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53|回复: 0

[名家特写] 献给爱丽丝曲式分析

[复制链接]
Samanthanut 发表于 2015-10-7 08: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急需《献给爱丽丝》的曲式分析。最好是图示,就是它怎么回旋的,各部从几小节到几小节分句分段这样之类的,还有哪里转调,具体点, W2 e  {0 Q6 U9 w9 F
献给爱丽丝,即致爱丽丝,ABACA式回旋曲式结构,是世界上最通俗、最流行的名曲之一,无论是专业演奏家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喜欢演奏(但要是贝多芬原版)。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题献给女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首《致爱丽丝》中,贝多芬基于了一个淳朴而亲切的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述,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在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听起来好象二人在亲切地交谈。右手旋律必须弹得非常亲切、流畅,富有音乐表情,在节奏上要始终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所以左手第一个低音要弹得深一些。此曲除主旋律以外,还有二个插段。插段A为F大调,要活跃,有灵气。插段B转入a小调,伴奏采用重复音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重复音要弹奏均匀,音乐从弱起,慢慢地渐强到降B,情绪亦随之紧张,然后再松下来,渐弱,三连音的过渡句要一气呵成,弹得轻快连贯,自然地回到主旋律。献给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  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  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   《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  B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     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      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献给爱丽丝钢琴曲配什么诗歌对于钢琴曲:《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致特蕾莎》的原名,而称之为《致爱丽丝》了。还有一种说法贝多芬12岁时,到一个富商家里去教钢琴,贝多芬非常喜欢这家的女儿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 我想他表达的应该是对心上人的一种甜蜜而美好的爱恋吧。这是这首钢琴的含义,你可以根据它的含义选择
$ Q( x; ?) }2 b$ {  S6 m# g5 {0 O: \

相关帖子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5 13:37 , Processed in 0.11344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