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7|回复: 0

[作曲技巧] MIDI作曲与创造教育

[复制链接]

857

积分

3

听众

53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7
feskEtesk 发表于 2015-7-18 10: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革命,以不可抗拒的趋势进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来,它已经变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植入人的大脑之中。在音乐领域里,高新技术数字化革命就要数MIDI技术的应用了。
  MIDI一词是英文的缩写,全称: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意思是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电子乐器的各种音乐信息转化为数字语言,通过数字接口,在不同的电子乐器间相互传输,达到协调演奏的目的。MIDI乐器和设备有很多,例如:音乐工作站、合成器、电子琴、电钢琴、电子弦乐、电子管乐、电子打击乐、音源器、效果器、采样器和电子手风琴等等。
  新技术革命的时代和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迫切要求中国教育模式变革转型。李岚清同志指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适应新世纪的需求。
  在以往的作曲教学中,学生创作一首新的乐曲时,首先要在琴上视奏,反复修改,可视奏能力强、演奏水平高的学生,很快就会感受到乐曲的效果。如视奏能力不强、演奏程度不高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学龄前的儿童就更不可能了。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作品最佳效果。如果写重奏、协奏,合奏要想听到最佳效果那就更难了。
  我们用今天的高科技音乐设备来进行操作创作,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当学生练习一首新的乐曲时,首先用MIDI键盘将乐谱用最简洁的演奏方法,即一个个音符、一段段旋律输入到计算机中,用计算机编辑处理乐曲的表情及力度的变化,然后用计算机播放出来,再进行反复修改完成一首完美而动听的乐曲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左右。同时还可以做重奏、协奏、合奏、伴奏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与以往的创作比较,乐曲质量、排练时间、人员消耗、乐曲效果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全新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创作者兴趣和效果,缩短了识谱时间,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这种学习的方法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功能,进而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复杂的、机械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和掌握更加深奥的、宽厚的音乐文化知识,在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只有具备这种综合能力的人,日后才能以简易繁,触类旁通,比较顺利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知识的高度综合性。一个人知识面越广,他的思路就越宽;掌握的专业与技术越全面,他的事业成功率就越高。而我们现在的校外音乐教育,课程单一化,只注重一门专业技术的培养,音乐文化知识面也过于狭窄,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独立王国,专业与专业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信息沟通,没有起到专业与专业之间互补的作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把音乐艺术教育是最具有特色的创造性思维教育和情感教育发挥出来,所以才导致今天的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集智精神、创造能力不强。所以就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人才,现代化的人才需要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需要现代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方法又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面所谈到计算机代替乐器(乐队)为创作者演奏,就是当今世界音乐设备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件全新的乐器,而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想、全新的方法。我们要抓住这一全新观念、全新思想、全新方法的挑战的机遇,改变现有的这种教学局面,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使教师由单一的传授知识,改为教学生有目标的去寻找知识,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去研究、去应用、去创造。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寻找及应用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创造力的源泉是想象力,并非是大量存储的旧有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世界信息化大战带给人类如此之快的知识更新,技术革命。人类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现在已有的知识,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知识。要鼓励学生们敢于“离经判道”、“标新立异”,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然而,我们现在的音乐专业教育,为什么总是不能打破这种和当今世界不合拍的旧教育模式呢?主要是因为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知识的老化及知识面相对狭窄,教师不能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对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设备不去探索、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功能性文盲”,只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我年青时是什么样,你就该是什么样。不考虑学生将来是否能在社会上生存,能够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浩如烟海而又不断涌现的新知识,仅仅靠积累式,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必须重新进行选择。我们的音乐艺术教育也必须从以单纯的掌握技能为重心,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方面来。
  文化与音乐从来就密不可分,文化时空即将发生的转换,也对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将生活在两个“宇宙”之中。一个是原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世界,一个是数字化数据构成的虚拟世界,即“赛伯空间”的世界。这个空间本质上又是现实的,具有可以共享的大量资源和财富。所以我们才有了“虚拟现实”这一科技名词,用来描述和定义被科学大师钱学森命名为“灵境”的技术发明。根据钱学森的论证,作为“赛伯空间”的重要技术基础,虚拟现实技术“将与人的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理论、大成智慧等等相联系,从而能够推动思维科学和科学大发展,引发科技革命;甚至还会推动文艺大发展和引发文化革命。”这就是说,传统教育正面临“赛伯空间”严峻的挑战。迫使我们“用冷静的目光”对现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反思。

- V: N* Q" q$ w# _$ 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0 03:45 , Processed in 0.11925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