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小說乃至整個文學寫作,看似熱鬧繁榮,事實上存在著泡沫泛濫、創新匱乏等症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相當一部分作家淡化了短篇小說的創新意識和實踐 ●在生存困境的擠壓下,短篇小說創作已經逐漸丟棄一些固有的優勢和特征,但是新的審美品格尚未建立起來,現實性、深廣度及多樣性都被自我淡化,思想上和藝術上的創新動力都有所減弱 ●短篇小說文體蘊含了強勁的創新潛能,它不僅促進自身文體的變化、演進,同時也引領中篇、長篇小說的變革、發展。重振短篇小說,引領文學創新,需要外部環境的優化和內部力量的激發 在交響樂的演奏中,人們常常會聽到一種清雅的樂音飄然穿越、從始至終,這就是第一小提琴。短篇小說之於小說家族乃至整個文學,恰如龐大樂隊中的第一小提琴,它形體小巧、聲音單純,卻往往起著引領整個樂隊、提升整支樂曲的作用。 小說創作需要尋找引擎 當下的小說乃至整個文學寫作,看似熱鬧繁榮,事實上存在著泡沫泛濫、外強內弱、平庸蕪雜、創新匱乏等突出症候。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而又未被人注意的內在原因,就是相當一部分作家淡化了短篇小說的創新意識與寫作。短篇小說具有獨特的地位、價值和功能,它是一個作家走向創作成熟的基石,是一個時代的小說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引擎,因此有評論家把它稱為“小說中的詩”、文學中的“輕騎兵”。但上世紀90年代后,伴隨文學的邊緣化,短篇小說滑向邊緣的邊緣。二十多年來,短篇小說當然也有探索、有進步,涌現出很多優秀作品,不過整體而言,它是平庸、保守、衰弱的,失去了短篇小說應有的思想和藝術的創新能力,進而牽制了小說乃至文學整體的銳氣,而這一態勢又影響著社會審美趣味的淨化和提升。 今天的中國,正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從傳統的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科技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嬗變,無疑是一場劇烈、持久的歷史轉型。相應地,一度作為文學主流的鄉村文學也在向現代城市文學轉化。面對轉型,作家是作出了探索、付出了努力的,但其成就與時代的發展也是不匹配、不相稱的。譬如長篇小說創作活躍,產量巨大,但真正能夠深入到社會核心,扣准生活脈動,具有思想力度的作品並不多。譬如在表現世俗生活、人的欲望方面,不少作品熱衷於描摹物質的強大、生存的艱難、欲望的釋放、心靈的糾結,忽視和削弱了社會的進步、精神的力量和人性的超越等等。譬如在傳統的鄉村文學向現代城市文學的轉型中,業已式微的鄉村文學還沒有找到新的生機和出路,但事實上鄉村文學並不會“終結”,它依然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價值。 而走向興盛的城市文學則處在盲目生長的階段,相當一部分寫作者缺乏自覺的城市文化意識,在思想上、藝術上遠未形成自己的寫作范式。小說創作思想的淺薄化、內容的世俗化、敘事的粗俗化,已成為突出問題。 與中篇、長篇小說相比,短篇小說的境況和表現不盡相同。20世紀90年代之后,短篇小說受到“冷落”,比如文壇風氣重長篇巨著而輕短篇文體,比如文學刊物壓縮短篇小說版面、出版社不願出版難以盈利的短篇小說集,等等。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短篇小說構思難度大、寫作產量低,難以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無形中也削弱了作家的寫作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