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采撷山风乡音 谱写民族乐韵" R" n9 c; f" H* P" T( R2 s; S: w
; P. E) j9 p2 o# h, l4 u
广西是多民族地区,12个世居民族相依共存,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的广西民族音乐是广西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采风团一行进苗山,到瑶寨,上京岛,赴壮乡,一路挖掘广西民间音乐富矿,采撷心灵撞击的火花。激越苍凉的贺州客家山歌、婉转悠扬的隆林素苗山歌、和声自然的三江侗族大歌……质朴纯粹的广西民歌,深深迷醉了采风的音乐家,激发了他们用广西音乐语言表达广西人的情感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g' ~7 o, N+ F; j0 D
- I# f, Y0 _1 }: x# W8 Z雄浑激越的《威震南关》,荡涤历史烟尘,唱出“山河碎,国有难,为国捐躯我心甘”的豪迈和无畏;婉约细腻的《坐妹》选取了侗族琵琶歌的音乐元素,丝丝入扣,亲切悦耳;朴素真挚的《海上丝绸之路》传递“相约世纪阳光”的梦想;浪漫唯美的《美丽南方行》承载壮乡歌海流出的感动……
% W; N! Q" V9 ]7 x/ h3 A! Z
, L; T5 N* r. T. f, U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广西音乐人在兼收并蓄的同时也坚守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坚定的民族情怀做好音乐。采风过程中,音乐家们真切感受到古老的原生态音乐资源面临后继乏人、传承断代的困境。七十二巫调的唯一传承人彭八英85岁,北路壮剧传承人闭克坚77岁……为了留住这些即将消失的好声音,采风团一路对原生态山歌、器乐现场进行采样、录音、记录和整理,同时通过在原生态音乐的基础上打造新概念民族音乐作品,让大家记住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
0 ]$ o0 v/ a7 H" `$ V3 P3 r6 W& T5 N5 I1 j. p, _
“我们不担心民歌会死亡,但民歌的现状不容乐观。”广西音协主席黄朝瑞说,民歌的保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博物馆文化被完整纯粹地保存下来,一种是作曲家选取经典民歌的素材进行再创作。文化的冲击会带来文化的融合,多元文化促使歌曲创作求新求变。
3 g8 r% z t* F! ~; }' u
2 ^7 S- L( g" v# D为广西写歌,写有广西印记的歌,写展现美丽广西的好听的歌,留住民族音乐的根。为此,壮族音乐人梁绍武大声疾呼:“拿出我们的真情,拿出我们的智慧,拿出我们的胸怀,拿出我们的胆识,拿出我们的优势,勇敢地捍卫广西本土文化的尊严,去呵护广西民族文化的良知,去传承广西民族文化的薪火,去牢牢地留住我们的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