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DUERDONDUSCUS 于 2015-2-23 16:36 编辑 ( B1 z: c+ s0 E
8 m5 i1 |/ j4 f1 k8 m访著名藏族作曲家美朗多吉) q) v( s" r$ X
- T! x- k# x; E! }8 ^美朗多吉,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文联副主席、著名藏族作曲家。由他创作的《慈祥的母亲》、《向往神鹰》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群众喜爱。也因此,他素有“西藏乐坛王子”的美誉。
: o$ y, y9 t+ W6 h4 i% `0 F' m3 t
他7岁登台演出,9岁参加工作,13岁进大学学导演专业,16岁担任乐队首席,17岁获全区会演一等奖,23岁举办个人毕业演奏会,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个人作品晚会……
( P, F/ A \) E. z2 q7 s
2 f3 S( S' ^: {* @美朗多吉说,好的文艺作品一定要深入人心。可要达到文艺作品令人满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个文艺创作者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与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是否掌握一定的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息息相关,这是一个文艺创作者不可缺少的东西。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的,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 T" N5 G( C0 X+ b. P+ \
2 R, G4 i2 D/ O. V% q9 N$ A3 L q- \
他说:“我总觉得,生活是任何一位创作人员最基础的创作动力。我创作音乐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我就在这片土壤上采风或者下乡。一个作曲家没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写不出好的文艺作品。”
& v" E8 I/ }: L4 O& ~1 d4 j# M
( v5 q: Y! t0 r; [7 N9 q$ y他接着说:“人们常说,文艺创作者需要灵感。事实上,创作灵感也来源于生活的打磨。”作为一名作曲者,他经常下乡采风,这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来源。他认为,西藏人民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天分,他们“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一个创作者只有走出“象牙塔”和“亭子间”,真正深入基层,到最普通、最普遍的生活群体中间,真实地感受老百姓的喜乐与忧愁,感受基层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触动创作者的灵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也才能写出接地气的好的文艺作品。7 n q, [ g( G6 _5 O3 O9 ?# E
( `2 o9 O, J- @$ ~) Q3 l4 N$ |
+ p1 P$ [' \: f" V+ f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上至国家下到百姓关心的话题,作为一名藏族艺术家,美朗多吉觉得弘扬传承民族文化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一个创作者一定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西藏历史文化厚重,是文艺创作的沃土。作为在藏文艺工作者,应该与藏族老百姓打成一片,多创作反映基层群众真情实感、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品。
6 @: K$ t, b- B! i6 ?3 p( Y, B
% z0 R1 J( T8 A' W, X) G2 C/ {3 s美朗多吉告诉记者,今年,他正在着手创作以西藏十大圣湖为主题的10首歌曲。这是国家中宣部投入资金的一个项目,歌曲创作完成后会制作成电视音乐MTV,包括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等西藏知名湖泊都列入其中。他相信,通过这10首歌曲可以展现我区各地的人文风光。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创作和相关录制工作并发行。- d: T) |2 W3 [+ B
5 P1 v' x- F6 I
美朗多吉说:“西藏文化普及得更广泛,了解的人更多,我们才越容易走到世界的舞台上。我也相信,从全区乃至全国而言,文艺创作的氛围越来越好了,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个福音。”
1 ?7 _; K: j( w+ `1 K& Q8 M0 |
; x- z( v# s; J#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