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香港8月1日消息(记者陈菲)香港著名填词人林夕日前在香港书展上推介他的新书《任你行》,并举行名为“词海任我行”的讲座,与读者分享他的填词生涯和人生体悟。在讲座前一个小时,林夕接受了中央台记者的采访。他谈到真正的“任我行”是不会耍心机去计算的。他说,歌词要有生命力才能传承,好的歌词能让人看到爱情的本质和生命的亮光。 真正的“任你行”不会耍心机去计算 当日林夕穿着黄色T恤和牛仔裤,外套一件红色风衣,一副舒适休闲的样子。有趣的是,这件T恤胸前大书“无料”二字,全句为“恋爱相谈无料”,十分搞笑。见到记者,他还打趣地问:“这套衣服行不行?”他说其实更想穿睡衣出席,只是不敢太出位而已。 说起《任你行》这本新书,林夕甚为兴奋。他说书名来自2013年为陈奕迅填词的歌曲《任我行》。“书是歌的主题延伸。”现在流行“做自己”,但在真正做自己之前,谁又能真正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之后,又能否真正做到想要自己?究竟是做个特立独行的人,还是安全、舒适地跟大家一样,走固定的人生路径?“这个世界有很多限制,也没有绝对的答案。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各有得失。” 林夕说,现在“与众不同”更容易得到认可,但如果是刻意地去做,其实就是在耍心机。“你只是用一个已经被证明的方程式去玩游戏,然后在游戏中得益。真正想做自己的人,是不会去计算的。” 在新书中,林夕运用了“逆思维”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比如我们觉得某样事物是这样的,但有没有别的方式去看待呢?谁说哭就是负能量?也许眼泪才是正能量。”林夕说,当你真的游过人生的大海,你会发觉,如果任你行,即使没一条固定路线,你也会自然而然地因循某些东西。这个因循不一定是外界给你的绝对指令,而是你非常诚恳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但这个很难,正如我不敢穿睡衣开讲座,写歌词至今不敢压少一个韵一样。” 从歌词看到爱情的本质 生命的亮光 30年的词海遨游,林夕划分为三个阶段:刚刚入行的时候,他曾经尝试用新诗的手法写歌词,当时抱着“把歌词带入文学殿堂”的幼稚想法,后来发现这种方式未必合适。在填词技巧掌握得更加成熟后,他终于名成利就,却换来“走过一个天堂,少一个方向”的迷失。2002-2003年,林夕开始写一些探讨人生的题材。“当时自己觉得写了很多惨情的歌,很后悔,就说了‘再也不写令自己后悔的歌词’这句话。但过了5、6年以后,我又开始为这句话而后悔(笑)。人在慢慢沉淀之后,就相对成熟。其实把污秽的物体摊出来也很好,所以无需后悔。” 林夕进一步解释说:“我会先解剖痛苦。比如头疼是病征,不是病因,当你知道病因的时候,就没那么害怕,没那么痛了。我就是要告诉人,痛苦就是这样的,痛到极痛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就有如煽情地在别人的伤痛上撒盐,不撒盐就不知道会有多痛。”林夕说,如果歌词只是告诉人如何脱离痛苦,那只能是一个无疗效的广告。“我要告诉你的,不是简单地遇事不要执着,要放下,而是希望你投入到文字里面后,能真正体会到放下的心态是怎样的。”林夕说歌词要多反映爱情的本质,而不是爱情的现象。“生存”“生活”“生命”是人生的三个维度,后者是金字塔的顶层,“我希望让人从爱情中看到生命的亮光。” 林夕把写词比作是“戴上镣铐舞蹈”。他如今已经能在旋律框架内,让歌词跳出一千种、甚至一万种精彩好看的舞蹈。他坦承,现在写歌词非常谨慎,越写越慢,“因为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初衷,要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歌词有生命力才能传承 有需求就有市场 林夕并不认为香港乐坛“一代不如一代”。他说,能够传承,是因为有生命力,当中必然有风格的转变才能延续。“如果还是我们这一代的风格和技巧,还是那种‘闻得到的味道’,反而对乐坛发展不利。新一代有新的想法非常好,哪怕作品不太成熟,可是这可能正是他们将来发展自己风格的土壤。” 近两年,林夕为内地电影、电视剧写了不少优秀的主题曲:《匆匆那年》《黄金时代》《触不可及》《左耳》……不少歌曲传唱度十分高、成绩斐然。不过有网民评论他的歌曲“只能散落在电视和电影中”。对此林夕认真回应说:“我一向都有为电影和电视剧写主题曲,无论是内地、台湾、还是香港电影。这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林夕说,他从来没有刻意去做发展规划,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作为写歌词的个体户,我很难为自己画一个蓝图,说要发展台湾或内地的市场。如果这个市场打不进去,你怎么策划都没有用。” 近年许多香港音乐人进入内地发展,林夕认为是自然的市场现象。“市场都是有求就有供。如果别人不喜欢听你的歌,你想进去都进不去啊!如果将来美国人喜欢中国的歌曲,自然会有歌手去参加‘美国好声音’啦!这是自由市场流动的规律。我永远相信市场自然调节的力量。”# 3 x+ f8 W5 ?* u5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