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道路上的执着坚守/ ~& }4 N' m% D" Y% d; ? Y, C
, Y S5 O- y' Z( R. z; Q- J 写作,对于张峰来讲,最初可能是兴趣爱好,而如今,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逐探寻,这份执着与热情把写作变为了人生的理想与信念,写出好的作品成为了张峰的奋斗目标。在他下岗的日子里,家里的生活极其艰难,他要面对来自生活和家人的双重压力,但他仍然在创作的道路上坚守。
. B, d: d0 J& r5 i
5 E$ y5 {& S, f; F 张峰少年求学时期正是“文革”年代,由于客观原因,失去升学深造的机会。他深感自己文化基础差,艺术创作水平低。为了能担当起全县文艺创作的重任、做一名优秀的创作员,他刻苦自学、虚心请教,尽快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春节联欢晚会是县里每年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张峰刚来文化馆上班的第一年,就赶上县里的“春晚”开始以原创作品为主要节目。原创作品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他的身上,时间紧、任务重、作品质量要求高,张峰不畏困难,决心打好这第一仗。他根据县里安排的“春晚”原创剧目,深入到基层了解情况、掌握素材、采访当事人,找有关剧目的录像资料,反复观看,研究戏剧结构,加班加点创作,这年“春晚”他创作了三个主要剧本,平均每个剧本修改或重写四到五次,在完成剧本创作后,他跟着每一个剧目到现场观看排练,一旦哪个剧情或台词不合适,随时现场修改。& \4 Z" m8 U- @" e" b
9 q% a# R7 B# x r, N! U0 U
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两个多月,他创作的剧目,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春晚”节目还在市台播放,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第一次创作“春晚”的作品终于成功了,同时张峰也累倒了,演出完放假后,他在床上躺了两天没吃一点儿东西。自从进文化馆到现在张峰己连续创作了六年的县“春晚”作品,每次创作都在三到四部重点作品,这些年共为县“春晚”创作近三十多部剧目。因为剧本的创作是 “第一道工序”,所以对张峰来说,每年都是新的考验。因为“春晚”是通过舞台的表演艺术来反映一年来县里经济社会建设的新风貌,展望未来、鼓舞人心的晚会,所以在形式和内容上每年都严格要求,在艺术形式上必须出新,在内容上必须准确全面。张峰创作的每一部剧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从素材收集到初稿创作,从修改剧本到剧目完成,每个环节他都付出了辛勤和努力。- Y+ X( ]; a# K3 o' h. U
& k+ T. P7 l3 ^* F
2014年“春晚”活动筹备时间较晚些,在筹备会上定了三部主要作品:一是反映县里绿色崛起、生态立县的张北大鼓《绿色张北展新容》;二是宣传县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表演唱《光荣榜》 ;三是反映建设美丽乡村的二人台小品《喜顺沟》。就在张峰准备创作这三部作品时,他年过九十岁的老母亲病危了,母亲当时住在张家口的妹妹家。张峰向单位请假看母亲,领导担心剧本的创作,因为不可能再找别人写了。张峰表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保证尽快完成三部剧本的初稿,这样别人在这个基础上也好修改了,领导放心吧。”他是拿兜子装着作品的材料去看老母亲的,准备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写。见到老母亲她已不认得儿子了,张峰多想陪母亲几天,可想到春晚的创作任务他再也坐不住了,只守了母亲一夜第二天又返回了张北。为了把剧本创作好,他抓紧时间前后数次到林业局、喜顺沟采访收集素材,还到劳动模范人物家中采访谈话,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后,他完成了2014年春晚作品的创作。期间他几次到张家口看望老母亲,都是拿着春晚的作品,一边守着母亲一边写。年后母亲回到张北,身体每况愈下,已完全瘫痪卧床。他很想请假在家,好好陪母亲一段时间,可创作任务比较多,他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一边尽力创作,一边抽时间照顾母亲,有许多作品就是在母亲的病床前完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