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郑国江老师(右三)早前出席了香港教育学院的新书分享会,与校友分享他的那些年/本报记者黄颖雅摄
9 S2 Z1 @8 w( w6 X g' t, r0 [, K! |* i
! z. a+ L( B8 e0 x1 F) ^ 谈起粤语流行曲填词人郑国江老师,相信无人不晓,谭咏麟的《谁可改变》、罗文的《愿望就是明天》、梅艷芳的《似水流年》、《IQ博士》、路家敏的《自己跌倒自己爬》、乃至去年热播全城的电视剧《冲上云霄2》,都是来自这位葛量洪教育学院美术系的毕业生手笔。究竟郑国江是如何由教师一跃成为著名的填词人呢?
8 ^2 s7 c6 j+ q0 X9 c 郑国江回忆说,从小喜欢绘画和填词,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报读葛量洪师范学院美术系,一年后毕业取得优良成绩,并于香港天主教伍华小学任教,郑国江认为“这一年是我人生最美丽的时光”。任职教师期间,郑国江兼任“丽的映声”综艺节目编剧,和两位前辈李英豪和李秋平一起工作。当时的节目统筹云影畦认为,香港百分之九十八人都讲广东话,为何国语歌《今天不回家》却大行其道,粤语歌就叫庙街文化呢?于是提议将当时最流行的国语歌谱上广东歌词在节目内演唱,结果大受欢迎,郑国江由此踏上创作的道路。, d" Q' Q, b3 N/ ]4 d0 x
填词延续教育工作
% h- e/ r# |9 B" \# G8 I) | 郑国江认为,填词对他没有难度,是上天的恩赐,只要有旋律就能填上歌词,而且由于任职教师,每首歌词也会延续教育的工作,给歌迷带出励志的讯息,并经营一定的画面,例如路家敏的《自己跌倒自己爬》以及罗文的《红棉》,至今他创作约二千首歌曲。, H& r5 ?0 O, k- @0 A& \- z
对于香港唱片业界是否步入严冬,郑国江认为从前听歌,是“人拣歌”、现在则是“歌拣人”。“以前没有太多娱乐,只有电视和收音机,所以人们都以听歌为主,随?内地开放,粤语流行曲在内地更是百花齐放,成就辉煌。”反观现在的歌手,三个月也未必有派台作品,电台节目主持将派台歌曲“斩件”播出,填词人更是寥寥可数,或许令唱片业步入严冬。不过,音乐却因网路发达,于网上热播而并未步入严冬。6 o8 p+ h" V$ N$ u( u' ^$ }
郑国江除了是填词人,也是一位中国画家和广东粤剧推动者。继早前举办的《词画人生郑国江书画展》外,他近年又创办“儿童粤剧艺坊”,积极推动广东粤剧。今年八月,学生们将初踏台板表演折子戏,演绎由他撰写的独幕剧“胡地蛮歌”
1 e% }/ _. t0 j* d: k8 V4 K
5 p0 t4 C- w8 Q' Y: Z- g3 a3 F. U8 {- G
) P' E0 f/ z ~! D M/ N9 C! o+ X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