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国外知名交响乐团来华演出日渐频繁,见多识广的观众不再像当初那样每逢名团到来就兴奋异常。尽管如此,春节期间,一支汇聚了世界一流演奏家、拥有世界公认的大师级指挥的国际一流乐团仍然引起了巨大关注。
9 E( T6 B$ z! i) t7 Q% N2 k
! S6 D, f5 J& l: p% }& w2 G& V 演出当晚,剧场内座无虚席,甚至还得加座。观众身穿华衣美服出席,尊重与热情可谓罕见。演出结束,一浪浪掌声换来加演,仍是意犹未尽。毫不意外地,笔者的微信朋友圈也被乐团的谢幕片段刷屏。
2 y9 e; h" N0 R+ E4 O
) t2 j4 ?$ ^/ a R5 y3 {: P1 S0 | 不过,一片赞美声中,也有人指出这场演出的纰漏,如铜管的音准、个别段落的音色有些微瑕疵。业界人士指出,以该团的水平,本不该出现这种小遗憾,应该是乐团没有进行彩排而直接演出造成的。
/ C. ~% L J' U9 a$ @& ~! q$ a+ R' t. ]$ F, }
按惯例,彩排是任何演出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来为熟悉场地、找找状态,二来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准备。交响乐演出当然不例外,其彩排内容包括乐器调音、合奏以及音响设备调试等。一次彩排,相当于一次预演,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下,彩排能帮助乐手在技术和情绪上更好地进入演出状态,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种状态。高质量、高效率的演前彩排对乐手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彩排,乐手不仅能与团队配合得更默契,有时更能激发出潜力,呈现出更理想的演出效果。因而,少有乐团出现不彩排就直接演出的情况。# V+ z3 i& o5 X. _% P5 g/ p/ _$ e
7 ^& H1 Z+ M( K0 e* G
相比大部分乐团,这支乐团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验上的优势都十分明显,对于彩排的重要性一定心知肚明。可他们为何一反常态,省略了这一重要环节呢?
, T' C& a3 q8 n3 y+ h, a8 N8 |7 S# [" q+ n4 m! p, B+ R$ {% s
不少人为乐团打圆场,说可能是演出时间紧迫,来不及彩排;也许是剧院档期太满,没场地彩排;这些经典曲目平日里都排得滚瓜烂熟了,没必要再来一遍;乐团的水准基本定型了,临演彩排没啥大用,就算有新想法也不可能随意调整。甚至有人说,那点差错,一般听众根本听不出来,何必吹毛求疵。$ O. R- h4 q& c2 k+ d. c
2 n& I% s3 P) w
可无论如何,不彩排就演出几乎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不仅是技术细节,它还关乎态度。一位音乐圈朋友的抱怨很有代表性:“这跟厨师不洗手就做饭没两样,太随便了!枉我提前一周为这场音乐会安排日程,再这样,以后没法看了。”还有乐迷表示,看多了音乐会,如今更喜欢“蹭彩排”。“彩排时,你能看到指挥和乐手之间的交流。当乐团停下来、调整重奏,能明显感受到两次演奏的区别。看了彩排,再看正式演出,就是双重享受!这次演出居然没有彩排,太遗憾了。”4 S. |$ U d2 U; Q! [
5 ?6 P+ i2 I1 v/ M4 E( H8 e 笔者认为,乐迷看重彩排,从幕前关注到幕后,说明他们不仅是交响乐的真粉儿,也是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提升的表现。不管是名团也好,非名团也好,都应尊重观众、爱惜羽毛,珍惜这份难得的深情厚爱,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考虑设置“彩排开放日”,邀请观众观看彩排。这样既能提高演奏水准和艺术水平,又能加强乐团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说不定还有朋友圈营销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 F t# M: ?3 n3 _( @ c/ A
6 }! D4 r+ a" W* }
5 G: I1 e( H! q$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