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 s- d1 B# W. |8 O/ W$ e
歌词写的一切如今都实现了 d! t/ R7 D+ P7 i* |9 `, E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陈梅生积极参加救亡歌咏会,上街下乡宣传抗日精神;利用自己音乐、美术的特长,拿起纸笔,写下一句句充满战斗激情的歌词,谱上乐曲,成为当时泉州抗日斗争中的一抹亮色。记者走进陈老家中,听他聊起那段令人终生难忘的峥嵘岁月。
3 R0 y4 ]* L8 d. S: q# B9 R“……祖国的天空,自由的歌声到处飞扬;新的生活新的文化,永远为四万万人民所共享;没有痛苦没有饥寒,更没有敌人敢侵入你的边疆;那时你像个巨人,出现在五湖四海的东方……”这是陈梅生在1943年9月1日创作的一首名为《歌唱祖国的明天》的抗战歌曲。- w( b# Y+ j* H- _
“歌词里面所描写的东西,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都实现了!”坐在自家院落的藤萝椅上,回忆起70多年前的事情,老人显得特别激动。8 u" ]3 u" }; z- z
日本飞机空袭
9 o& K) f9 l; g依然坚持彩排
& }* ]1 L. i0 {; k5 t6 d: t m' d- q5 z: e H% n, L8 c
“每天大清早,我们就聚集在中山公园歌唱,教群众唱抗敌歌,激发大家的斗志!”陈梅生说,宣工团每月分别在城区各镇举行国民月会,大家都会写歌,再讨论定稿。为了更好地扩展歌咏活动,抗战期间的每年暑假,都会举行音乐会,“免票入场,场场爆满,台上表演精彩投入,台下群众情绪高昂”。' R3 p8 d* k, F: |* s! P0 @
由于当时经济困难,宣工团的经费来源,大多由当地牙科医生盛保罗资助,“有时候我们在排练时,日本飞机来空袭,大家顶着头上尖锐刺耳的俯冲爆炸声,置生死于度外,坚持彩排。”有一年正月初三,盛保罗家被飞机炸了,他回家一看,家中楼房被毁,幸好无人伤亡,“家中事我来处理,你快回去排练,让演出鼓舞大家,多杀几个日本鬼子。”父亲盛九昌这样对儿子盛保罗说。
% L, F) T" V+ ]4 [1 j, ?. J$ f明天盛大阅兵4 q3 h; X' a# q) U& m3 o/ V/ A( o l1 ?
一定不会错过" W5 ~3 d: T. L2 m* F; B( e
“能参加当年的救亡歌咏,是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日本投降前夕,宣工团成员先后被抓入狱,“先开除出宣工团,再实施抓捕,这是国民党反动派的一贯作风。”陈梅生回忆说,在1945年8月初,他逃到永安,并考入福建师范体育学校专科班学习。
* s" S9 l. `0 N8 @9 R“前后整整七年时间,一直从事抗日歌咏宣传工作,可惜没能参加泉州当天的抗战胜利庆祝活动。”他称,由于年轻时经历过这段抗战时光,老了在家闲来无事,对一些抗战军事体裁的连续剧、纪录片特别感兴趣,“3日天安门广场的大阅兵,一定不会错过,祝愿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 {3 h! @+ Y5 J/ ?
◆人物档案
/ c" `8 \% B$ [; ?姓名:陈梅生: R0 }& K2 ^ C$ g" I
年龄:94岁
- c5 u- u) `, ]3 p$ }" o( l籍贯:泉州市区人,现居住在鲤城区元妙观观东巷0 Q" W( l( b/ |* d! N; ~ F7 a
经历:1938年下半年开始至1945年8月,在中共泉州晋江县委组织的“抗敌会宣传工作团”担任教员,谱写抗日歌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