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高男高音“落地生根”9 n+ J. l! D+ [+ f/ {
" q `; d: i1 [" a
高男高音声部兴盛于17、18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如:维瓦尔第、亨德尔、帕格莱西、普赛尔、塔尔蒂尼的歌剧以及格鲁克、莫扎特的歌剧等都是肖玛主要演唱的作品。然而,因为美声歌唱传入中国历史较短、受众面窄的特点,高男高音在国内也面临这样的局面。为此,肖玛开始思考,如何让大众了解高男高音歌唱艺术?如何独特的演绎中国作品?就国内没有该声部特定声乐作品的现状该如何创作?为了让高男高音歌唱艺术在中国真正“落地生根”,将其“民族化”、“本土化”——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民族音乐为素材,运用西方音乐的审美、技术为标准和手段,用高男高音为载体。由著名作曲家高为杰教授从1000多首元词中选出徐再思的《折桂令》、贯云石的《红绣鞋》和马致远的《落梅风》根据肖玛的声线谱曲创作,完成声乐套曲《元曲小唱》。2014年,肖玛在“新西兰国际艺术节”上演出这部声乐套曲,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部作品还成为了获得首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的惟一一套声乐套曲。" O& v$ ~+ a- F' m
; c. M- F( B- m
在贵州任教的机会,肖玛深入了解贵州的多民族音乐文化。贵州特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山水水以及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奔放多彩的民族地域文化深深吸引了他,他选择了《好花红》,《太阳出来照白岩》这样的经典民歌,请高为杰教授配器、再基于原曲发展而出的一段离调咏叹,用高男高音来演绎,熟悉感和创新感给听众带来强烈的冲击,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肖玛说:“很多民歌用高男高音演唱有着不同的气质,一些古典诗词用高男高音演唱更具有文人的韵味,也更加细腻。”此外,他还演唱了《橄榄树》、《在水一方》等流行歌曲,在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流行音乐领域进一步尝试着高男高音中国化。2014年在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获得男声组第二名之后,很多国外歌剧院邀请肖玛去演出,他都委婉地拒绝了,“我非常喜欢西方经典的歌剧,只是更想追求高男高音歌唱艺术的‘本土化’、‘民族化’,使其能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在我能够歌唱的岁月里,既要演绎欧洲传统经典剧目,更要尽量多尝试演绎新创作歌剧、室内乐、声乐套曲和艺术歌曲等,把这些中国高男高音的作品唱到世界舞台上,这是我的使命,同时更具积极意义。”
) d: D& a/ C" B0 U# I K E$ A; j/ X
台前是歌者,台下为人师 [; E1 o4 B2 }# t& O6 O
6 p; ^, Z- g' P8 Y# f7 h" q 2012年作为贵州省引进人才、肖玛调至贵州师范大学任教。他凭借多年艺术积淀和突出成绩被破格评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任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学科主任,第一个在全国高校艺术专业中建立起了“高男高音声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学科方向。
/ p: y% b# ?- w1 q8 Q; F$ J5 J5 M E' u9 P4 h/ `
在学校声乐教室,经常可以看到肖玛为学生上课示范的身影。在他看来,歌唱这个行当,有天赋也罢,勤奋努力也罢,是否优秀,不是看一时的表现,而是看10年后是否还留在这个行当里。“这个行业太残酷,非常艰苦。需要忘我的热爱与执着,否则坚持不下来。”肖玛和学生说,“我改这个声部的时候,都快27岁了,比你们都晚,但是第二年就去演歌剧了,学习歌剧时天天抱着乐谱睡觉。”每次课程,他总会和学生们交流,希望能把自己在舞台实践中的体验尽早地让学生们理解。
; J$ ^0 r7 k4 y) K# S) H* C+ h1 f9 ?7 o
除了坚守教学岗位,肖玛始终牢记歌者的生命是在舞台上,教学的间隙,他的身影都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尤其是致力于原创歌剧的演出。今年他获邀参加了国家大剧院两部原创歌剧的世界首演:在《日出》中,著名作曲家金湘特意使用京剧的皮黄腔为肖玛量身打造了“胡四”这个角色的唱段。在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歌剧《永乐》中,他饰演郑和,剧中郑和的咏叹调作曲家运用了大音层的跨度、游离多变的不稳定调性、近两个八度的音域跨度、对于肖玛无论从极弱到极强的呼吸控制能力、对复杂和声调性的把握、塑造角色所需声音张力与音色变化等声乐技巧方面的要求都是极具挑战的。此外他还将在作曲家黄安伦的原创歌剧《岳飞》中饰演砚童……“你们有一天会知道他,就像知道我一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曾这样评价肖玛,相信,在台上台下都辛勤耕耘的肖玛,很快可以使这句评价成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