剧几乎被忽略殆尽;民乐部分则把二胡演奏的港台流行音乐也计算在内,中央民族乐团等国内一流民乐团的作品全然不见踪迹。
2 i/ O9 R: f- y$ Y5 s) W" n& x8 _; b' Q4 L* \$ v5 R2 A- [0 d
  人们常说,越是生活必需品越容易被忽视,比如空气、阳光和水。网络的普及化以及民航的爆炸式发展,正是“文化走出去”中极易被忽略但恰恰具有功效的契机。中华文化当然要随院团巡演“走”出去,但同时也需探寻多种模式,善用网络“飞”出去。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 18:39 , Processed in 1.77388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