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85|回复: 3

[原创诗歌] 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复制链接]

8527

积分

16

听众

464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27
164247123 发表于 2015-11-28 1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文/凇水浮云

一、诗的分类

诗可分为“现代诗”与“旧体诗”两大类。
现代诗又称为“新体新”,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旧体诗是与新体诗相对而言的。
旧体诗又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因为“格律”形成于唐代,因此唐人称当时符合格律的诗为近体诗,以前那些不符合格律的诗(如楚辞、汉乐府诗等)为古体诗,被称之为“古风”,我们至今一直延用这种叫法。
格律诗,又分为五言、七言和四句八句。四句的称为“绝句”,八句的称为“律诗”。这样又可分出: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符合格律的诗,称为“格律诗”。词,不存在“格律词”一说,如果填词,必须符合词谱的要求。
词,形成于隋唐(当时称为“诗余”或“长短句”),兴于宋代,这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诗是词的基础,不懂写诗,就根本不能谈上填词。
诗里最难学习和掌握的就是“近体诗(格律诗)”,但最美之处也隐藏在这里。

二、格律诗的基本概念

1、格:就是指格式,如诗的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对仗等等;词,按词牌要求的字数、句数、阕数、每句字数、领字、叠字、对仗等等。
2、律:是声调在句子中、诗中的规律,也就是“平仄”的分布规律(既“平仄格式”,相当于“平仄谱”),是约定俗成的,配以韵,读起来有声律(称为“韵律”)之美。
中国古代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声:指发声,也就是指发声的调式,分四种,称“四声”。
    声的区别,古今不同,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今按标准的普通话,分“阴阳上(shǎng)去”四声。

什么是平仄:平仄就是对四声的划分,将四声分为“平声”和“仄声”。
具体的划分为:
(1)古音:平(包括阴平、阳平)为“平”,“上、去、入”为仄。入声字如:白、菊、足、国、接、别等等。《平水韵》里平声分“上平”与“下平”,这是指刊行时书的上下册,对字的划分没有关系。
(2)今音:“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说:“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例:妈、麻、马、骂
妈mā、麻má为平声,马mǎ、骂mà为仄声。

3、韵:简单理解,尾音相同,用在诗句结尾韵脚上的字,用现代普通话来说,就是韵母。
古音写诗按《平水韵》(由宋末平水人刘渊刊行),填词按《词林正韵》(清代的戈载编),不能违背韵书的规定。
《词林正韵》实际上也是平水韵,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韵部进行了合并。如《平水韵》中的一东、二冬,在《词林正韵》中就进行了合并,也就是说,“东”和“冬”,在填词时可作为同韵部的字使用,而在诗中是不可以的。
今音写诗填词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以新华字典为准。字典是字读音的标准“法典”, 但是字典不是韵书,字典是以声母划字,韵书是以韵母划字。
中华诗词学会于2005年已公布了“中华新韵”,是以汉语拼音的韵母相同为划分,但有些发音相近的,可以进行合并(如:o、e 合并,i、ü合并,eng、ong合并等)。
律诗是隔句用韵,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而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五言诗,以首句不用韵为常格,七言诗,以首句用韵为常格。

三、律诗的格律要求

先以五言为例:
离离原上草,平平平仄仄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平仄(不,普通话读音是第四声,平水韵中为下平十一尤,平声)
上面两句的平仄分布,就是平仄的标准分布规律。

格律诗,还要讲“粘对”的。
粘:是指两句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声律相同,即上句这个位置是平,下句这个位置也要用平,反之亦同。
对:有两个概念,一是声律相对,二是字义相对,也就是相反的意思。

(1)律相对:是指两句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声律相反,即上句这个位置是平,下句这个位置要用仄,反之亦同。既:平对仄,仄对平。
根据这个道理,对上面的两句,我们采用对句,可得到下面两句:
平平平仄仄 的对句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的对句  平平仄仄平
四句组合起来为:
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
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一入声)
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  春风吹又生

(2)字意相对:又称“对偶”,就是字意相对。“律意”全部相对的称为“对仗”。要求上下两句间相对应位置的字和词,词性要一致,意思要相反或相近,整句的意思不能相同,否则在诗和对联里就犯了“合掌”之病。

在律上,五言诗,可一三不论,但二四要分清。意思是说:诗中的第一、三个字的平仄可不论,用平用仄都可以,但第二、四个字不能变,要分得清楚。
本诗里的“吹”字,是应用仄声而用平了,这不算违背诗律(违背诗律称“出律”)。

诗,两句为一联,律上要相对。绝句是四句,由两联组成,字意不要求相对(对仗)。
一首诗里,律上要“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联间相粘,是指第一联的后句(对句)与第一联的前句(出句),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相同(尤以“复数”位置上的字,“奇数”位置上的字不要求)。

1、联内相对:
例诗的第一联:
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出句,上联)
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对句,下联)
第二字和第四字的“离”和“岁”、“上”和“枯”的平仄是相对(相反)的,这就是律相对。

第二联:
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  春风吹又生
第二字和第四字的“火”和“风”、“不”和“又”的平仄是相对(相反)的,这也是律相对。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27

积分

16

听众

464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27
 楼主| 164247123 发表于 2015-11-28 11: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2、联间相粘:
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 第一联的对句(下联):
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第二联的出句(上联):

第二字“岁”和“火”,第四字“枯”和“不”平仄是相同的,这就是相粘。

这样,得到律诗的四种基本标准句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有括号表示为可平可仄。

离离原上草,平平平仄仄
一岁一枯荣。仄仄仄平平    联内相对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平仄                 联间相粘
春风吹又生。平平仄仄平    联内相对

按着这个规律,可写出下四句的平仄谱:
平平平仄仄  远芳侵古道
仄仄仄平平  晴翠接荒城(接入声)
仄仄平平仄  又送王孙去
平平仄仄平  萋萋满别情(别入声)

白居易的这首五律“草”的平仄格律为: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拉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注:○仄该用仄而用平,○平该用平而用仄(下同)。

格律诗,要求必须用平声韵,不得用仄声韵。韵,用在偶数句的尾字上(称韵脚),而不用韵的句尾字必须用仄声字。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
根据这个要求,律诗的基本句式虽只有四种,但每个句式又都可作为首句,这样,可得到四种基本句式的组合。以绝句为例:

五言绝句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起,是指第二字,收,是指收尾的字,下同)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闺人赠远 王涯
花明绮陌春
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
流芳不待人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以上就是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平起与仄起主要看第二个字,因第一个字可平可仄,不是确定的。

七言诗
七言诗,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加两个字而成。即起字为平,就前加两仄;起字为仄,就前加两平。
基本句式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括号表示为可平可仄。

变化为四种格律(平仄谱)如下:

七言绝句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闺怨 王昌齡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符合格律的四句诗称为“律绝”,对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四句诗,可称之为“古绝”。
诗在写作上,讲起承转合,即第一句为全诗的开起(起头),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的意思,第三句要为新的寓意而转,第四句要终结全诗。故,绝句的四句又有下面的说法:第一句为起句,第二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

八句的律诗,亦按上述平仄规律(联内相对,联间相粘)接下后四句。得到律诗的平仄规律如下:

五言律诗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
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
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
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
天涯哭此时。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七言律诗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咏怀古迹 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
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
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
长沙谪去古今怜。


格律诗的格律,一共可分出十六个格律谱,即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各四个。
对符合格律的八句诗称之为“律诗”,对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八句诗,可称之为“古风”。如果律诗所用的拗句过多,也只能称之为“入律的古风”。
律诗由四联组成,第一联称为首联(也称为起联),第二联称为颔联(也称承联),第三联称为颈联(也称转联),第四联称为尾联(又称合联或结联),意思也同于前述绝句的起、承、转、合。

进一步说明的是,四句的绝句(指律绝),律必须要相粘对,字意不要求对仗;八句的律诗,除律必须要粘对外,字意上首联两句和尾联的两句不要求对仗,但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颈联(诗的第三联)尤严。
对句数超过八句的长诗(符合“格律”要求),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对仗,这称之为“长律”或“排律”。
对仗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对仗方式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词性相同,词意相反(对仗属于另一话题,此处不做深入阐述)。
古风,对句子的数量、平仄规律与字数的长短均不做要求。但作为旧体诗,语言要精炼,表述要精美,不可太直白。因诗词终究不同于顺口溜、打油诗或是儿歌、普通韵文等。

四、关于马蹄律与失替

诗讲节奏,两个字为一个词的单元,七言诗,前四个字由两个词的单元构成(两个字为一个音节,既两个双音节),后面三个字可分为一二句式或是二一句式(双音节加单音节);五言诗是一个双音节加一个三字构成,但这结尾三字无论怎么断,一联内两句的断字必须相同,否则错了节奏。
在偶数位上的字正处在节奏点上,所以平仄必须分清,不能错用。就像是马在奔走的时样子,后蹄踏前蹄,平仄的字是双双出现,这就是马蹄律。且在双数位上的字,平仄是交替出现的,如: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字是平,第四字是仄,第六字又是平,如果不是交替再现,就谓之“失替”,律诗要避免,算之一忌。
七言诗,对于不是节奏点上的奇数位上的字,一般可不论平仄,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但一三五不论也不是绝对的,在后面的拗救中会谈到。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27

积分

16

听众

464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27
 楼主| 164247123 发表于 2015-11-28 1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孤平与拗救

孤平,是指一个平脚(平声字收尾的句子,即用韵的句子)的句子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是律诗的大忌(词中也要注避免孤平)。而仄脚的句子无所谓孤平问题。
拗救,拗是指句子中有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字,这样的句子称为拗句。救,就是对拗句进行补救。具体说来,就是在句子中如果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不论是否犯了孤平),成为拗句,那么必须(或经常)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上的仄声字改用平声字,这就是救。
拗救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本句自救。指本句出现拗字,就在本句适当位置加以补救。
1、        第一字拗,第三字救。
仄平仄仄平  救成→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  救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另一种七言的:平仄仄平平仄仄,第三个字用仄,第一个字就得用平。但七言里,第一个字该平而用仄,因这里距韵脚很远,又不犯孤平,属可救可不救。
2、第三字拗,第四字救。
平平仄仄仄  救成→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救成→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拗救,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平声(这属于失替,应该避免)。
第二种:对句相救。指一联中如果出句用了拗字,对句就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用相应的字加以补救。
1、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种对句相救只能仄拗平救,不能平拗仄救。
2、五言第三字相救。在五言中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一联中,出句第三字用了仄声,救成“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这属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果第四字用了仄声字,必须救:仄仄平仄仄,救成→平平平仄平(但还是失替)。
第三种: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1、在五言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救成: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2、七言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救成: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种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的拗救,古代诗人很愿意采用。
特别注意,在诗句的最后三个字,不得有“三连平”和“三连仄”,就是说,句子结尾处不得有三个连续的平声字或三个连续的仄声字。例如:五言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写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就变成“三仄尾”和古风式的“三平调”(也称三平尾)了。所以,在这里,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平仄一定要论。


六、词的格律

词的格律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律句(符合律的句子),但词有其自身的特点。
诗的写作,称为“写诗”或“做诗”,而词的写作称为“填词”,这就是说,填词时,是要按词谱进行写作的,也就说是“按谱填词”。
词在写作上,与诗不同。诗,有固定的格式,只要遵守前面所讲的十六种格式就可做诗。而词,古时来源于歌曲,是有了固定的曲子,按曲子填词,早称“曲子词”。现在曲子虽然没有了,但填词还是要按“词谱”进行填词(现在的谱,只剩下平仄了)。“词牌”(每首词的名字,有的词,同一首词就有几个名字)就有千余首,且每个词牌的词谱都不一样,所以,填词,首先要找到词谱,按谱填词。
说到歌曲,就有欢快与忧愁,所以,词牌有的适合写雄壮的内容,有的适合写悲伤的内容,这样,填词前,一是要选择长短合适的词牌,二来还要看词牌适合写什么内容,不能弄错,否则会弄出笑话。如:《忆江南》(27字)、《长相思》(36字)适合写怀旧的内容,《浣溪沙》(42字)适合写情、景,《临江仙》(58字)适合写情,《河满子》(74字)适合写悲哀的情感,《破阵子》(62字)、《沁园春》(114字)、《水调歌头》(95字)、《念奴娇》(100字)、《满江红》(93字)适合写激越豪迈的内容,《满庭芳》(95字)适合写缠绵的内容,《洞仙歌》(83字)适合写情事,《渔家傲》(62字)、《祝英台近》(77字)适合写事,《齐天乐》(102字)适合写秋景等等。再如《寿楼春》,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等。而对于不能掌握词谱所能表达内容情感的,要多看古人的同词牌作品,从中体会,以免弄错或是不合适。
关于词的长短,一般讲,59字以下为小令,60到99字为中调,100字以上为长调,这也是个大概的分法,也不绝对确定,还有别的说法。
填词,必须要找来词谱为依据,常见的词谱为《白香词谱》,内有词谱100首,且还列有例词,基本都是定格(正格),有填词要求说明。最全的词谱是《钦定词谱》,但变体(变格)很多,现在还有很多词谱方面的书籍,网上也可以查到(相对而言,网上的准确率可能略低一点)。
词与诗不同,不但语言表述与诗有区别,单就用韵上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是两句一用韵,有的是一句一用韵,有的是多句才用韵,有的还有变韵,也就是一首词中不一定用几个韵,随时要变韵,有用平声韵,有用仄声韵,还有平仄韵互用,这都要按词谱的要求。
词,有一段的(单调),有两段的(双调),还有三段、四段的。一般以单调和双调为多,且绝大多数是双调。前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后一段称为“下阕”或“下片”。下片开头处称为“过片”或“换头”。
现试以一首《沁园春》为例,谈一下词的填法。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
⊙●○○(句)
千里冰封,
⊙●○○(句)
万里雪飘。
⊙⊙●△(平韵)
望长城内外,
●⊙○⊙●(句)
惟余莽莽;
⊙○⊙●(句)
大河上下,
⊙○⊙●(句)
顿失滔滔。
⊙●○△(协平韵)
山舞银蛇,
⊙●○○(句)
原驰蜡象,
⊙○⊙●(句)
欲与天公试比高。
⊙●○○○●△(协平韵)
须晴日,
○○●(句)
看红装素裹,
●○○●●(句)
分外妖娆。
●●○△(协平韵)

江山如此多娇,
○○●●○△(协平韵)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协平韵)
惜秦皇汉武,
●⊙○⊙●(句)
略输文采;
⊙○⊙●(句)
唐宗宋祖,
⊙○⊙●(句)
稍逊风骚。
⊙●○△(协平韵)
一代天骄,
⊙●○○(句)
成吉思汗,
⊙○●●(句)
只识弯弓射大雕。
⊙●○○○●△(协平韵)
俱往矣,
○○●(句)
数风流人物,
●○○●●(句)
还看今朝。
⊙●○△(协平韵)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声韵,▲仄声韵。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27

积分

16

听众

464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27
 楼主| 164247123 发表于 2015-11-28 11: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香词谱》中的例词为陆游的“有感”(孤鹤归来,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而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蓴。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为使现代读者熟悉,故我采用了毛泽东的词。
词谱的解文中说:
〔题考〕 【后汉书 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后沿以“沁圜”为公主第宅之代词,多见于唐人诗文。崔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诗:“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储光羲【玉真公主山居】诗:“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吴颂【代郭令公谢男尚主表】:“门开鲁馆,地列沁园。”本调﹝沁园春﹞。当创始于初唐,且出自侯门,可知也。万氏亦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又本调亦名﹝寿星明﹞。另有﹝花发沁园春﹞与本调无涉。
〔作法〕 本谓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为四字对句,而加一字豆,第二、四字与第一、三字各可平可仄。第六句与第五句同。第七句四字协韵,平仄恰相反;然第一字亦可平。第八、九句又为四字对句,与﹝过秦楼﹞起二句同。第十句七字,第一字不拘,下三字务用平仄平,亦拗句也。第十一句三字,应作平平仄,是乃定格。第十二、第十三,实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亦即两句四字对偶而加一字豆;惟平仄不若第四、五句之可移易耳。后阕起首二字协韵,俱平声。次句四字,同前阕次句。第三句八字,上一下七,盖即上阕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第四句以下全与上阕同。

我们每填一首词,一定要看每首词谱前面或是后面的说明,这里对填词的相关要求都说得很清楚。
像这首词,“望长城内外”,“望”字是“一字领”(也称“一字豆”),要读作“望、长城内外”,万万不可读作或写作“望长、城内外”。毛泽东这首词,一字领的后面是对仗,“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里用的是“扇面对”,即隔句对,“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
这种对仗,与诗的对仗也不太一样,诗的对仗要求律和字义都要相对,而词则不一定,这首的“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就是字对而律粘,是属于对偶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这句,有时也被写作“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或“须晴日看红装素裹”,这后两种写法,都要按第一种写法来理解、来读,这“须晴日”三字,就是“三字豆”,既三个字与后续的语气要相连惯。
词中一字领的字,一般要求用“去声”字,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还有的词牌要求用入声韵或是去声韵(如《念奴娇》、《满江红》用入声)。如按《词林正韵》填词当然没问题,按韵书的入声韵部选字就可以了,但是,如用新韵填词,因现代普通话中没有了入声,便可用仄声代替,但最好用去声,因古音中的入声和现代普通话的去声较相像,这样,才能保持原词牌所要求的效果。
下阕(下片)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也同上阕,一字领后面的四字句也用的扇面对。词谱中如果有这方面的要求,就必须遵守,除非词谱中有可选择的政策,如“宜用”等字样,否则自己不能更改。象这首词,词谱中没有要求,且原例词中也没用对仗,这属于可对可不对,但一般情况下,以用对仗为佳。
再有些词,对句式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词就要求用拗句,反而用律句还是错误的。
词谱标注中,“句”,是指不用韵的句子;“平韵”,是要求用平声韵(如有变韵,词谱上也有标注);“协平韵”或“协仄韵”(有时标成“叶韵”),是说延用前面的韵,韵部不能变。

七、其他

用旧韵写诗词,无论你讲什么地方的语言,都要遵循《平水韵》和《词林正韵》韵书的规定,即便你不知道某个字的发音,也要按韵书中的平仄和韵部选用,违背韵书,就是不合格的作品。
用《中华新韵》写诗词,就是按普通话的发音标准写作,但易犯的毛病:1、出律:原因是看古人的作品中,律诗中有很多出律的地方,甚至造成古风体的三平调或三仄尾,这大多是因为读者不懂古韵(尤其是入声字)的问题。甚至还有古平今仄的字,如“看”、“过”、“忘”等等。由此认为自己出律也不算毛病。2、落韵(用了不是同韵部的字):看古人作品中有很多不压韵的韵脚,要知这是古今音变化的结果。古今音,有些字的韵母也发生了变化,例如i(衣)和ei(雷)、u(路)和ü(绿)等属于古同今不同的韵字。由此而认为自己没压上韵也不算问题。3、用字读音不准,也就是说自己的普通话讲得不标准,有些字音读错了,把“古入今平”的字的读音也读成了仄声,如“节”、“国”、“潜”字等,今音都是平声(可查《中华新韵》或现行的字典,如《新华字典》等)。4、混韵:就是古韵和今韵混在一起用。可以说,现今写诗还是以古韵(平水韵)为主流,也就是用古韵的作者为多,如果用今韵一定要注明的。但无论用什么韵,一首作品中都要执行一个标准,否则,按哪个韵算都是出律或是落韵,都属不合格的作品,这是当今之大忌。
(本人个人观点,以新韵写诗词,更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写诗,讲“起承转合”,这是写诗的章法。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第一联为起(诗的开起),第二句或联为承(承接前句的表述),第三句或联为转(向深层的转折),第四句或联为合(合结全诗)。
写诗,要用“诗的语言”,即要表清内容,又要有诗的意境,不能全用生活用语,否则就成为顺口溜了。另外,如果写成口号式的语句,更为不好,现被人们戏称为“老干体”,此不多叙。
关于绝句与律诗的说法:有人说,绝句,就是把律诗的后四句拿掉,只保留前四句;有人说,绝句是把律诗中间的四句(两对仗联)拿掉。前者的根据是,往往有些诗,前四句足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前例中白居易的诗,人们大多都只记住了前四句,也是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后者的根据是,去掉中间的两个对仗联,留下两个不对仗的联,正好符合绝句的要求。

以上是关于旧体诗词格律入门的浅略概要,希望能对刚开始起步想学旧体诗词的朋友以帮助,文中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方家指正。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9-27 06:43 , Processed in 0.11028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