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很注重对心的修炼,翻开汉字的历史画卷,与心有关的成语多达二百多个,从一见倾心的爱慕到刻骨铭心的记忆;从心潮澎湃的激动到心驰神往的追寻;从心花怒放的喜悦再到心平气和的恬淡;从心心相印的相通到忠心耿耿的坚持。我们看到心承担了喜悦、追寻、担当与责任。
- z. A7 P# M4 S [0 d5 }1 e) H# P1 t5 {
心喜旷、神喜怡,心胸豁达,心神愉悦。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达到与天地相合,物我两忘的境地。% E& H8 b: F( R: G
9 i) \4 L6 s: }( L4 G g 痛苦能让心如刀割,失望能使心如死灰;急躁可使心急如焚,恐惧能使心惊肉跳……人世间,不可能事事顺心,一帆风顺,心同样也要承担痛苦失望与恐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守住一颗赤子之心,用一片冰心转动心的两极,尽量接近平心静气,在一定范围内随心所欲,以蕙质兰心体察心领神会。
+ |4 D7 f+ o- [; f$ G: B. y& ]* `2 C1 X# @7 V+ Z
2 j6 n+ A$ o! C- c5 W3 | W' s
0 m; ~ H% e/ O8 @5 [" }6 s 修心需要借助一定的外物,好的书籍能吸引读者一心一意的阅读,让心念畅游于文海之中心不二用。品一杯清茶也能沁人心脾;视一柱清香也能心魂俱静。
: U( _3 W" Z7 L$ H
0 g6 p+ b8 U1 P+ X0 } 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古琴琴音。唐代李白的诗《听蜀僧浚弹琴》这样形容听琴的感觉:“为我挥一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铿锵有力的琴声如松涛万壑,琴声入心,如清流醍醐灌顶;古琴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在不绝的琴音之中时间飞逝。当一个觉得时间快的时候,他的生命相对的被延长了。5 X4 @( G3 E7 T2 \/ o* |
& i3 g3 S! |0 P9 W1 _4 e& F
弹琴可以静心,如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弹琴可以虚心,如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弹琴可以清心,如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a& Y- @3 c% R4 v$ {1 A
! e" \/ Z, R/ D 琴音入心,因琴音源于自然,发于仁心。那悠长的琴声可以感心动耳,荡气回肠,那曼妙的琴声可使人神往心醉,梦醒不觉春秋。
" `1 U1 g& U) J0 H' C' f' E7 k# O: |5 \+ [& q
边江红、女,祖籍陕西咸阳。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讲师。在校期间,除学习祖国医学外,进一步钻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广泛涉猎诗词、绘画艺术,尤其酷爱中国古琴艺术。跟随岭南派古琴大师谢导秀习琴多年,并得到多位名家的指点。现为中国古琴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分会会长、国际古琴养生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学会委员,梅州市古琴学会副会长。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宣传科副科长,著有《古琴音乐与中医养生》一书。6 S$ d. p1 b. c1 W
' T( [* E' e# T, Y'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