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2|回复: 0

[短篇小说] 无情节小说

[复制链接]
254969084 发表于 2016-4-5 0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情节小说

——马利林·克朗贝克

作为一个教写作课的教师,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杂志上登了这么多没有情节或没有结构的小说?”这样被人问了有几十次后,我明白了,不少写作新手都对这件事感到迷惑不解。当今这些“非小说”如此流行,有没有办法做出解释?

当然有。

实际上这问题的答案有两个。第一,你能肯定所读的小说当真像你想的那样没有结构?它们当中许多是有结构的。只是有时第一遍读过去难看得出来罢了。

如果请你到“美国小姐”评选会上当评议人,你会看到许多的参赛少女。作为一个美的评判者,你必须对每位少女的外表作出评价。她们中的有些人给你印象颇深,有些则不然。但她们每一个都有人认为是美丽的,否则就不会代表各自的州来参赛了。她们每个人在参加主赛之前都通过了预选赛。

评判时你看到了每位少女的外表。她对你总的感染力有助于你做出选择。对于姑娘的骨骼系统——身体里面使她能有漂亮的容貌和体态的骨头——你大概想都没想到。然而骨头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

发表的短篇小说就像选美会上参加决赛的姑娘们。杂志上登出来的小说每篇都经过了预选,否则是不会付诸铅版的。编辑认为它有某个可取之处值得发表。他认为这篇小说会使读者们喜欢,他也愿意为此付给作者报酬。编辑必须以总的感染力来评价小说,但作为一个熟练的评判者,他会注意到表层之下的结构,因为他懂得结构有助于使其成为一篇好小说。出自熟练作者之手的小说,其框架如同选美会上少女的骨架一样藏而不露。正如姑娘的整个外表有赖于她的骨骼系统一样,一篇小说之所以好,常常是因为它的藏而不露的结构。有经验的作者可以把小说的骨头遮掩得如此巧妙,使它们看起来不会东一块西一块地突出体外。小说的骨头能够隐藏得如此不着痕迹,读者可能还以为它没有骨头呢。

马琳·范特·赛尔发表在《红书》1969年6月号上的《万无一失》就是个很好的例证。这篇小说情节结构之妙,并不见骨头嶙峋其外。

乍一读,说的不外乎一个偶然事件,表现了一位妻子认识到她的婚姻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作者用轻松而又准确的笔触描述了人物在一天晚上的活动。这有限的行动似乎很难够得上情节的标准要素,然而认真分析一下,这些要素个个都在。小说把读者完全吸引住了,使他们没能注意到它各个单独的要素。

问题就在开头的段落中显露出来,只用一句话:“七年来夫妻间忠贞不贰的生活,使我用不着对露丝·安妮这样的人感到不安!”问题如此提出来之后,作者便着手表现她的女主人公对这个问题的反应。首先,苔丝同这个想法本身发生了冲突,尽管她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丈夫跟露丝·安妮在一起她可是越来越感到不安。在一个晚会上哈利半途插进去同露丝·安妮跳舞,让苔丝陪露丝·安妮原来的舞伴跳。她的自信心动摇了。“当然哈利和露丝·安妮一起跳开了,一分钟后我瞥见他们俩,结果踏错了一个步子。”……“我正对着约翰·弗德的翻领微微笑了笑。但要是事情这么好笑,我干么会变得魂不守舍!”

苔丝极力想恢复她那种无所谓的感觉。她自己把自己劝慰得高兴起来,可这时她丈夫告诉她,露丝·安妮请他们到她家喝咖啡。她是拒绝好呢,还是应邀前往,去受更大的折磨?苔丝巴不得能呆在自己家中,包围在这些熟悉的东西中她有一种安全感,因为这些都是她婚姻的信物。但她还是答应前去。当她注意到哈利和露丝·安妮不在房间里,撇下她同露丝的丈夫相对聊天时,她又遭到了一次挫折。妒火再一次压抑不住地冒了上来。“露丝·安妮哪儿去了?”我问着,一句话整个儿的从嘴里蹦了出来。她终于出去找他们,看见他们在花园里,听到哈利在讲一件发生在区间火车上的小事。现在苔丝被迫只好正视自己的问题了。为什么她丈夫会把从来不肯费神对她讲的事说给另一个女人听?这就是危机。

面对这种情况苔丝认识到,是自己不再听哈利讲了,而不是他不再讲给她听。她太把心思放在日常事务和自己生活中的活动上,把丈夫忘在一边了。震惊之余她回到起居室,露丝·安妮的丈夫给她用扑克牌玩了一种魔术,她没能猜出自己的那张牌在哪一墩里,尽管她“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事”。他笑了,告诉她这种魔术就是把牌洗一洗。

苔丝明白了,她一直把自己的婚姻看成是一件万无一失的事。她决定把牌洗一洗,想法使它恢复一些往日的魔力。故事就以她的这个打算为结束。因此,短篇小说的一切要素都具备:问题、冲突、挫折、危机和解决。作者造了一位看不见骨头的美人参加选美会决赛。

但是,实实在在没有情节的小说——再仔细剖析也找不出小说应该具备的结构的骨架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的学生中有许多人想把这类小说归于侥幸的成功或认为它们的发表得便于作者同某位编辑的“关系”。实际上,答案远比这个简单。这种小说似乎没有情节是因为它们就是没有情节;而无情节短篇小说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小说形式。只要它符合其他一些标准。这些“无情节”小说可称之为“计划短篇小说”。

计划小说不需要一个情节或者情节小说通常必须具备的一切要素。这种类型的短篇小说不靠情节取胜;它的立意谋篇旨在创造情感或戏剧性效果。整篇小说着意于在读者心中激起某种特定的情感。计划短篇小说以通过表现一个偶然事件、一个特定的有趣情境或者一个情感经验宋创造它的效果。作者先定下他想唤起的情绪或感情,然后在每一个词的选用锤炼上刻意传达这个效果。它可以是喜乐、恐惧、爱恋、同情或者其他十几种中的任何一种,但却是特定的、单一的。

最近一期《红书》上登的另一篇小说,说明的就是小说的计划而非情节的编排。小罗伯特·迈尔斯的这篇《初恋多是花》(1969年4月号),题目就暗点出作者要用他的小说唤起的那种单一的情感。“她瞧着他,看到风信子触摸着他的头,琉璃茉莉花亲吻着他的耳朵。”……“他瞧着她,看到流苏般的龙胆草枕在她颈前,随风欢舞的白玉草围在她脖子旁,柔嫩的紫藤镶在她又长又密、丝绸般的秀发中。”小说一开始,迈尔斯先生就把每一句话指向了初恋的欢乐之情。他选择了一个人皆有之的情感,使读者能感同身受。他引着他们穿过铺着鲜花的情感经验,使他们忆起自己的初恋而满心喜悦。仔细分析起来,小说没有为叙事而提出来的问题,但它不需要。它没有冲突、斗争或者解决,但这些它也不需要。作者确信,读者感受到小说里那一对青年男女所感受的情感。他着意在读者心中建立起这个单一的情感,而且妙笔功成——一丝微笑挂在读者唇边,一片春天的花香弥漫在他的记忆

《家政》1969年6月号上发表的帕特丽夏·坡斯顿的《梦的形象》就是一篇优秀的计划小说.它的效果是通过一个人物的感悟来创造的。坡斯顿小姐牢记着读者更喜欢的是感受而不是思考,她描写了一位年轻的母亲,这位母亲担心孩子生下来相貌平平,以此唤起读者的同情和移情。通过对玛戈的心理和对话的描写,作者巧妙地表现了一位母亲随着产期的临近,不愿让自己蒙受过的痛苦又临到即将出生的女儿身上这种人之常情。她认定会生个女孩,她祈求上帝让她的女儿长得尽善尽美,完了又内疚地想起自己的头发,于是补上一句。“后来,又冒出一句:请别让她的头发是红的。”

坡斯顿小姐带着读者经历了这个女人记起的童年时因为红头发雀斑脸而感受到的伤心之情。“……不仅仅是红头发,而且是心里明白自己长得不美,而且永远也美不了。”妇女读者读着这篇小说,对女主人公的感受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因为她们当中许多人十几岁时同样有过这种惶惶不安的经历,或者她们经历之相似,足以产生同样的感受。作者说“有时玛戈几乎认为她对维尔的爱有一部分纯粹出自感激,感激他看破长相平平的玛戈,而发现了藏在这后面的真正的玛戈……”,这时,读者会感受到同样的感激之情,同样的对爱情和信赖的需要,读者要玛戈相信她是美的。

坡斯顿小姐巧妙地把读者的感情牵住不放,直到她的人物塑造达到高潮。小女婴出生了,果然一头红发;维尔告诉玛戈,孩子长得很美,像她妈妈一样美。玛戈最后终于明白他说的是真心话——他相信她是美的,而不是用这话来让她高兴高兴。她望着怀里一点点大的婴儿。“你不漂亮,”她心想。“但你很美。因为我是用爱的眼光来看你的。我妈妈过去一定是这样看我的。维尔也是这样看我的。不同就不同在这里……”读者分享了玛戈新的发现和新感受到的幸福。

小说总的效果就是靠用文字描出一幅单一的人物画来取得的——一个读者能强烈感受到的人物。一篇好小说,要是像坡斯顿小姐的那样经过精心计划,是不需要情节的。

计划小说在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大概那时候短篇小说整个是处在它的黄金时代。接着,就像长裙一样,计划小说过时了,杂志上,情节小说的数量盖过了计划小说。情节小说大行其道,市场都被它占领了。在五十年代以及六十年代大部分时期,读者和作者开始把情节小说看成是唯一的短篇小说形式。教师教、作者写、编辑买;一些作者和教师也就忘了曾经存在过计划小说这一形式。

现在,钟摆又摆了回来,计划小说又在抬头了。对这种潮流难道能比对裙边的重又时兴做出更为确切的解释吗?谁说得出钟摆为什么又摆过来了呢?也许是因为当今世界,情感处在一个高峰期吧。

挖掘情感的场面蔚为风尚。爱的聚会①、制止战争、禁止核弹、“花童”嬉皮士②——无不具有情感的影响力。这大概就是对情感小说——作为情节小说对立面的计划小说——所具有的感染力的解释吧。不管如何解释,计划小说已经卷土重来,今天的作者应该跟编辑和读者的要求合拍。

如果你学会了计划小说的技巧,这种小说你便可以写、可以卖。但不要错误地认为它们“不屑一顾”。它们的的确确不像你最初可能认为的那样是“非小说”。它们自有特出之处——情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它们有个计划,并且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译注:

①年轻人聚在一起互表爱慕之情。

②崇尚爱情、美以及和平的嬉皮士。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4 10:24 , Processed in 0.09537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