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类型各异的大众音乐活动办得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音乐选秀活动中。许多“草根”通过参加如《快乐女声》、《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节目走上成名路,更多的普通观众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 f4 J6 n+ C2 s: U3 |
0 Q7 b; W8 z+ S. Y' {' L% R6 ~! B
最近,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即将开始。笔者身边的不少年轻人是该节目的忠实“粉丝”,他们不仅要准时收看节目,还要学唱每一首在节目中出现过的歌曲。实际上,《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热播时,笔者就曾听说有家长抱怨称,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孩子如此认真和积极。一些音乐教师对此也表示遗憾和难过——按理说,音乐课所选的内容是音乐文化海洋中的精华与经典,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对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而是情愿跟着节目“跑”。2 _; B( H* [! F: H6 p
4 P- c# U0 S" N5 _; e
选秀节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正视。如某些参赛曲目涵盖“少儿不宜”的内容,品位较差,不适合青少年视听和演唱,但选秀节目并未进行筛选。许多节目商业化目的太过明显,消解了节目本身的音乐属性,并带给青少年错误的信息——一夜成名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使一些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常轨道……然而,时至今日,面对来自音乐选秀节目的一波又一波冲击,我们除了抱怨与抨击,是否应该静下来思考:音乐选秀节目到底有无可取之处?! x i Z( }5 }, l4 [
' F3 I2 h) [% H 重在参与的理念无疑是这些选秀节目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中国好声音》还是《星光大道》,这类节目在报名条件上几乎都是“零门槛”,即不限年龄、长相、唱法、身份等,只要喜欢唱、愿意唱,就可以参加。因此,在这些节目中,人们看到了不少形象不佳但歌声迷人的参与者仍然获得了好成绩、受到了评委的赞誉。一定程度上,人们认为,这个舞台给予大家公平的展示机会和被他人欣赏的机会,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起码实现了“想唱就唱”的梦想。" X$ a) l8 I, ~"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