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G; Y7 F+ y- O2 w; \
他唱的《满江红》让张学良热泪横流4 _) l, Y% h4 q3 d) ]4 S
8 {/ i3 R: y% n5 s2 [2 K“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上世纪20年代,这首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曾久唱不衰。鲜为人知的是,唱这首歌最著名的是祖籍宁波奉化的男低音歌唱家斯义桂。今晚,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教我如何不想他”世界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斯义桂先生诞辰100周年音乐会将拉开帷幕。
2 V# a0 J1 S/ A4 O3 e# x3 F9 a: J. F7 z w! n
斯义桂曾与林语堂、张大千被誉为“海外华人三杰”,可见其影响力。昨天下午,在媒体见面会上记者采访了本次音乐会的发起人、长期关注研究宁波籍音乐家的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沈浩杰、斯义桂弟子刘捷等人,了解斯义桂生平及音乐会背后的故事。
. \3 R }! p( W. W7 t- j: c5 Y- G) v' ?( I C$ y
陈香梅是其“粉丝”+ G" U. q3 t# P' ?1 G6 W; d
5 m7 H" a1 h5 e$ w
斯义桂祖籍在奉化斯张村,1915年出生于上海,其父斯礼遂在沪经营一家石料作坊。1931年,还是中学生的斯义桂参加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音乐培训班,奉化籍教授应尚能发现其天赋,鼓励他报考上海音专;入校后,他师从应尚能和苏石林两位教授。其后斯义桂犹如天籁的“金嗓子”迷倒了很多人。“当时连陈香梅都是他的歌迷呢,每当有斯义桂的演唱会,她都会去捧场。”沈浩杰说。
- V/ p/ v; h+ U/ [2 V4 U. `9 L7 t, Q$ F# m+ r! ~1 {
沈浩杰还特意提到:1936年12月9日,斯义桂应邀出席蒋介石生日宴会,以一首“石破天惊”的《满江红》把在座的张学良感动得热泪横流,3天后张学良即发动“西安事变”。当时斯义桂被世人形容为“石匠的儿子唱出石破天惊的歌”。此后,斯义桂始终把歌唱艺术同民族救亡运动联系在一起,以义演所得献给前线的抗日将士。
# R0 T3 W; o+ S* i% a6 L3 G! s# H* {; d6 S C
对中国声乐贡献巨大
& F! ^: A9 Y% o$ |3 P" G% a) Y! m* {3 X% [
1947年斯义桂赴美,从此他在世界乐坛声名鹊起。1961年,斯义桂在肯尼迪总统就职仪式上任首席演唱,总统称赞他是“美国的文化使者”。此后直到1978年,斯义桂才获邀访问北京,受到宋庆龄的接见。在中美建交的1979年,他随第一个外国文化代表团(美国)来华访问。这次来访促成了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开办近半年的声乐讲座,面授刘捷、彭康亮等优秀学生。% p5 I% z; w {) O
. g5 l- m5 ?+ e: w9 Z当时,他毫无保留地把先进的声乐理念和艺术经验公开分享,理清当时国内尚不清晰的声乐理念。“是他为中国带来了纯正的美声概念,此举对中国声乐有划时代意义。”沈浩杰说,他还带来了大量声乐书籍、唱片、录音带等资料。其间他回了一次奉化,赢得了“老宁波”的尊称。( _ f+ a _6 ]. W4 W& o+ g# K" _ X
/ ^$ q, D; G( j' f$ A# X, }7 M斯义桂的艺术成就一言难尽,美国人称他为“音乐的化身”;荷兰人称他为“音乐的奇迹”……沈浩杰介绍,可惜的是1994年斯义桂因一次医疗事故不幸离世。
8 J# k- _% ^. Q2 j- d3 S& \9 p6 H
/ |* {8 K, m% j# H5 C“没有斯先生,就没有我刘捷”# b+ G- o0 w9 A, Q1 H6 ^& O8 y W
3 z @4 v1 Z d2 N8 S* p. S
据了解,本次音乐会集结了斯义桂嫡传弟子刘捷和彭康亮、再传弟子李敏、岳田及斯义桂追随者们同台献唱;多数曲目是斯义桂曾演唱或传授的经典歌曲,其中第一首就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捷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9 E( @2 Q: [% }# x% T7 ~
& q6 a8 b. D$ L/ T. U/ {. E; @& D% o
刘捷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声乐大奖的歌唱家,昨天他追忆恩师时满怀深情:“当年斯先生教我们热情无私,他的艺术指导给我带来很大影响,后来我获得7个世界大奖离不开他的功劳,可以说没有斯先生,就没有我刘捷。”他认为,在纪念斯义桂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让他留给中国音乐界的财富继续发挥作用。) J+ k9 a5 z9 \% G$ I- L( u
1 u- p! S( N W$ x9 R
这场音乐会从3个月前酝酿发起到举办,得到各方支持,一切很顺利。思源同心文化发展是本次音乐会的主要承办方,董事长张建国说:“斯义桂是奉化人民的骄傲,我作为奉化人支持举办这么有意义的纪念音乐会是应该的。”
9 s5 q) \# N- Q. @& d& |7 ~( X
4 R! N s. M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