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61|回复: 0

[演唱技巧] 美声唱法的特点和科学的发声方法

[复制链接]

4656

积分

5

听众

200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656
片一玫瑰云 发表于 2016-2-5 22: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声唱法的特点和科学的发声方法+ x: `- W8 E: V- T+ \7 t

- s4 I4 f/ F' [+ R% w- | 一、气息  3 `- B3 `5 u3 ]5 @9 E

4 u% A+ u) @  B1、歌唱发声的气息支持   在我国戏曲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气(肚脐往下横三指),也可以说这个部位为气息支点。这种发声用气有它的优点,气息支点明确,支持发声力强,小腹紧张易于其它部位放松,但也有它的不足处,缺乏气息的柔软性和弹性。* ?, [2 t5 W0 U6 G
! {/ D: R7 l$ Z; ~4 y* v
意大利美声派的发声气息是运用胸腹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法气息量大,有气息的柔软性和弹性,支点性强。& f! p, i* M" X4 [
, U4 |# {3 }  r: H7 d
1.在吸气时,口鼻同时吸气胸腔肺部充分张开横隔膜下降,有足够的气息供给发声。, ~/ h4 {6 n  S% ?' ~! e/ A
, z1 ]. N* o7 G- U( P0 V; y
2.在呼气时,气息支点集中在横隔膜可以用一种快吸慢吐的方法,做无声练习。练习方法如下:   好象看到一朵非常美丽鲜花,十分惊讶的快速吸气,然后保持此状态,用吹灰的方法慢慢吐气,吐完气后放松,重新开始,每天坚持练习10次,有一定的功效。切记需要将气集中在胸腔、喉咽腔、口咽腔的共鸣管子里吸吐对共鸣管子的肌肉训练也同时有好处。
4 y1 v; r3 x; v/ {4 W6 f
) D- z/ H6 E, c* `( D4 ~9 E" R" u
9 L7 Y/ h# ]6 J" t8 e) {* ]
6 E* z: W0 q. o1 J' A8 q( a# b9 }6 H2、激起  7 {, C; i+ E$ e4 `( s
& D* Y% V: U, h+ r4 K5 |
这是意大利美声学派非常重要的技巧,激起分两种。一种是硬激起,一种是软激起,两种激起都是小腹收缩横膈膜向外弹,形或对抗的压力。
9 s4 ?$ M- y5 B0 \5 R( V0 I
7 c  l' q% N$ U3 s激起最好和声带配合练习,可以用数1、2、3.........练习,每天坚持练习数100次有明显功效,清晨军队晨练的喊号声是一种最好的激起,也可用内里咳嗽的方法体会一下激起的奥秘,或内里喊出短促的“嘿”的声音可由低向高喊出;这条练习也要集中在共鸣管子里练习。  
1 [! O( W3 C( P1 Z; D# S% a* d. \/ y9 A! v6 ]
& k" s; f2 Z# J$ N. z

8 A' B+ i: _& a! q1 |3、快吸快吐,横膈膜肌肉群练习   一个美好声音的保持,需要强有力的横膈膜肌肉群的控制。所以,需要不断的练习横膈膜肌肉群的伸缩和弹跳能力及强有力的控制声音强弱、高低的气息。
$ g$ w  P  O8 o0 P+ C" D. j2 B2 _0 H$ I- C* T3 a
比较好的方法:由慢至快、由弱至强的快吸快吐,练习时口鼻同时吸吐,夏天时,可以观察狗喘气开启悟性;这种方法要坚持不断的练习才会有很大的果效。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就使用此方法练习横膈膜肌肉群。切记此方法一定要放松,不可僵硬才有果效,并在共鸣管子里练习为最佳。 0 R3 _6 c! V! g! M& G1 s9 q) w+ X
* k) e4 I% `* D+ p
; c* H  Z6 A' K0 [

3 ~  o+ r. }- }$ ?4、打哈欠和叹气配合练习   打哈欠喉节下降,横膈膜下降,保持原状;然后,从胸腔底部胸窝处开始叹气,通过共鸣管子从口叹出。每天可练习30次。切记这条练习一直保持在笑的状态2 B' H; K% p$ R0 {; z: `

$ ~, u4 [, h. y
5 V( W. I- A( v* S3 F" z! }# y% E: k# N% U$ R
  美声唱法的特点
! C4 T: i4 ]/ L  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发声艺术特点:. c& I# ^4 e' w6 r
+ }7 V( x$ v8 G. `
一、音域宽广4 ]/ w( j! \/ b) B
  美声唱法的一般歌手都能唱到两个八度,尤其是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两个半八度,甚至能达到三个八度。在这宽广的音域里歌唱家及歌手可以自由运用发挥技巧和抒发情感。  q" r3 V& {; f. H# I
% X' B: Q6 ^, Y) S0 i( f2 u" }
* H8 {3 e+ w- [, E4 j& \; F) L
7 S3 Z+ ]# S: i, y$ E" q& b
二、音色优美 音质统一8 f3 w3 {, n6 z9 V. y: X8 l
  美声学派的音色优美,音质统一的奥秘是科学的运用声带的振动频率。用意识和母音变化及咽部管状的调节,有利的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并充分发挥声带优美的音色及音质上下统一。尤其是在合唱中的优美音色、纯净的音质和谐和的和声;再加上女高音、男高音、高泛音的音色,使人沉醉。
% \; O$ q+ k5 R2 d4 F5 d: K, t( L  |9 a. C. B
三、气息通畅 声音连贯# _9 z7 A3 ]& z7 d" U
% z) B3 r% k7 J1 F
  美声学派的歌唱气息是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世界上无论是唱歌还是唱戏运用气息中一种最科学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有弹性能控制,伸缩性强,气息储存量大;如果和声带配合的巧妙不但音量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并有很好的声音连贯性和弹跳性。只有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才能使声音连贯、气息通畅、活泼跳跃,是歌唱最佳的呼吸法。8 Z+ d& H; g. S7 v: }
% A9 s9 u* ^! F# ?' |) w

6 B& L* R, v' X. w# I# `6 _6 J四、充分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 G( ~' l  c- v0 Y, z
  美声学派科学的运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充分的使用人体的胸腔共鸣、喉咽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鼻咽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在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六个声部的运用中各有偏重,好的歌唱家可在发声中自由的调节和运用各个共鸣区,并用最小的基音和气息获得较大的共鸣效果;所以,美声学派的歌唱家都不用扩音器,并且音量大穿透力强。意大利着名歌唱家卡鲁索曾在十万人广场歌唱不用麦克风而每个人都能听到,而且,声音纯真情感真实。在中世纪以前教堂里有许多合唱曲是无伴奏.无扩音器的合唱。
2 j2 u6 M  \5 S9 i' |1 K
# y* T3 E. e! l
  O3 `. @4 U( W( l: C3 q+ D五、独特的咬字% D+ z8 }% T( C. g
  美声学派的咬字是在牙关和嘴角上,不是在嘴皮上;而母音的变化是在声带上,形成在咽腔里。这是一个独特的咬字法,与我国的戏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咬字法比较圆润,有利于帮助气息声带的配合,声音穿透力强,口型自如美观。就是唱一些比较快的比较有力的歌曲也是圆润的;并具有较强的声音穿透力和自然美观的口型。字正腔圆,每个字清晰而温柔是打动人心的一种最好的咬字方法。
# y% T& n) q2 t& U8 ^- {( _4 h! |5 {; N9 p8 _
0 ^) V% _) l! h1 O7 i* X
六、声音有韧性、有伸缩性( w3 B! g- A- g! I/ U5 W6 e2 h
  美声唱法由于要求在歌唱时,无论强弱音都要唱在气息的流动上和声带上;所以,音量转弱时不是空虚无力,气流保持集中,横隔膜肌肉群强有力的控制,声带变薄变小,而更明显听到一个具有很强穿透力声音的心。然而,音量加大横膈膜相对的放松一点,充分运用共鸣腔体但这个心没有改变。不管是声带的韧性还是横膈膜肌肉群的有效控制,都促使声音能强能弱,能高能低具有良好的韧性和伸缩性。/ x7 X1 j1 H& Z, G" \" @
3 H& c8 Z; [- m" Q; Y) p3 }: t

* ~) H# b5 s7 c  B3 T七、横试、竖试唱法自如运用) x- c7 v$ b/ g+ R3 Q* L7 N. D$ `2 T
  美声唱法最早都是运用竖试唱法,口型是椭圆形的,是为了充分运用咽腔基音发音管,使声音有一些掩盖,尤其是男高音到#F2有一个关闭是为了更好的唱好高音。在中世纪着名男高音卡鲁索开始运用横试唱法并竖试横试结合使用,比较成功。当今,最杰出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继承并发展了竖试横试唱法;他不但能巧妙的运用横试唱法使声音明亮,也能自如的运用竖试唱法使声音圆润。更为突出的他能竖试横试唱法根据歌曲的需要自由的运用。5 n7 e9 E4 \& k2 Z2 H
8 X2 M5 S' \3 l8 j! {8 |; M7 X

4 k  B1 h1 x6 h9 H1 n八、哭腔的奥秘
8 O% d- b8 Q" d  美声唱法运用在歌剧中尤其是咏叹调,大都使用哭腔技巧。这种技巧的是:1.排除声音的紧张和生硬,2.会厌竖立喉结下降有利于管子的形成,3.气息和声带配合自如,4.每个声音都经过情感的润色,5.与激起技巧巧妙的配合。2 [7 i, Q4 L/ f# q4 D) C" H, P

$ w/ F* s/ l+ }$ r: o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7-24 23:51 , Processed in 0.24900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