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54|回复: 1

[软件音色] 古琴十大名曲

[复制链接]

180

积分

4

听众

73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80
SpatureDefo 发表于 2015-1-29 09: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潇厢水云》(长度10’20”)# y0 F" ?3 M+ v' V& p* E
, P; @2 ?+ M/ u+ [  k$ ]) z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1425),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郭望楚作,作者是南宋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金兵入侵时,他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深感国事飘零,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乐曲通过古琴特有的吟、揉等手法,时而奔放浑厚,借云水掩映,烟波浩瀚的景象描写,抒发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和荡气回肠的爱国热情。这首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古曲被历代琴家们所推崇,而流传。
7 k" v/ g$ k" u& _' r
. O& N6 o# V% ?- }" B    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分十段:1、洞庭烟雨;2、江汉舒清;3、天光云影;4、水接天隅;5、浪卷云飞;6、风起云涌;7、水天一碧;8、寒江月冷;9、万里澄波;10、影涵万象。: z0 J7 s1 M0 b% g1 J" v8 R4 j; |

& j0 |% k  s; V; r! Y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结构也有一些变化。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
4 B* z' b1 v" e  A, G
$ [3 a0 p/ C# e6 {) F+ z/ Z0 W: ?, H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忧虑的内心世界。/ Y0 M0 J7 k' F' w0 o
* }" }3 q# @8 S* N
    第四段低音区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通过大幅度荡揉技巧,展示了云水奔腾的画面,打破压抑气氛,表现出作者翻滚的思绪。
) P. I( I% E# F2 m+ `8 m- e( f" `0 _% `8 E& X
    第五段,乐曲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区变化再现,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现了第四段的水云声,但情绪更为奔放、热情。
. u1 C' k: B( E
+ G# e) {% \9 ^/ L6 Y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气呵成。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两乐句为素材移高八度展开,高、低音区大幅度的跳动,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组合,交织成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 d0 f( N9 g8 J" J
9 A  i7 a3 N9 q    第十七、十八段是结尾部分,音乐转入低音区,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后再现的“水云声”,只是一种无力的余波,流露出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
! {  X* y/ _& @- H; q  E
9 s$ t9 P9 i* J+ q0 q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6 w6 M: ~7 B# j/ `( H8 q% E- ?( b5 Z
8 ^) Z6 [, F* y, x4 W7 j$ C( w
    《广陵散》 (6’55”)/ O  [, s5 [% K0 J6 W; x5 a: B; A
" C- E" [  Q$ M9 f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又名《广陵止息》,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被推测为以战国时期聂政刺琴王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大的结构,表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受到琴家们的推崇。7 l3 o# c0 {6 F

3 E6 \( C* ^9 a7 t: I    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1 {, @6 p  ]; U7 _+ x
% }6 F2 H! {, C! N% Q+ P& C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 D9 T6 ]* \& u1 h
! B- S8 u, r2 I* B% ~    《高山流水》 (5’30”)
. P7 f( z! j( U! j8 ?7 o$ s* B' V# Z8 l( V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神奇秘谱》记载: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可见,“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三曲实为同一曲目。- }4 O# m& n+ I- T8 x% Q1 q

5 X) R: ^7 ?! g" U. `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4 n- a/ i6 R, C1 W. q5 I: N0 z& N' w/ @+ p' |
    《渔樵问答》 (6’39”)& i0 a  R0 D- F9 e7 Z0 g
1 _- Q+ v( y( Z& s" t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R& U; a  o4 _8 F/ Y/ g/ W, I! G9 Z" T/ a

0 }( W5 S1 r8 v: d9 ?! K- W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g/ A$ k5 f  D# J8 m8 a& }- b
) R2 U$ O( \) E6 u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u9 O- c" D$ p2 W% }- k; Z

& @& Y$ c/ k8 H2 H: [    《平沙落雁》 (6’27”)
) W/ D7 u0 ?+ h4 l( b4 R) E( i( o/ Q4 O9 c" }+ t+ |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q) X& H) Y/ n, J( ?

( A( T& F' d7 Z9 d7 o    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0 M1 M7 h% y' ?$ H  l. I- c
5 A' R- P1 `' ]' h8 Y% I. J# A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 g8 i! D/ w% G3 C0 Y* r
7 [+ E6 }) ~# R& i    《阳春白雪》 (11’55”+7’46”)3 c2 A5 |/ x) c2 w( v, @5 K
' q2 E) a- w1 @# x% `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之意。
- L0 b2 c  s0 }
* w: ~$ \* q7 x6 f& U8 S    《胡笳十八拍》 (18’20”)" L. r; z( Z- L0 [

( O' h. w4 O/ m8 l, Y" h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x, B  U: Y5 Q; t0 S! y( }0 ?$ v

3 W9 M" Q6 n- a6 G6 q/ }% J: `    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6 [4 R1 O* n0 X1 U( t
( B: y- @* A8 E: n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o* y$ L& X$ ]% f6 f

0 N  l  P$ k. w& C, K% m    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 W/ C7 Y# h. n( o: I6 [( e* w! T3 I! E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 R1 f2 \) e5 v

! ]: {' \5 P: Y1 N- ?/ g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 f% ^) V7 L9 g0 T" i" I
1 O0 j6 o5 g& V5 j) ]% d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w% A! |5 N% `
- j; {) F. B9 o
    《阳关三叠》 (7’44”)0 I% H5 v) K& @1 D, I: O

1 R" F+ H0 `! U: l  X+ ?6 Z- e! Q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每叠又分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积分

4

听众

73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80
 楼主| SpatureDefo 发表于 2015-1-29 0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三弄》 (5’20”)
' ^* ?' `6 `% m% [7 E+ p+ U- a4 Z8 i* M" S1 w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 @& C6 `, s% U) T/ P2 s3 U( S3 N% L7 F  Y  }1 b5 A5 H" ^7 d; i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 S6 @) D# X( h/ O* B1 c2 Y" ]0 B4 Q/ y; V; z4 F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0 s) I$ F7 O; W6 b6 X/ |

1 X  e+ v1 f9 }  c8 \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5 _/ W% j3 X; x% S/ o6 }7 G& y3 l1 M/ {, s( b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 ]6 z! w; M2 u( t$ s( Q! b0 M! R5 J( s% |' d# `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
; ?( r% E3 ^' N0 s& i
; p& L( f4 M" M( W, @3 D; A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4 W+ z/ }6 }) Z/ N

* l' f  t1 L% m0 u. y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音调取自此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词《咏梅》。. m6 [& a+ V, [7 b* f& B3 m

: S# o" ?; h4 H# j- S0 ?4 p9 I0 z    《醉渔唱晚》 (4’43”)
# A  y* n1 c7 G' D  A$ A! S7 O4 e, E# j5 B, v2 g$ ?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醉渔唱晚》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目前流行的谱本传自张孔山。3 X) h3 A9 b; G! x& ?* J2 ~% }
: r7 f4 s- i* E- ^# s
    醉渔唱晚:古琴曲。据明刊本《西麓堂琴统》(1549)所载《醉渔唱晚》解题:“陆鲁望与皮袭美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兴致恐不相上下也。”
& P$ f! S$ \6 ~6 @/ I
! {! z( y/ Z- G: D0 V7 M4 Y    明刊本《太音补遗》(1557)中《醉渔唱晚》一曲解题:“此曲盖本张仲宗诗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 f) R# s8 X

) h6 D" h# b0 x& E4 m! ~" Y    清刊本《诚一堂琴谱》(1705)在《醉渔唱晚》的后记中曰:“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g$ z1 l: h, ]# P3 a- Q$ |" W
& K4 W, `. Y! s
    《古琴曲集》第一集中说:“曲谱最早见于《西麓堂琴统》,该书说:唐代诗人皮虫休、陆龟蒙泛舟松江,听渔人醉歌而作此曲。目前流行的此曲,据说传自张孔山。音乐利用分节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复来表现豪放不羁的醉态。其中有着表现放声高歌的音调和类似摇橹声的音调。$ C! b9 H; w/ `9 p2 x8 F$ u

7 j5 `6 R5 _! u+ t( _    由上可知,此曲为陆龟蒙、皮日休所作,描述的是渔翁豪放不羁和放声高歌的醉态,表现了皮、陆的借醉论政,以醉泄愤的情绪。全曲素材精炼,结构紧严,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
7 u8 z7 a: O, b7 p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2 14:47 , Processed in 0.13757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