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流行音乐里,就没有这种限制了,一般定调是根据歌手的音域来的。男歌手一般最高音定在G上。(钢琴上叫小字二组G,吉他上是第一弦的第三品)。如果太高,降一度也够了。女歌手音域要比男的高八度,所以,一般最高音定在B上(钢琴是小字一组B。吉他是第二弦空弦)。太高的话也降一度。 但,这个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帕瓦罗地这小子,据说可以唱到高音#C。乖乖,大家可以在琴上感觉一下,钢琴是小字三组的#C,吉他是第一弦第九品。第九品啊,我到第四品就要用假声了。呵呵。好象林志炫,孙楠也都可以唱到HIGH C,也是很厉害的男高音。呀,我扯到哪去了?不好意思,言归正转。 调性上对比是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好玩的。一首歌前面如果是小调,后面改用大调。前面如果是C调,甚至你可以在后面安排bE大调(就是C小调),都是可以的。可以让听众耳朵一亮。但请不要忘记,调是为歌服务的,转调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所以不管你转成什么怪调,一定不能为了转而转。 举几个例子:齐秦的大约在冬季,他在第一段开头用大调(1开头),结尾是小调(6结尾),副歌部分也是小调,就很好的抒发了作者面对离别是的情绪。还有罗大佑的你的样子,主歌是B小调,副歌转成#C小调(好象是,具体忘记了)我听过最夸张的是罗大佑写的思念,如果主歌部分是天使的话,那么副歌就变成魔鬼了,简直不是一首歌,好象是两首歌拼出来的,但能拼成他那样,也是高手中的高高手了。 张国荣的共同度过,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本来旋律并非很出彩,副歌部分也是一般,但作者(是个小日本,名字忘记了),连续用了四个转调,把感情全部唱出来了。不敢想象,如果这首歌一个调从头唱到尾的话,5分钟的时间,大家恐怕就要睡着了。 转调在间奏里也用的比较多,还有离调,但这是遍曲的范围,要说的话,一年也说不清楚。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只是一点,如果间奏忽然转调了,那么在结尾的时候,一定要再转回原调,否则歌手不能唱了。调性也乱了。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很多书中,几乎99%的音乐书里,都说结尾一定要5级和声转到一级和声,就是C调的话,结尾一定要从G到C才可以。不然不及格。但有不少歌曲里面结尾并不到C,而是G到#G(就是#5 1 #2),在听觉上非常新鲜。还有G到G增和弦。就是(5 1 2)也非常新鲜。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大家可以试试。 关于调式还有很多,印度音乐里,把3和4这一对半音兄弟,再切一半,变成12音音阶。更难唱。光音阶上的变化就有几十种,还分上行和下行,还不包括临时变音,我本人也不是很懂,所以各位就马马虎虎看看算了,也希望懂的人进来说说。我就不献丑了。 八:关于段落 段落分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等。比较常见的是两段体和三段。 段落可以分为对比和类似。 简单地说,对比就是前面比较舒缓,后面比较高昂。前面比较紧凑,后面比较庸散。从文学上分析,如果你想用对比来创作的话,前面是叙事的话,后面一定要改成抒情。从音乐上来的话,前面如果旋律比较平,后面就大胆的多点起伏,前面节奏多用4分音符的话,后面就用8分或16分音符。从而起到对比的作用。在编曲上可以更明显的看到。一般副歌部分总是比较高潮。而前面总比较缓慢。但这不是绝对的。任何艺术创作都不是绝对的。你也可以安排整首歌都是一个样子,写的好的话,也是可以的。 一段体大多都是小歌,如兰花草,雪绒花等等。学吉他的人一定知道,是吉他入门的必弹曲。如果写的好,那也是非常精致的东西。但一段体对旋律要求非常高,旋律一定要好听,否则不行。 现在三段体的也很多,如陈亦讯的十年(也有人把第二段看作起承转合中的转),那英大姐的征服(在歌后面有一段把情绪推向高潮的人声部分)等等,大家可以听听看。在音乐里的作用嘛,括号里都写了),关于起承转合的东西,下一讲再说把。
5 t/ C4 [/ \# i) O: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