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41|回复: 1

[小小说] 小小说的写法

[复制链接]

4944

积分

12

听众

2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944
玫瑰云玫瑰 发表于 2016-1-18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看你的行文是否切合题

1.标题切合题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阅卷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材料主旨作文要拟一个简捷醒目有文采的题目,这样才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上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带动各个部件运转;同时也可以调动阅卷人的接受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拟题的要求很多,但关键是要具体、简洁、有新意,并且切合题意,能给文章增添动人的情趣,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眼球为之一动,第一眼就感到你理解了题意(或材料的主旨),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2.开头迅速点题(或简要精当复述材料,提出观点)。常言说“头好一半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并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足以说明开头对文章成败的重要意义。开头的方法也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开头方式,都应做到快速入题,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尤其是论述类文章,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或者含糊其辞,故弄玄虚。

3.结尾不要忘记照应主题。“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文章也一样,不管前面用了怎样的材料、怎样的技巧,但九九归一,在文章的末尾总要把主题揭示出来。考场作文更是这样,如果在最后该点题回应时,反而故弄玄虚,写些华而不实的句子,结果只能降低自己的作文在阅卷教师心目中的位置。

4.中间要适时点题。不少考生重视开头和结尾的点题,却往往忽视行文中间的点题,认为只要题目切合话题,开头迅速点题,中间一路写下来,一般不会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这种认识没错,但却忽视了阅卷教师的评判。最好的办法是在写作中间段落时,段首写上带有点题性质的引领句,段尾写上带有点题性质的总括句,这样就会给阅卷教师留下紧扣题旨、切合话题的印象。

(二)、看你行文的思路是否清晰

1.采用小标题显示思路。采用场境组合的方式给每一个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会使文章的思路显得较为清晰。比如考场优秀作文《啊!生命的意义》,作者为了充分表达对生命的价值取向,除了首尾两段照应题旨外,中间部分分别用了“昭君出塞”“孔明挥师”“总理报国”三个小标题,并独立成段,既显示了清晰的行文思路,又相映成趣,主旨一线串珠,暗示了作者的情感脉络,从而取得了考场作文的好成绩。

2.使用排比段显示思路。除去开头和结尾,文章主体部分使用排比段,同样能使文章思路显得清晰严谨。有一篇《地球母亲生病了》的文章,中间部分分别是:
   地球母亲生病了,她得了脱发症……
   地球母亲生病了,她得了皮肤病……
   地球母亲生病了,她中毒、发烧、呕吐了……
   地球母亲生病了,她得了严重的肺结核……
   地球母亲生病了,她得了危险的高血压……
  这些排比段告诉人类,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疾病缠身,如果不快快救治,人类将面临生存的危机。清晰的思路,形象的语言,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3.用标志性句子显示思路。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的段落之间夹用一句相同或相似的话语,以串联材料,显示思路。例如优秀作文《琴音》,作者开头点明题旨后,主体部分三段之前分别有这样的句子:“如果是这样,请欣赏你的对手”,“如果是这样,请欣赏你的亲人”,“如果是这样,请欣赏你的知己”,层次清楚而又别出心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运用对比写法显示思路。在记叙文中运用正反人物对比,在散文中运用正反情感对比,在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都能够使文章思路显得有条不紊。例如一篇《为生命涂色》的考场作文,作者紧扣题目,由为生命涂色人笔,通过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生命之色进行辩证分析,从而论证出要为生命“涂出亮丽的色彩”的观点。文章层层推进,清晰严谨,情感浓烈,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强烈的感染。

(三)、看你的表达是否精彩

1.善用成语。成语凝练,言简意赅,若能切合语境使用,能为文章增辉。如谈团结协作,可用“众志成城”“同舟共济”;谈惜时,可用“时不我待”“寸金尺璧”。

2.巧引名言诗句。名言诗句是前人精心锤炼出来的,有很强的生命力,若能恰当引用,能使文章增色。如谈自信,可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谈人才,可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妙用歌词。流行歌曲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有的歌词较为优美,若能巧妙引用,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如谈团结协作,可用“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团结就是力量”;谈拼搏,可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4.活用修辞格。修辞是文章的味精,活用修辞,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例如高考优秀作文《芬香永存》中这样写道:“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您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考生精选“摇摆的柳絮”“闪闪的星星”“一抹红霞”等美丽的事物作为喻体,形象地描述了母亲的美丽、温柔、多情,意境优美,意蕴丰厚;而“霏霏细雨”则是融情思于情景,抒写了自己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取譬贴切,抒情自然。

5.语言妙笔生花。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行;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锤炼语言的创作经验;“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的精神。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指词语华丽,意荡神驰,而且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王国维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在锤炼语言的道路上,必须历经艰难,方能迎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四)、看你的文章是否出新
  1.见解新颖。考场作文的立意自定,给考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在所提供话题或材料的大前提下,突破传统的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进行求新求异的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美来”(罗丹语),见解与众不同,又顺理成章;合理透彻,又自圆其说,这样就能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2.材料新鲜。写文章要言之有物,需要用充实的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如果动辄就用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司马迁、屈原等事例并且千人一面,就很难激起阅卷者的评判兴趣。社会快速发展,人才辈出,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如果能从现实生活中选择适宜的鲜活材料,肯定会令阅卷教师眼前一亮。
  3.构思精巧。构思别具一格,方能使作文独树一帜,锦上添花,出奇出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叙述角度的创新来说,可以站在“物”的角度来讲述“人”的故事,可以站在老师或父母的角度向学生或子女讲述故事和道理;就情节自身的创新而言,可以在前边制造悬念,设置误会,或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曲折有致,扣人心弦。
  4.文体别致。考场作文如果能突破大众化的写法,运用某些新颖的形式,也能给阅卷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可以根据话题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写作实力以及对某些文体的熟悉程度,创造性地选择小小说、剧本、童话、记者访谈录、名人对话录、日记体、演讲辞、辩论稿、书信等形式组织材料,承载话题,从而取得创新的效果。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44

积分

12

听众

230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944
 楼主| 玫瑰云玫瑰 发表于 2016-1-18 21: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可怜,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乌黑亮丽的秀发,却有人对此不满,硬生生地将头发染成五颜六色,显示自己多么新潮。说好听的是“时尚一族”,说难听点就是一群“假洋鬼子”。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庙宇佛堂供后人求神拜佛,却有人灵机一动,在庙门口支上张桌子:入庙收费。老天爷,虽说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难道连佛祖也准备下海经商了?!
  更可气的是当人们拿自己头发开完刀,又借着佛祖的名义中饱私囊后却仍然不知满足,又将改革的矛头直指中国传统戏曲。
  现在有人提出疑问:“传统戏曲非得传统演吗?”他们认为“现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已经没有多少观众有耐心闭着眼睛坐在那里,边听边跟着哼上好几个钟头了”。但是看戏嘛,本来就是去消遣的,要是赶着干什么急事儿,那么来看戏干什么?现在不也有许多年轻人去压马路,去喝咖啡,一逛、一喝就好几个钟头,这时候他们怎么不急了呢?所谓“生书熟戏”,为什么老戏唱了那么多年还有人听,不就是冲着那“闭着眼睛坐在那里边听边跟着哼”的劲头嘛?其实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戏曲界的观念要有所转变了”,而是已有的观念实在荒唐。的确,观众的审美情趣在提高,选择的范围在扩大,他们完全有权利去看可看性极强的音乐剧或者在家里搜索电视频道看电视连继剧。但是难道因为这些原因就要把传统戏改成和音乐剧一样的玩意儿?观众喜好什么,就往传统戏里放什么,那请问“一批老观众”就喜欢老腔老调,你把传统戏都改成别的了,拿什么给这些人看?谁说戏曲的生存就一定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呢?想来,流传至今的戏曲哪个不是传统剧目,那些胡编乱造的新编“戏曲”有哪些流传下来了?
  现在的现象真的很可笑,最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竟然对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戏曲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整天想方设法地要对传统戏曲进行手术,想从其肚子里整出个怪胎、异型。你说这些人是真的爱戏曲,想为戏曲找寻新出路吗?另一边他们却像发了疯似的挤长龙买门票去听明星演唱会。倒是那些外国佬却对中国传统戏曲情有独钟,看的是如痴如醉,有的甚至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学习戏曲。对于自己文化的喜爱程度竟然不及老外!我们这些炎黄子孙难道不感到汗颜吗?
  现在想想那些提出“传统戏曲非得传统演的吗”的人们简直是在无理取闹!这个问题不就等于在问“毛笔字一定要有用毛笔字写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用毛笔字写的字还叫毛笔字吗?!不按照传统演的戏还叫传统戏吗?!

  各位啊!我们已经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糟蹋得差不多了!就让我们放过戏曲这一方净土吧!少动些歪脑筋去改良戏曲,多想些办法让人们了解戏曲,喜爱戏曲,让这种独有中国文化、一代代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流传下去。否则,如果老祖宗在天有灵,一定会从土里钻出来,把我们统统掐死!
  戏曲的角色分为四大类:生,旦,净,丑,这还是我小学音乐参加公开课时,老师让我们记下的,还别说,我真的知道关于戏曲知识的只有这些,因为我从不关心戏曲,对它的印象只是两个无聊的热门在无聊的说唱着,每次“扫荡”但是频道时,看到它后,变好不犹豫的跳过了。

  唯一的一次转折还是在这次语文课上,是“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先放了一段段“讨人喜欢”的戏曲,这声音可好听呢!所以,我认为:反正都是学,还不如好好借着这次机会研究一下,何况它还这么好听呢!

  于是,我便真的好好学了。

上完这节课,我颇有感触:难怪戏曲能从封建社会一直流传了几百年至今!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闲娱时间创作出来的,内容多为人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天仙配》中的一句:“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好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心中对生活那淳朴的向往,因为戏曲“顺”民意,“得”民心,所以才能流传甚广,所以才能格外动听。可惜现在的青年只痴迷于流行音乐,一点也不重视这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璀璨的明星--戏曲!

不管别人怎样对待它,反正,我是爱上它了,单从这次语文课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3 01:43 , Processed in 0.11617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