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381|回复: 0

[歌词创作] 六旬打石匠谱写个性音符

[复制链接]

1907

积分

5

听众

86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907
雪大大吹门 发表于 2016-4-4 08: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诗填词作曲
7 B  B# @* c! |$ e1 q
2 S; s. F3 P3 e7 L" ^  六旬打石匠
! b8 U  @) Q7 E! _3 o/ d
  f: q  I- x/ h/ f( o2 k  谱写个性音符8 z$ |* u8 Y" G9 C
& S1 B! H$ h; B5 s& z5 V$ @1 j
  蓬溪县任隆镇的邓会双,朴实憨厚,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做过石匠,做过木工。虽然学历不高,出身农家,但他喜欢的是舞文弄墨、撰写诗文、作词谱曲这类高雅艺术。3 K- v1 L- x9 h- K; L3 w6 o4 e" F. a

. [6 L' _) |( a3 w  早年以务农打工为生
) l4 ~0 ~) Q' z+ a  \: ]; R! [/ ?  Y1 c) d1 J7 @8 D& R  ^
  想象中,邓会双是一个圆脸、魁梧、五大三粗的粗狂之人。见其面后发现,他是一个脸庞瘦削、中等身材的斯文老人。$ F& ^+ ?# P9 f; r

8 G. A, }" U' k5 S/ D5 O6 E$ Y8 k  1953年,邓会双出身在蓬溪高升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上了几年小学,勉强能认些字,他辍学离校时连拼音都不会。成年后,托叔父的关系,他远去甘肃学做木匠。空闲的时候,和工友们一起到山上挖草药。后来,又学做了雕刻、油漆工和挖井工人。
: S# Z, g' o+ v3 Y9 n  l
# s- A9 K" u; T8 {) {( k  人到中年,因为担心远在老家的父母,邓会双回到了蓬溪高升乡务农。1996年,为了改善家里人的生活条件,邓会双举家搬到了比老家稍大的任隆镇做起了副食生意。直到现在,他仍在任隆经营副食店。" k; ~: r5 O7 t# E9 U/ s6 y5 j. c

0 a) s& ]1 l" T7 `* D. _  音乐引导他爱上文艺
" i1 l+ C9 E6 L3 C+ K" U4 S8 y0 h4 l8 i( k
  只读了几年小学、连拼音都认不了的邓会双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作诗写歌。有这一文雅的爱好,还主要是由当年务农务工中的一些插曲演变而来的。9 Z) A4 j; A3 O4 ]6 G" q- m
, e. M; F* ~4 a% j' V/ p- {
  其实,小时候邓会双就对音乐比较感兴趣。但那时家里穷,吃穿都成问题更别说学音乐了。为了过把音乐瘾,他在小时候就会用竹子做笛子乱吹一气。他还曾照着别人的二胡用桐子树做琴身,麻绳崩弦做二胡来玩儿。0 \! v) L- M2 a# m: S6 r. a* l8 L
. g) [3 e; \7 X9 K0 G9 i
  在甘肃做木工期间,因为干活枯燥,邓会双偶尔会哼一两首歌,缓解一下工作压力。结果,带动了工友们都爱唱歌。后来,每天下午收工后,工友们会约上邓会双出去走走,一边唱歌,一边散步。唱着唱着,邓会双多年的气管炎竟然得到了缓解。从此,他就更爱唱歌了,偶尔也会自己即兴乱唱。7 \1 v) s% V& {+ K& a! X) x' j, i8 o: ~' z

* k3 Y8 \, w6 B# V  一次,天蓝云白,在地里干活的邓会双突然心情大好,面对眼前的风景,他随口乱唱了一段歌曲。旁边的兄弟大赞好听,还询问他歌名,这激起了他写歌的兴趣。起初,他只会模仿顺口溜的写法编一些歌词,然后瞎唱,每次都没有固定的版本。
3 W% W$ h3 v! A4 J- u* D$ \
  D2 V! q; T. r  自学成才搞创作
6 A% V" K# s& j; v* p3 A' w
5 `1 e* d8 q7 X/ \4 w! X' P  而真正学会作词、作曲还是他到任隆做生意之后。21世纪初,电脑还没有大面积普及,赶时髦的邓会双便花“重金”购买了一台电脑,那在镇上还是稀奇事。电脑买来后,他不懂拼音,更不会其他输入法,每次都是在键盘上乱戳。鼓捣了一段时间后,好学的他会上网又会打字了。后来,他在网上找到了谱曲的软件,便开始填词作曲。做好后的曲子,他会上传到中华歌词网、作曲网音乐社区、原创音乐基地等,请网友们修改。从赞美妻子到赞美家乡,到赞美遂宁,他到现在写有歌曲200余首。其中有几首还刊登在山东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音乐大观》和贵州文联主办的《音乐时空》杂志上。
' N5 [. N/ ^, X' ?; i, Y& v$ ^
2 K# r  z% T; j; n* k, m9 P7 ?% m6 c" k  而作诗,是一次偶然路过镇上看别人刊登在老年板报上的诗歌。这些诗在有了一些作词基础、会编顺口溜的邓会双看来,水平一般。于是,他开始尝试自己写诗。没想到,他第一次写的诗就受到了老师的夸赞,并推荐他加入了蓬溪蓬山诗词学会,后来又陆续被推荐到问陶诗词学会、市诗词学会、省老年诗词研究学会。
: R# {8 g. v8 X& B+ Q& l: h. s0 d0 R% d, z1 f( _$ `& r
  在各个诗词学会里,他从最基本的语法学起。最开始,因为文化程度低,学不懂太多语法,写诗时只能拿唐诗去套,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字词他会翻字典或先用别字代替再请人改。现在,邓会双写诗时已懂得运用遣词造句、押韵、平仄等知识。$ I% r3 B  I3 B/ u% R( N/ o5 k

: d7 h! v* w0 B' a9 C2 W8 K  近年来,邓会双见什么写什么,山水、爱情、喜事、悲情他都会用诗表达出来。目前,他已经撰写诗词500余首,是镇里有名的“文艺达人”。
0 Q' `! ]% S% w: A
4 [, Z7 ]6 W$ O$ l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30 07:33 , Processed in 0.16277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