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独居一室创作《百年孤独》时,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已蔚然成风,逐渐演变成世界现象。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已经发表小说集《首领们》(1959),他在这群作家里不仅年龄最小(1936年出生),而且精力最为充沛。此后他又推出两部长篇,奠定了他在西班牙语世界重要作家的地位:La ciudad y los perros(《英雄时刻》,1963),英文名是The Time of the Hero,此外还有《绿房子》(1966)。1967年之前,巴尔加斯·略萨与加西亚·马尔克斯有过书信往还。此时他们尚未见面。 1967年,卡洛斯·富恩特斯也出版了一部重要的长篇:《换皮》(A Change of Skin)是在法国新小说方面的一次演练,小说描写一群朋友在圣周开上大众汽车从墨西哥城赶到维拉克鲁斯。 * Y' A6 A2 {7 k4 r5 {$ j! R 3 n" k' z$ g: C, }7 r& ~1 o% a# ]0 W" X6 K. n) l
+ o1 o. l5 x! s; t( s 作品引起西班牙读者的兴趣。富恩特斯才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其他一些拉美作家之间的桥梁,后来这些作家在文学爆炸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 O" Z0 j. ]: v6 D9 w
C( _2 x, Y% o8 i. a, ?" @! @- R
这批作家中领军的一员,正是在国外流浪的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他从各种渠道听说过加西亚·马尔克斯,但他们不曾见面。科塔萨尔1914年出生在布鲁塞尔,在20世纪最好的小说里能读到他的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集《爆炸》《游戏的结局》和《我们无比热爱格琳达》。他的实验文章《80个世界环游一天》和译文(他把一大批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翻成了西班牙语)使他成了极有影响的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尤其是1963年出版的《跳房子》(Hopscotch)——比《百年孤独》还早了四年——是文学爆炸初期的一块基石。拉丁美洲文学能在世界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传统,与科塔萨尔的开山之功不无关系,科塔萨尔1984年在巴黎逝世,安葬在蒙帕纳斯公墓。 ; Z% ~9 M2 T4 Z. P: I9 q2 o$ R' [
巴尔加斯·略萨、富恩特斯和科塔萨尔及其他一些作家,如,胡安·卡洛斯·奥内蒂(乌拉圭,1909-1994)、胡亚奥·卢萨(巴西,1908-1967)、何塞·利马(古巴,1910-1976)、阿道尔夫·卡萨莱斯(阿根廷,1914-1999)、奥古斯托·巴斯特斯(巴拉圭,1917-2005)、何塞·多诺索(智利,1924-1996)、格尔利摩·因方特(古巴,1929-2005)、曼纽伊尔·普伊格(阿根廷,1932-1990),及后来的女作家,路易莎·瓦兰斯伊拉(阿根廷,1938年生人)和伊莎贝尔·阿连德(智利,1942年生人),他们都创作出描写拉丁美洲的先锋作品,唤起祖国之外的读者关注进入现代几个世纪以来殖民幽灵仍然不散的拉美大陆,关注那里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及宗教的现实。(1)文学爆炸不仅是一个美学现象,还是商业上的一次成功。巴塞罗那将自己视为西班牙语世界的文学之都,尤其是在商业性图书的猎取、出版与发行方面更是如此,从那里传来了令人耳目一新、激发灵感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广袤的拉丁美洲世界里感染着那些各不相同但又如饥似渴的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