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歌词网歌曲编曲制作过程
0.开始
1.
与客户明确歌曲调性与速度
2.
尽量收集客户的初期意见
比如 段落总体设计 大致风格要求 特殊乐器需要 等
3.
为歌曲标写和弦 额外设计大致的前奏与间奏
4.
在编曲软件上录下歌曲旋律 也就是卡拉OK的笛子
这个步骤很关键 因为在这个步骤之后就等于你做到了 -
A 调性已然明确
B 预留好了前奏与间奏的小节
C 确定了歌曲的反复顺序 因为你也要演奏重复的旋律
扩展性常见问题 -
为什么我的旋律从第十一小节开始录?
因为
1-2小节预留报号时间 并且最开始的一个小节偶尔会出现MIDI方面的问题
3-10为前奏的八小节
所以
第十一小节开始进唱
5.
编辑鼓并额外设计打击乐 只是编辑有演唱的部分
这个环节标志着歌曲的STYLE与GROOVE确立
6.
按照KICK的GROOVE来录制BASS
这个环节标志着歌曲的和弦确立
7.
按照已经存在的两个基础声部来演奏钢琴
8.
演奏其他和声织体乐器 比如吉他
9.
综合调整以上四轨的呼吸感
10.
设计前奏与间奏
包括乐器的配置与和弦的安排与和弦演奏的位置
11.
录制前奏与间奏的基础声部
12.
录制全曲的辅助声部
包括可能的 PAD BELLS ARP WOODWIND BRASS LEAD FX ...
13.
第二次调整全曲的呼吸感
14.
面对全曲 找到一些必须去掉的某乐器声部片段部分
比如 间奏之后第一句唱的那小节
15.
面对全曲 找到一些必须添加的片段部分
比如 B1到B2的转换推动点小节
16.
录制弦乐 如果有的话
写弦乐谱 如果启用真实弦乐队的话
17.
删除之前的吉他音轨 如果录制真实吉他的话
18.
删除之前录制的钢琴
重新录制钢琴 如果需要的话
19.
耳朵休息片刻 同时清理房间气味
20.
音量放到相对够大 呼吸着相对新鲜的空气仔细听两便
不要多 不要少 中间不要因为听到问题而停顿下来
21.
音量放到尽量小 播放两次 不要太注意听
22.
第三次整体调整
这个阶段是自身听起来不舒服 但又找不到问题所在的阶段
解决的办法是
整理上四次听觉中的记忆 找到音乐在几分几秒的时候开始让你的听觉产生疲劳
解决疲劳的办法是
A 减少疲劳点之前的声部
B 增加疲劳点之后的声部
C 在疲劳点后增加全新配置 并在全新配置之后重复疲劳点之后的内容
23.
随后找到中庸的部分
删除这部分 不必怜惜
24.
耳朵休息片刻 清理房间空气
25.
去掉卡拉OK的旋律
检查自己的副旋是否很难听 如果是的话 尽量修改
26.
MUTE掉所有KIT 与 FX
聆听余下其他全部的任意两轨之间的音符是否有碰撞
27.
每一个轨道单独导出WAVE文件之后 做简单的平衡
28.
耳朵休息片刻 清理房间空气 喝水
29.
再次加上卡拉OK旋律
检查是否还有与旋律碰撞的音符 如果有请尽量修改
如果遇到实难修改的音符 解决的办法是 删除这个音符
30.
MUTE掉卡拉OK 自己大声的跟随伴奏演唱 一直演唱到呼吸困难并微有头晕
医学上 这种症状叫轻微脑震荡 属于初期精神病的一种 并无大碍 不必担心
PS.
从经验上来看
编曲是一种科学 这种科学仅受益于音符的技术与人生的观点
编曲制作中的十大误区
1. 不够丰满,再加一轨
结果加上去的不是丰满,而是堵塞。就如同火不旺就加柴一样,加多了反而会把火闷死。
【正确的做法】:检查目前已有声部的演奏方式是否已经发挥到了它本身应有的作用,让每个声部发挥最大功效,如果仍然不足,再考虑加声部也不迟。
2. 不够宽广,加混响
加混响如同娶老婆,没有更好,只有合适。听觉空间绝非只来自混响式的空间,更多原因来自于声部构成。
【正确的做法】:设计合理的声部结构,检查高、中、低各个频段是否有合适的声部在那一带活动,或者反过来,是否某一频段声部过多而发生拥堵。因为拥堵会将这一频段的空间堵死,形成实心状态,越加混响越糟糕。比如:贝司、底鼓、失真吉他是否发生了拥堵,如果有嫌疑,适当减轻其中某一声部的密度听听看。
3. 力度绵软,加大演奏力度
有理不在声高,四两可拨千斤。力量是相对的,有弱才有强。都很强=都很弱。
【正确的做法】:用弱的对比去突出强,良好的弹性才是真谛。所有的声部都不要有“抢戏”的心态,大家站好自己的位置,关键时候为“前锋”创造破门机会。严厉禁止所有队员都往球门里冲。
4. 做的不够像,是因为音色不够好
拉不出屎来怨茅坑。固然,茅坑差到只能一只脚站立的时候,拉不出来也有情可原。但是,目前采样音色已经GB级别了,还嫌不够?总是惊讶的询问:你这是什么音色?
【正确的做法】:考察一下自己,你是否有足够的音乐表情信息;管乐器演奏是否留下了呼吸气口;声部本身是否有良好的句读感;你是否对此种乐器有足够的了解;你是否做到了扬长避短。记住,大师手里的东西,未必有你的多。
5. 高低频不丰满,加EQ
恐龙MM画口红,充其量就是个画了口红的恐龙。地瓜就是地瓜,加多少佐料也成不了鲍鱼。很多前期制作不足,指望后期缩混来弥补却惨遭失败,原因就在这里。
【正确的做法】:声部构成是关键,检查一下贝司与中声部之间是否有断层,有的话,试试用吉他或键盘乐器来作补充,低音声部自然会丰满起来。检查一下贝司声部是否活动范围过小,让贝司真正充当一件乐器而不仅仅是低音,因为活动的声部更容易获得听觉的关注,这也会很大程度的弥补所谓低频空虚。高频也以此类推。漂亮MM不画口红也漂亮。
6. MIDI,可以让它做真实乐器所做不到的事
这一条不算是全错,但要慎之又慎。每一种真实乐器,虽然都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局限,但是,它之所以存在于世上多年,就一定有他的合理性。同时,当一件熟悉的乐器声音响起的时候,大家或多或少的都会动用内心的即成规则去听,如若与原本即成规则相差太远,就会造成虚假感,太多的虚假感会使得你的音乐可听性严重受挫。
【正确的做法】: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真实乐器也在不断改良中,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提高自己的美学审美能力,让自己的创造性举动获得有价值的美学体验,而不仅仅是天生牛犊。
7. 弦乐人多才丰满
人海战术啊?没戏。群感和丰满是两码事,一段四重奏的丰满程度很有可能胜过弦乐队。历史上曾有过组织上千人的交响乐队的例子,那是为了造声势和响度,与是否丰满没有关系。不信你试试50把小提琴演奏同一个音,再试试4把小提琴演奏8个不同的音,哪个丰满?
【正确的做法】:要想弦乐丰满,写作是关键,对弦乐的构成要有足够的了解。买一些CD和总谱,分析一下不同写法所造成的不同听感,把大师的绝招学过来,怎样能松弛,怎样能强硬,怎样能明媚等等。不要仅局限在个别小节,眼光放开些,看看不同乐句或乐段是怎样形成对比和继承关系的。
8. 中提琴没什么用,不用做了
弦乐不够丰满的要害往往就在这里。人体的上下协调,腰是关键。
【正确的做法】: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共同营造低音部分的空间泛音,就像一潭清澈的水所富有的重量感,小提琴负责营造水面上美丽的涟漪,而中提琴负责这两个层次的色彩衔接,否则,涟漪将会飘在空中成为烟雾,而不是水的一部分了
9. 有了电贝司,就不需要弦乐的低音提琴了
这可不一定哦,要看具体情况。缺少低音提琴,会使弦乐队本身的听觉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
【正确的做法】:比较轻飘的风格,可以考虑不用低音提琴,我曾经只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都不用。但若是想要丰满的话,低音提琴不可或缺,前提是,你要仔细认真的将它与电贝司写到一起,绝大多数情况下保持完全同度。
10. 他这首歌旋律难听死了,根本没法编
对于教练,没有不好的球队;对于作曲,没有不好的歌词;对于指挥,没有不好的乐队;对于母亲,没有丑陋的孩子。
【正确的做法】:心态最重要,能够妙手回春才是高手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