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和平饭店到黄浦江边上海赋予我无尽的想象和灵感' p+ x" M, Y; Q2 x( x( K
n' u, }* b: a0 J% @# \ 在卸任柏林爱乐艺术总监帅印之旅的中国终站,听西蒙-拉特娓娓道来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支乐团,让他魂牵梦萦的一座城市,以及下一段旅程。
H# x+ w# L6 H& p2 T4 r0 [
: m# o& ~: e( H2 m5 k 执掌柏林爱乐乐团帅印长达16年的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终于到了要和这支乐团告别的时刻。今明两晚,柏林爱乐将在他的带领下,携手钢琴家王羽佳登上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演两场“柏林爱乐乐团2017上海音乐会”。此番中国之行,是西蒙-拉特以艺术总监身份率柏林爱乐最后一次访华,而申城是最后一站。
6 Q, ^: r" [& v, o; |7 z
! \* `5 p+ V }: X" I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记者见到了这位年过六旬、满头银发的指挥家。今年5月,当柏林爱乐公布2017/18乐季时,第一句便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以此形容西蒙-拉特担任乐团艺术总监的这最后一个乐季。“我一直不愿意想这件事,但所有人都在提醒我该说再见了。”西蒙-拉特目光有神,谈吐风趣,嘴角露出亲切的笑容。提起告别,他的话语流露出一丝不舍;提到上海,他说这座城市带给他想象和灵感。
- X7 }5 b6 G9 D# p2 a& i/ l6 h, c3 y2 N
“50多年前,我父亲常来上海,那时他住的酒店是位于黄浦江边的和平饭店。我每次来上海,都像是沿着父亲的足迹探索这座城市。”西蒙-拉特多次强调他对上海的喜爱,看得出,他对来沪演出抱有非常大的期待。“我喜欢漫无目的地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散步,这座城市魅力无边,赋予了我无尽的想象空间。”
3 {4 X3 X# \! W* a6 G& s
$ |- j0 }: h" ?5 n/ x' O 一支乐团:我的任务是让这个“庞然大物”跳舞2 \9 H' s1 t3 O% C+ Z& c
t& `8 n5 M* x* P+ f 正是西蒙-拉特让柏林爱乐这支顶尖乐团焕发出年轻的光彩。5 h$ L* b* y9 W) H: ~( `
2 E) e- f. j/ V9 h: P8 K
2002年9月7日,西蒙-拉特在柏林爱乐大厅以托马斯-亚当斯的现代管弦乐作品《避难所》作为他的“就职演说”,宣告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的开始。他似乎尤为钟爱处于“两端”的音乐:一边是马勒、斯特拉文斯基,以及更加先锋的作品;另一边则是海顿、巴赫、拉莫,或更加古老的乐曲。他还帮助乐团委约了多部被他称为“点心”的小型作品,体量虽小但别具风味。因此,柏林爱乐的演奏曲目范围在西蒙-拉特执掌期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进而使乐团的适应性、可塑性和丰富性获得质的提升。
% t4 ~8 h; R* z) w! a) s0 C9 R+ l* J! K6 K' z
“柏林爱乐每位乐手本身都是出色的独奏家,他们每个人个性鲜明,这也成为我们乐团引以为傲的特征。而我的任务,就是施展让这个‘庞然大物’跳舞的魔法。”西蒙-拉特告诉记者,柏林爱乐的所有成员在展现个人魅力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他们对乐团所应担负的责任,“乐手齐心协力献上最完美的音乐会,这永远是摆在首位的”。
7 a5 X' y. u9 u% B7 O/ I! I4 Q
8 Z4 Y! H, t, z) d$ @, X* G0 ^ 西蒙-拉特不仅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指挥家,也是一个致力于推陈出新的创造者,他把柏林爱乐的各个方面都引到了全新的方向。为了拓宽乐团的演出曲目,他创立了“深夜音乐会”,于常规的柏林爱乐交响音乐会结束半小时后在同一地点举行,专门演奏那些因体裁跨界而少有机会上演的作品,如里盖蒂的《冒险》《新冒险》,沃尔顿的《门面》等。在他的推动下,柏林爱乐率先在世界一流乐团中完成了数字化进程,全球乐迷可通过互联网欣赏乐团自2008年以来绝大多数音乐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