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2 I4 J% g3 t+ v! L Y
) T# K7 ~: N9 a e. Y9 q( K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B:║;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A。下面是几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实例,供分析、参考。
: f& d1 u0 N$ r9 @8 |《长江之歌》6 N0 W4 f# O/ Q! g6 z) M. m
如《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
: g+ r" p/ ]2 R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
1 `5 g2 [) W% k" L, z# R, ^ QA段是复乐段结构;B段是A段的派生性对比,旋律在低音区逐渐上行,通过节奏变化推向高潮;第三部分A'段是稍加变化的再现,结尾处扩充了四小节,这样结束更为完满。
8 M; a6 p. X+ j$ u" Q! i《唱支山歌给党听》
% O j% P) o1 A3 _8 Y* I9 A又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焦萍词,朱践耳曲):& ~, E$ T. Z$ u+ }. v8 _
A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此母亲;B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含恨泪淋淋。
9 p4 a7 D& B# m$ A; l. i5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采用了宫调式(大调式),突出了明郎的色彩。B段与A段是并置式的对比,出现了全新的音调,在深沉的羽调式(小调式)上用特强音和切分节奏加强力度,使A、B段构成强烈的对比。再现段A'是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这是由于歌曲终止的需要。3 S" i( B1 \* _& A/ K/ U# j% g
《远航》
) p" L1 M8 m. M7 {/ {, `3 y5 I男声独唱《远航》(陈徐词,践耳曲)是一首很有艺术魅力的歌曲,也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8 n/ y6 u& y3 n6 K/ M3 j5 h
A迎着朝阳,乘风破浪,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B我们来到远方的生活经验港,亲密的朋友欢聚一堂。# ~" W' R7 q( |- o# b1 ] j5 n
中部B段与A段主要通过改变节拍、变化节奏及速度形成对比,在歌词与曲调的结合上也有很大不同,A段以“一词多腔”为主,B段则基本上是“一词一腔”。A'的再现是结尾稍加变化的重复。% s, W4 d- ^+ l t' r V7 q
2 F( s2 D+ e. r4 Z N# j3 ^! A g# h. F) Z1 G. `(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