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吕伟忠身上有许多标签——北京著名企业家、工商管理博士、建筑工程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同时,吕伟忠还有另一个被音乐界广泛认同的身份,音乐词作家。) s) N) U; t+ B$ d! n m" @# D
8 P3 q# M4 m. r2 c1 _
吕伟忠2010年开始投入音乐创作中,从第一首歌曲《司马台传奇》问世,至今已有作品30余首,很多歌曲被知名的歌唱家演唱,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了音乐人士的广泛认可。2 _4 I* R$ ^$ }9 |9 J& X! f
9 o9 u! @) Y' C8 J- S j
万物皆规律,顺道而行之) [( I. T+ a+ u+ v2 A2 ?
, J* M& d/ s0 N$ G0 O" o0 X1962年8月,吕伟忠先生出生在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村。提到家乡司马台,他有说不完的回忆,用他的话说,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00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他的血融入在这里。也是在这片土地上,吕伟忠先生的忠厚性格得以形成,文艺才华得以孕育。
% T1 d# H. L' n. U+ f5 I" S/ h+ w, U& B: T1 M% R6 z5 Q( `
吕伟忠先生的童年在司马台度过,那个年代的所有人都经历过一个特殊时期,因地主家庭出身,他的家庭,他个人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在这严酷的时间里,还年幼的他就已经养成了不争强好胜的性格,而这,也最终成为他为人乐观的来源。即便如今回忆那段生活,吕伟忠先生话语中仍是对家人的体谅,没有一丝抱怨的情绪,反而对人生有了一番豁达的看法。讲到对待人生的态度,他强调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讲求一切按自然规律而行,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万物皆规律,顺道而行之。$ J! y# U6 _3 ?) r3 m) q* t
6 F5 a0 f; c$ |" v: n这种人生态度也在他的工作中得以体现。在上世纪80年代,受国家的号召,吕伟忠先生和同乡的年轻人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建设工人。对于这段经历他这样总结:“每天的工作是劳累的,但心情是愉快的。”而这次在北京的工作经历,也成为他人生的另一个开端。
( k& ^7 s: D/ o
6 `. d. l9 b' w8 ?* p- }- u每日辛苦工作后,其他人选择休息,吕伟忠先生则用下班后的时间来学习。在那段时间,他看了诸多关于建筑的书籍,掌握了很多技术知识,主动参加培训班,上夜校。当问到这样做的目的,他笑着回答:“其实没有什么原因和目的,只是爱看书,喜欢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他从一个工人,成长为一个技术员,最终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在脚踏实地的学习中,吕伟忠先生获得了自己的回报,学习,也成为他毕生对自己的鞭策和追求。
W* ]3 E) r! _$ H4 F
2 Y1 Q5 V! O' _# r O事业有成后,吕伟忠先生选择继续返回校园深造。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总裁班,北京大学与美国技术管理大学合办的EMBA,DBA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吕伟忠先生体现出了他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关于中国的管理发展,他和导师有了不同观点,与平时温和谦让,不争强好胜的态度不同,这次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在课上多次和导师辩论,还以此为论点,撰写了自己的毕业论文《中国地主在家庭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思想》,这篇论文成为当年的优秀毕业论文,同时获得了导师的推荐,毕业以后,吕伟忠先生以北京大学访问者的身份继续深造。深造期间,他主持并参与编写了《司马台村志》,家族史《司马台吕氏家族》,其中《司马台村志》按志的规格撰写,由中华书局审核,是中国第一部村志。这两部书既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家族文化的传承。吕伟忠先生对于学术上的严谨,也是他另一方面性格的体现,对人诸多宽容,对事严谨执着。 & x5 ~" y1 X, ]/ U4 m# I+ G) J
0 Q: ~- n" y6 B) @8 p- s& T5 r0 a) c) \( }& S4 D
! |1 c; z, }, G! L. ~& u走入音乐创作,满怀家国深情- t, J6 _: q: }% @/ ]
1 G2 P; C) J% [$ @* x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吕伟忠先生,继承了上辈人的部分苦难,又幸运地迎来改革开放,这些人生经历,无不对他歌曲创作有着深刻影响。& k4 a- r( E# U9 \; t1 S
. v7 m! {0 u" M6 u- A3 N吕伟忠先生的音乐风格是多样的,即深沉广大,视野广阔,又关注生活,体察情感。艺术工作者是敏感的,吕伟忠先生亦是,通过他的音乐,你能看到一个视野宽广,心胸宽容的大气长者,同时也能看到一个时刻触摸生活,收集点滴感受的温暖匠人。正如一位音乐人士对他作词风格的评价:他言辞幽默有趣,创作以生活为出发点,词风唯美深刻,简约朴实,内涵丰富隽永,将浓浓的情感深藏在理性的文字中,而听者却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和作者引起情感的共鸣。
! Y; K+ }* q. y: i4 m1 p5 s
/ h% T. q1 [+ X吕伟忠先生第一首正式意义上的歌曲创作,是为家乡司马台而做的《司马台传奇》。2010年,因国家政策需要,司马台村面临拆迁。至吕伟忠先生一代,司马台村已经居住过二十代人,经过这二十代人的繁衍生息,司马台这片土地已经被赋予故土血脉的情意,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自己的气息,面对失去的现实,吕伟忠先生心中是悲伤的,用他的话来说,像是融入自己血脉的一个地方就要被割舍,如今回忆起来也难免落泪。
# Z& t6 v J8 H$ |7 d, z1 v, n) u) c6 h# @8 j
在这种情形之下,吕伟忠先生为故乡司马台村立志,即现在的《司马台村志——一个长城脚下山村的历史》,以传后人。就在编篡村志的过程中,吕伟忠先生创作了这首《司马台传奇》,文辞读来荡气回肠,配乐以后,更是感情勃发。而这,也成为他创作的开始。7 y( Z( Y/ O( _+ A
" Q$ f$ W5 O$ E8 K, g c
随后,吕伟忠先生以词作者的身份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创作灵感来源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所思所想,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思考。他作词的音乐,多带有浓浓的中国风情。几经琢磨的辞藻,优美的旋律。加之平易近人的通俗唱法,谱写出一曲曲经典之作。' z6 S4 ~1 {1 j7 _. U; |
/ y$ w% E6 r' o5 E6 l
这两年,他作品颇丰,涉及范围颇广,代表作有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情真挚谢意的《我的老妈妈》,“满头青丝变白发,嘴里只剩几颗牙,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教会我坦荡行走闯天下.......”大家听后无不动容;还有诠释中国梦的《华夏儿女》“我们生在这片土地,长江黄河把我们哺育。从小到大说这汉语,魂魄来自父母精髓……”表达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以及《天长地久》、《情缘》、《梦中》、《我的初恋》、《飞向远方》、《大漠戈壁》、《让我陪你过一生》、《千万里我要回家》、《梦中的北大》、《中国梦华夏情》、《阳光下》、《想念你》等等,这些作品中,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也有豪放的大漠戈壁,更有男人的担当与责任……
& I+ h) Y3 ]/ H4 |
1 p+ n+ x2 e6 |词作创作过程中,吕伟忠先生一丝不会怠慢。艺术创作不同于学术的严谨,灵感稍纵即逝,对于吕伟忠先生来说,要抓住每一次内心的感受,思考之后变成笔下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作词如同作诗,或叙述、或比拟、或对仗,句栉字比才能达到字字珠玑。5 Q j, t& L4 a# M( _
" q/ V, |1 ]8 p7 |/ F. c# C歌曲的创作并非一人之事,还涉及到编曲、演唱,或遇到不同意见,沟通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过程。每创作一首歌曲,吕伟忠先生都会与歌手,作曲接触座谈,向他们阐述自己心中所想,也会在过程中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不断地揣摩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已经可以用咬文嚼字来形容他的认真;他甚至会为同一首词谱不同的曲子,在重重思考后再做最后决定。谈到这点,吕伟忠先生总是开玩笑地说,或许是因为我是A型血处女座吧!也就是这种追求完美的严谨态度,才得以让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创作出十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9 K& M2 R; M0 ?) H6 r9 x- I; r+ O& D5 X2 |9 p( k& ^0 ]5 a
谈到音乐回报,吕伟忠先生坦然说道,自己做音乐并非出于商业利益,甚至会自己花费进行音乐创作。的确,吕伟忠先生的音乐,多由自己出资录制完成,且至今并未出售音乐版权。对于他来讲,音乐创作是表达自己心灵感受的一种方式,每一首歌曲都是他人生经历后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他对家人,朋友,社会的一份关怀和责任。他希望能够以音乐的形式禅释人生、用音乐感染他人、影响他人、传递真善美的人文关怀,这就是他做音乐的终极目的!4 H" x( e1 Y# Q& _( k
8 u6 r- F5 B# l) U# e( Y- E' P
2 M; p# |# @( S爱好变成事业,爱心回馈社会 k1 c, I. t' {9 q7 Z
0 P/ W& \7 F& h. a, ^7 t3 ?. J3 J! d
改革开放的机遇让吕伟忠先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为他进入音乐领域打下了经济基础。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境界时,音乐才是完美的表达方式,这时你就会更加热爱音乐。”
- z! w! L0 f6 q0 L" L/ y/ B. H& n& O: p$ s; ?
2013年,他和几个热爱音乐的人投资1000万创办了北京盛世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优艺网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盛世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国演出行业,涵盖影视、音乐、演出服务交易的综合演艺交易服务平台,意在为有梦想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 |, H, H5 n+ K. y
' W% p# L9 Q6 b; m2 l谈到创办公司,从个人角度来讲,是对音乐的热爱,而从企业家来讲,吕伟忠先生对此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说道,中国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如今一线城市工业生产指标已经降低,人们的视野在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最主要的就是文化产业,综合这些考虑,才最终决定投资这家公司!, I: I+ a2 C' c/ f+ M5 F
) ]' V9 u5 B( M6 q: i
言语中是一个优秀作词人对音乐的热爱,也是一个企业家对事业发展的眼光,远见!& v- m3 ]# Y M. M# V% ]2 C
$ o5 f$ a7 Y9 p7 T' s9 R* \. t" x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的民族。孔子曾经说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吕伟忠先生接受的教育中,母亲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把他们10个兄弟姐妹拉扯大,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母爱教会了他与人为善、诫子勤俭、信实爱人、忠孝仁义,这些理念与信条始终是他做人的准则。$ _; c5 j& o- V" g. K
; `6 Q) B; M0 t* X" [9 \$ @# `% f, U+ J
吕伟忠先生不仅在自己的行业颇有成就,而且热衷于公益事业。2013年,他资助了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国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唐洁。唐洁是一个农民家庭子弟,本来想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想命运和她开了个玩笑。为了治病,唐洁家已经花费了110万元的医疗费,除了社会各界的50万元爱心捐款,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已经欠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对于一个家境贫困的农民家庭,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2 M' x: _# p1 W" V' W7 ~3 Y1 `( O+ G% l2 j5 a3 O) i$ O
当吕伟忠先生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他自己身体力行,为唐洁捐款几万元。并通过自己的笔来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这位与病魔抗争的姑娘,他写了一首歌《唐洁姑娘》,鼓励她勇敢地与病魔抗争,并呼吁各界为之捐款,让爱心托起生命的曙光。当谈及为什么要做慈善事业时,他这样回答: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敢于担当。
$ p9 }3 f" n) B: o1 b/ V" o2 S* @0 `, n. U3 \
“万物皆规律,顺道而行之”,这句座右铭陪伴吕伟忠先生至今,无论做人、做事、音乐创作,亦或公益,正是按照自然规律,一切梦想的实现才显得那么水到渠成。正如他给自己和朋友的一句话:坚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最终的成功才会属于我们自己。7 Q8 W$ E; E7 |) n& C) V8 v& K
% x2 n. I: U+ ~5 O+ \% {+ S1 O ]: \
从吕伟忠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好人生道路的历程,而所谓的选择,也会在这种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中逐渐实现!
5 Y t1 j$ H+ m5 d' b5 t3 |1 ]7 ~( Y9 d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