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我开始听罗大佑的歌的时候,他的很多歌已经是老歌了。那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邻居家的星宝牌卡带机里传来了《鹿港小镇》,歌声与蝉鸣相互交织,冲破了热浪,撩动人心,略带浑厚的嗓音让我直觉唱歌的肯定是个其貌不扬的中年大叔,果不出其然,当我第一次在电视台看到罗大佑的样子时,虽然留着爆炸头的发型、戴着墨镜,却掩盖不住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当时看来很酷,现在看来只要再往前一步就有沦为杀马特的风险。
: E! p! ^: L8 j* t8 A" `% \+ [- D0 }/ B; I7 ^
现在我坚定地认为,罗大佑早生二十年是他的幸运,若在今日这个看脸、卖萌的时代,我们还能否听到他那破嗓音是很值得怀疑的。嗓音既不动听,发音又不准,然而罗大佑那激情的演唱却让一曲曲经典之作拥有了别样的冲击力。
% d" h0 @1 U3 v1 V; D: |
4 s+ `* T3 q; }$ x/ K 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影视、台湾的歌是我这个80后重要的成长记忆。虽然现在罗大佑的歌早已被贴上流行的符号,不同层次、年龄的群体都能在他的歌声找到一点所谓的共鸣,然而在听惯了邓丽君、费玉清等人珠圆玉润、字正腔圆之后,这些歌曲在当时多少有点“惊世骇俗”。
2 l! g: n) r6 g& d
O: P/ ^ q) f" U- b/ \& r 80年代初,台湾经济飞速发展,在此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的人心也愈加功利,一切向钱看之风盛极一时。然而,人们发现物质上确实富裕了,然而心灵却更空虚,由此产生的社会弊病也屡见不鲜。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鹿港小镇》就表达了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阔步前进背景下,离乡青年的别样乡愁,既有个人情怀的表达也有对社会反思。
% P; W" N G+ z R, P- ?0 O7 @4 w. |3 Q& g; A
既然说罗大佑在那个时代属于异类,那他的歌曲当然不能止于此类正儿八经的表达。1982年,罗大佑在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的同名主打歌里就唱到:“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犀利的歌词今天看来依旧令人大呼过瘾,配以明快、调皮的曲风,略带懒散和玩世不恭的唱法,将歌者对社会的讥讽调侃、嬉笑怒骂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 f8 Y/ F& @% @; t0 w: `
. ^6 W# b, g( d9 I& } 对于彼时奉行金钱至上的台湾社会,罗大佑如此离经叛道地“打脸”,在赢得不少拥趸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多少感觉不自在。然而,看似瘦弱的罗大佑却对这些质疑早有预见,回应也很强硬,他在《之乎者也》的文案里写着:“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假如不喜欢,请回到他们的歌声里,因为中间没有妥协。”/ G; W% J3 Y% ]
0 a W* q& M5 k! t% c+ H( E! ?
说他离经叛道,那总要先有个“经”和“道”。印象中,罗大佑之前,台湾盛行过一段时间的民歌热潮,胡德夫、潘安邦、费玉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外婆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乡间的小路》等歌曲更是耳熟能详。然而,民歌虽然清新,但发展至后期却多少有点“油腻腻”、无病呻吟之感,罗大佑的横空出世,如同轰鸣的重型推土机开进了乡间田园,彻底涤荡了当时略显矫揉造作的田园风。
$ d4 T9 g3 }6 S7 o% W( m+ a; g1 x/ O- g) R/ |# i5 E
可以说,罗大佑身上依然保留着传统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情怀,他的歌曲至始至终都在关注这个社会和个人,或批判、或嘲讽、或自省,《亚细亚的孤儿》、《未来的主人翁》、《现象七十二变》等经典作品都能看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台湾那个特殊的年代和社会形势成就了罗大佑。然而,时代永远在变,在之后的台湾社会、经济、政治又发生翻天覆变化之后,罗大佑渐渐成了“过气的中年大叔”,《恋曲2000》似乎是一个标志,彼时的罗大佑还是罗大佑,依旧才华横溢,但是真的是时代变了,这张专辑之后罗大佑好久没出唱片。
+ i+ p& r. p1 _+ _
W0 ]: u! d/ U+ H: i( l 最近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罗大佑,是他在《中国好声音》里面担任导师,心里有些悲哀,或许大多数人终究无法逃离“革命者沦为被革命者”的怪圈,崔健再一次访谈中也感慨当摇滚乐手从一无所有变成拥有很多,是否还能保持那份愤怒,如果没了愤怒,还怎么摇滚?当然,我不能苛求罗大佑永远是一个愤青,每个人都在成长,当初的声嘶力竭的演唱到今天端坐导师台都是成长的选择,但这并不影响我推崇罗大佑的音乐成就,作为一个歌者,他已经在他最耀眼的年华里唱出了最打动人心的歌声。
9 i! D9 e9 m5 w5 M. Z8 }$ [: M3 J7 p6 Z# S$ U8 ^7 |9 X) R! f' {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成经典,大多因为满足了特定时期人们的特定的内心需求,罗大佑之所以能在许多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青春记忆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迹,也是因为他的歌曲道出了人们内心的焦虑迷茫,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发泄的渠道。在罗大佑的许多歌曲,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告别与总结,也是对个人成长轨迹的见证。今天,我们依旧能从他的一曲曲佳作中找到属于自我的成长轨迹。# Z2 F( P. T, o+ M! Q W
2 i1 L+ Z1 g0 X- m- V- v, W. Z( u0 t6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