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88|回复: 1

[灌水区] 小德张的自宫与李莲英的财富

[复制链接]

4944

积分

12

听众

2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944
玫瑰云玫瑰 发表于 2016-1-24 22: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隆裕太后(光绪皇帝的正室)的手下有一枚红人——大太监“小德张”,他的真实姓名叫做张兰德,他的老部下——同为太监的温宝田,在历史资料里,留下了小德张通过“自宫”的壮烈方式走上太监之路的证言。

         温宝田的这篇证言,名叫《关于太监“小德张”的回忆》,原文是这样说的:

           “……小德张姓张,是河北省青县人。在他12岁时,因为贪看当地大财主某新拴的双套大车出了神,赶车人让他躲开他也没听见,就嘲弄他道:‘你既这样爱大车,光看人家的没有用,你可以自己也拴一辆。得了,走罢走罢!’这段话招得附近的人们大笑,同时这段话也深深戳痛了小德张的心。他受了这一刺激,回家向人问:‘我怎样才能发财,自己也能买辆大套车?’ 有人向他开玩笑说:‘想发财惟有当太监,不要说拴辆大车,每天还能陪龙伴驾哩。’他听了即到后院自阉……..”

           “赌气自宫”。这小德张,他可是自己动手不求人、亲手割掉“那话儿”的。有种吧?所谓豪杰,不过如此。

           那么此事,还有没有别的证人呢?有的。当年当过小德张常年法律顾问的夏琴西律师,也是一个证人。夏琴西律师的说法和温宝田的说法,大体上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小德张是受到“有车阶级” 的奚落、赌气“净身”、进而当的太监。

         文史资料出版社《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这本史料,收录了夏琴西律师的这篇证言,文章名为《我所知道的太监小德张在天津的点滴》,其中的相关文字,照录如下:

          “…….他(小德张)首先向我谈的是他的身世,他说他幼年失父,仅有老母、胞兄和他母子三人。他在十五岁时因为拾粪,受到赶车的辱骂,因而想发财,一赌气净身出了家,进宫后西太后对他很赏识……..”

         关于小德张因为家穷、被人嘲笑、赌气净身的这一段历史,还有另外一个证人:他是小德张的过继孙子——张仲忱。张仲忱的说法和前述夏琴西、温宝田的说法,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小德张是受到“有车阶层”的奚落,赌气自己动手净身、当的太监。

        张仲忱的这篇证人证言,名叫《我的祖父小德张》,文中相关的字句照录如下:

           “………祖父(小德张)在12岁时,即光绪14年,正逢天下大旱,家无隔夜之粮,饥寒交迫。这年正月初二,祖父冒着凛冽的寒风,穿戴褴褛,随哥哥张月峰同到姑奶奶家去拜年。在姑奶奶家,有辆大套车很讲究,祖父夸这套车真漂亮。这时,表兄弟王思勉挖苦祖父说:‘走开!你们家一辈子也置不起这大套车。’表兄弟的傲慢气焰刺伤了祖父的自尊心,他一怒之下,愤然离去。到家后,祖父便把在姑奶奶家里受人奚落的遭遇,原原本本地讲给我曾祖母听,并且问怎样才能发财,置辆大套车。当时静海、大城两县地区贫困,以出太监而著称,如李莲英就是大城县人。所以我曾祖母伤感地说:穷人家想发财也只能干皇差,当‘老公’。又把怎样当‘老公’的过程,简单地讲述一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经曾祖母这么一说,祖父真的动了心。第二天,祖父凭着一时的血气,拿着镰刀和绳子进了牲口棚,自己动手‘净身’。顿时伤口血流如注。曾祖母发现后,悲痛欲绝,赶快用香灰急救,祖父才幸免丧生……..”



           以上,就是小德张一时冲动、愤然“自宫”、走上太监道路的基本过程。多年之后,小德张当上了隆裕太后跟前的红人,晚年荣华富贵,也总算是没有白白“自宫”。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太监:马德清。



          这马德清又是为什么当了太监的呢?原来,也是因为家穷,马德清的父亲,亲手给儿子割了阴茎、当的太监。



         《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这本史料的《清宫太监回忆录》一章,收录了马德清对自己被净身当太监经过的自述,原文抄录如下:



           “……..我姓马,叫马德清,是天津南青县窑子口人。我父亲是个卖膏药的,我母亲是个穷人家的女儿……..我有一个姑母,住在邻近的村子里。她有一个远房侄儿,叫李玉廷。李玉廷的父亲也是个穷人,可是自从李玉廷进了清宫,当上太监,十几年后这一家便发了:有两顷多地,还拴着几头大骡子。我父亲常常提到这个李家,羡慕人家有办法……..我九岁的那一年,大概是光绪三十一年,有一天,我父亲哄着我,把我按在铺上,亲自下手给我净身。那可真把我疼坏了,也吓坏了。疼得我不知道昏死去多少次………”



           文字在滴血。

           可见,马德清生在赤贫之家,穷怕了,其父亲看到远房亲戚家有一个儿子当太监致富了,十分羡慕,冥思苦想之下,马德清的父亲突然横下一条心、亲手割下亲生儿子马德清的生殖器、马德清于是就这样当起了太监的。

           这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了:马德清的远房亲戚当太监,为什么能够发财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紫禁城里油水多。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在他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里面,记录了两则关于宫中太监搜刮 “油水”的事例。

         有一次,溥仪赏赐庄士敦,不料他庄士敦双脚刚刚踏出溥仪的门槛,便有一群太监狂奔过来,直接开口,要求“分赃”。

         庄士敦当时说:“分是可以分,但是,你们要给我写收据。”太监们一听,觉得不妙,当即一哄而散。

        写收据,就是留证据,谁干呢?

        还有一次,庄士敦奉溥仪之命、装修颐和园。庄士敦叫太监介绍包工头。包工头来了,但是,报价奇高。庄士敦起了疑心。

        于是,庄士敦尝试登报、公开招标。结果,庄士敦以该包工头报价的七分之一的工价、签了另一个承包商。

        庄士敦这下子才明白过来了:很明显,太监和他所引荐的那位包工头,二人之间有猫腻。七分之一啊,这里面的文章大了。

        可见,收取回扣,是入宫当太监的典型油水来源。

        当年宫里的太监信修明,关于 “油水”这玩意儿,也有这样的说法:满清皇帝每吃一斤紫米,太监都要报销二十五斤、贪污掉其中的二十四斤;皇帝每吃二十个鸡蛋(当然不是一次性吃),太监都要报销五百个鸡蛋、贪污掉其中的四百八十个。

         也就是说:当年的太监,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油水:虚报开销。

         信修明在其遗著《老太监的回忆》里面,在这一点上的原文,是这样的:

          “……..举例而言,皇上吃野意老紫米,每日绝对吃不了一斤。可是每天由外处交到御膳房掌局的到底是多少,局外人是不得而知的。每日掌局交到掌案是二十五斤………仅以鸡蛋一项而论,原来额数是每日二十个,而买办处每日交进的必须是五百个,其他可想而知了。为皇上和太后买办的食用之物,过一处扣一处,始能食到主人之口,然而主人岂能不知道吗?不过历代相传就是‘帝德深似海’而已……..”

          我们从信修明的这一则证人证言,又可以读到:在清宫“御膳房”、“买办处”这一类地方里当太监,其油水,简直可以用惊人二字来形容。

          而更有趣的是:满清皇帝这一家子,似乎对这种事情,心里也略知一二,只不过是懒得追究它而已。

          也正是因为如此,紫禁城里面,才有“帝德深似海” 这种说法。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44

积分

12

听众

2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944
 楼主| 玫瑰云玫瑰 发表于 2016-1-24 22: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在清宫里面陪伴溥仪读书的溥佳(溥仪的堂弟),在其所写的《清宫回忆》一文里面,也记载了清宫太监贪污受贿、四处敛财的事实。

         依据溥佳所说,当年清宫太监的生财之道,有:收取回扣、盗窃文物、收受礼品、开赌场、开烟馆………五花八门。

           我们来读一读,溥佳笔下这篇《清宫回忆》的原文:

            “……..接受贿赂,确实是那些权监的生财之道。辛亥革命以后,外边的贿赂是断绝了,可是内务府大臣和总管太监们仍然互相勾结,盗窃文物。宫里向银行抵押文物所得的回扣,也得分给他们一部分。每年宫里招年轻太监来补缺,新来的太监进宫时,照例要拜一个年纪大、地位高的太监做师傅,来学习宫内的规矩礼节。每逢节日,徒弟得向师傅送礼。送礼多的,提升就快;送礼少的,一辈子也别想抬头,这些都是太监们一笔不小的收入。有些老的太监,因为徒子徒孙多了,就形成一个个小集团,营私舞弊,相互包庇。记得宫内的好多处大烟馆与赌局,都由有地位的太监做保险,每天的保险费也是相当可观的……有权势地位的太监由于有以上种种额外进项,生活得都很富裕,有的甚至富盖王侯。但是大多数的穷太监们,每月薪俸不过十元左右,除了过节必须孝敬师傅以外,每天还要狂吸滥赌(宫内吸大烟的太监很多),到了穷极无聊的时候,只有盗窃宫内的物品来还债了…….”

          除此之外,溥佳还记录了一件“赏吃面”的小事。

         有一次,隆裕太后说:“赏溥佳吃面”。溥佳谢恩之后,跨出大门口,问太监“去哪儿吃面”?

        太监说了一句惊人的大白话:“面不用吃,我们会走账。”

          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啊:太监连溥佳这碗面儿的钱儿都给贪污了。你说,宫中这世道,黑不黑?

          再来一个。民国初年在紫禁城“奏事处”当差的周金奎,目睹了奏事处太监向满清遗臣、民国官吏收取红包的一种现象。下面,摘录他的原话:

       “……..这个奏事处,有大太监十三人……奏事处的任务,是在皇室宗亲、文武大臣、各省官员和外国使节朝见皇上时,将所有奏折转给皇上…….每个朝见的官员在递送奏折时,都要给大太监们递送门包。这样才能递得快些,否则就可能被压下来,不能很快递到皇上手里……..”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当年的外人向逊位皇帝溥仪递送文件,也需要经过太监的双手。这样一来,太监的手中就有权了:递是必须给你递,但是,递得快、递得慢,这个,还是我说了算,于是,“奏事处”的太监,就凭着这点小小的职权、捞取油水,发家致富。



         这样,紫禁城内的太监圈子,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官场:能力大的,大贪;能力小的,小贪。于是,太监们也基本上多多少少,都能捞到一些财富,会捞的,大富;不会捞的,小富。



         李光的《清季的太监》记录了大太监李莲英、小德张这一类“飞黄腾达”人士,当太监最后当成大地主的历史事实。原文照录如下:



          “……李莲英在原籍河北省大城县置地三十六顷;到他死时,除给隆裕太后贡献珠宝玉器八方盘外,他的四个继子,每人都分了宝珠玉器一大口袋,至于银钱那就更多了,就是他的两个继女,每人也分银十七万两。小德张在原籍河北省静海县置地十余顷、在南苑置地二十顷、在天津英租界置楼房十二座……”



          记录得十分清楚:几十顷的土地、几十万两银子的遗产、十几座的房产…….这种巨额的财富,显然不是凭当太监的账面工资所能挣得到的。



          同样的事实,在另四位老太监张修德、魏子卿、边法长、王悦澂的回忆文章《太监的生活》里面,也得到了印证:大太监李莲英、小德张,通过 “太监” 这个职业,累积了巨额的财富。



         这篇名为《太监的生活》的证言,相关的文字抄录如下:



          “…….李莲英在家乡大城县有地三十六顷,浮财就更不用说了。他死后,单是他的两个过继女儿就每人分到了十七万两银子。小德张在天津英租界四十一号路有洋楼。入民国后小德张在这里‘纳福’。他有四个老婆,他的过继的儿子也有三个老婆,‘公馆’里上下人等三十多个,什么花匠、厨师、门卫、账房、丫环、老妈子,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小德张的老部下、太监温宝田在《关于太监“小德张”的回忆》一文中,也回忆了小德张 “富甲一方” 的历史事实。



           温宝田这篇《关于太监“小德张”的回忆》,相关的文字如下:



         “……..张(小德张)除在北京东城建有一所模仿清宫御花园中楼阁式样的宏伟邸宅之外,在天津旧英租界亦建有巨大的洋式楼房。张兰德在京津除拥有巨宅外,在北京尚开有两个大当铺,一个是鲜鱼口的永庆当,一个是西城沟沿的永存当,由李祝峰为之经营。还开有祥益号的绸缎庄。在天津也开设粮店及其他的大小买卖,现虽不能逐个举出名称及地点,但据当时的估计,他约有2000万元的财产;最后的结果,全被他的过继儿子挥霍殆尽……….”



          这些,就是大太监李莲英和小德张们,出卖一生性福所得的总回报,自宫的小德张这辈子值不值得?答案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0 12:07 , Processed in 0.11637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