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在使用视听电子产品时 常常对显示设备以及播放设备要求很高,高清晰的画面中丝丝入扣的镜头能够让观者整颗心都随着剧情的延续而跌宕起伏。那战火纷飞的战场,黑帮交火的大场面,或者是情人离别的机场缓缓升空的飞机都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实际上不光视频能给人带来差别很大的享受,音频也一样,想一想花费大量精力录制的好声音没有好的体现的话,会对影片的表现大打折扣,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去电影院欣赏电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下面我们就从了解什么是声音开始,分析一下高清音频的作用。" ~- }- U1 R4 K; q. H3 X8 \
R. Y+ M2 Z, B6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不注重声音在人们娱乐生活中的表现。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以及在生活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的今天,声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被人们广泛的关注。
- M% K8 U9 L, u. Y2 p4 W. |4 ]( d% A4 v9 T' s: Q0 o
音频
% J1 T* v1 s: N6 V7 l( j& a$ a# {# j! S3 X) P9 G3 l
音频是个专业的术语,也许听起来会让人觉得距离非常遥远,其实人类所有能够听到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
3 L0 n O# ?* r& F, C# S( O/ t% @; l* V
声音& r5 [4 M3 K6 n
' j: r1 Y: ]; v8 }9 X$ r$ Z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a/ V {; v' V4 \. u4 P8 @' M
5 X$ w+ V5 ^1 I2 Z$ X先来说一下模拟信号(Analog),其实我们从电视,或者音箱里面的声音都是经过音频线或者话筒模拟信号传出来的。我们听到的都是模拟信号。模拟是把原始信号以物理方式录制到磁带上,这要通过录音完成,然后加工、剪接、修改,最后录制到磁带、LP等广大听众可以欣赏的载体上。 & c4 V1 o$ [; M
/ k2 g- [* [, P y
由于过程经过的都是模拟的,所以,音质就会层层递减,到了我们听的人的耳朵里面绝对不是原汁原味的了。7 {+ f+ ~- { c# v) v! R% H# ^: U
6 V* p6 j5 ]! z# k+ y1 x由于模拟信号对声音的损失太大的缺点,促使了数字信号(Digital)崭露头角,进而把它取代。数码时代的到来第一步就把原始信号录成数码音频资料,然后用硬件设备或各种软件进行加工处理,这个过程与模拟方法相比有无比的优越性,因为它几乎不会有任何损耗。对于机器来说这个过程只是处理一下数字而已,当然丢码的可能性也有,但只要操作合理就不会发生。最后把这堆数字信号传输给数字记录,损耗自然小很多了,在目前高端的音响设备上几乎可以认为损耗接近0了!
4 @* ?# G+ J8 J) d8 c$ m% |! b3 E
但是数字信号记录的只是二进制的0和1,因此我们是听不到的。模拟是一种物理手段,而数字信号不是。但是也保证了声音质量。! s- U! @ e; w' R
2 D: C1 a) |, V& ?从标记看声音信号类型
$ k5 ^& _, m7 E8 t) v; T5 J- v. U& l" r) U1 Z6 C) y
翻看我们的CD,有诸如ADD、AAD、DDD等标记。这些字母A代表了Analog,而D代表了Digital。三个字母按顺序各代表该片在录音、编辑、成品三个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模拟(Analog)还是数字(Digital)。" W0 f9 p* P* x4 `
2 l5 X6 X1 T# x2 q8 ?
一般说来,AAD就说明了录音以及编辑过程中都是用了模拟的方法,而成品使用了数字模拟。这大多是老唱片改过来的CD格式,而不做任何修改。ADD则是有一个修改过程。许多古典音乐大师的演奏或指挥多录制于模拟时代,我们现在听到的CD是经过修改后灌录的,很多这类唱片都有标记ADD。而DDD的唱片必然是较现代的录音品。自然,CD片必然以D结尾,而磁带可以姑且认为是AAA,虽然好像并没有这种说法。; o7 z# D4 L) y, S7 I
7 m& v- [8 M3 [2 g/ V所以说,数码音频是我们保存声音信号,传输声音信号的一种目前最佳方式,它的特点是信号不容易损失。而模拟信号是我们最后可以听到的东西。不过模拟信号录制过程中的修改会让许多美妙的声音失去原味。
3 j$ y |) Z A- `3 D( B5 I+ j8 f1 b, I+ ?
采样精度与比特率
& {" v) C; k, n) K3 Q1 @- D( D# T. K
声音都是有波形,数码信号就是在原有的模拟信号波形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取点",赋予每一个点以一个数值,这就是"采样",然后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可以描述模拟信号了。很明显,在一定时间内取的点越多,描述出来的波形就越精确,这个尺度我们就称为"采样精度"。
$ C- {: ~7 x2 }9 Z _0 W5 K c( N: z; J3 F( {
最常用的采样精度是44.1kHz,它的意思是每秒取样44100次。之所以使用这个数值是因为经过了反复实验,人们发现这个采样精度最合适,低于这个值就会有较明显的损失,而高于这个值人的耳朵已经很难分辨,而且增大了数字音频所占用的空间。一般为了达到"万分精确",我们还会使用48kHz甚至96kHz的采样精度,实际上,96kHz采样精度和44.1kHz采样精度的区别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已经很小,绝对不会象44.1kHz和22kHz那样区别如此之大。/ N/ C# ]- A0 h
K( p4 i1 t% h# R我们所使用的CD的采样标准就是44.1kHz,目前44.1kHz还是一个最通行的标准,有些人认为96kHz将是未来录音界的趋势。采样精度提高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真的能听出96kHz采样精度制作的音乐与44.1kHz采样精度制作的音乐的区别吗?这个不一定,但是随着高端音响设备的大众化,采用更高的采样率也是一种趋势。
( ?, z' N4 e: ?8 N! Y& U4 R" H
' L1 {. _* q& V比特率
# S( U$ U, C9 Z# |( c% A( L3 b
& w7 A+ U) F+ ^5 \1 v! V2 f! K$ j比特率是大家常听说的一个名词,数码录音一般使用16比特、20比特或24比特制作音乐。什么是"比特"?我们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影响声音响度的物理要素是振幅,作为数码录音,必须也要能精确表示乐曲的轻响,所以一定要对波形的振幅有一个精确的描述。"比特(bit)"就是这样一个单位,16比特就是指把波形的振幅划为2^16即65536个等级,根据模拟信号的轻响把它划分到某个等级中去,就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了。和采样精度一样,比特率越高,越能细致地反映乐曲的轻响变化。20比特就可以产生1048576个等级,表现交响乐这类动态十分大的音乐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刚才提到了一个名词"动态",它其实指的是一首乐曲最响和最轻的对比能达到多少,我们也常说"动态范围",单位是dB,而动态范围和我们录音时采用的比特率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我们使用了一个很低的比特率,那么就只有很少的等级可以用来描述音响的强弱,当然就不能听到大幅度的强弱对比了。动态范围和比特率的关系是;比特率每增加1比特,动态范围就增加6dB。所以假如我们使用1比特录音,那么我们的动态范围就只有6dB,这样的音乐是不可能听的。16比特时,动态范围是96dB。这可以满足一般的需求了。20比特时,动态范围是120dB,对比再强烈的交响乐都可以应付自如了,表现音乐的强弱是绰绰有余了。发烧级的录音师还使用24比特,但是和采样精度一样,它不会比20比特有很明显的变化,理论上24比特可以做到144 dB的动态范围,但实际上是很难达到的,因为任何设备都不可避免会产生噪音,至少在现阶段24比特很难达到其预期效果。& ?2 _$ E7 n5 w: `" K1 x7 J; K! e
1 `) L C4 z. A0 Y2 w; \
高清播放机上常见到的声音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