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词~
第一论:歌词要重歌唱性词作家的词作集,曲作家的曲作集见的不少,而词作家的歌曲作品专集见的不多,这需要词作家被谱成曲的词作有足够的量才行。为词谱曲有两次选择,先是词作家自己的取舍,后是作曲家对词的取舍,作曲家有自己的选词标准。歌词的音乐性是应该引起词作家的足够注意的。
歌词是可唱的诗,音乐就是双翼,歌词必须依赖于它才能飞翔。什么样的歌词才能引起作曲家的共鸣?才能诱发出作曲家的灵感呢?这首先依赖于歌词的可歌唱性。歌词这一特征,是决定作曲家对歌词的取舍,并能否顺利进行谱曲的依据。“可歌唱性”虽然不是评判歌词价值的惟一标准,但却是一首词能否变成歌声,获得其“歌词”的生命的依据。</P>
作曲家对歌词可歌唱性的要求,大体是:无论是抒情的还是激情的,无论是艺术性的还是群众性的,大都应让作曲家从词中感到或构思上的新颖,或语言上的精巧,或让人热血沸腾,或让人浮想联翩等等。
歌词的语言不应太生僻、深奥,但也不能太缺少文学品味。用中国词圣乔(羽)老爷的话说就是“好的歌词是一首好诗,而一首好诗不一定是一首好歌词”。
歌曲的结构长度由内容和体裁要求而定。歌词篇幅一般不宜太长,每段的句数不宜太多,一个句子的字数也不宜太多。词不必写太满,多留一点余地音乐,这是多数曲作家的共同要求。脍炙人口的《难忘今宵》(乔羽词王酩曲)就足以说明以上问题。乔老爷的词作大多是一段体,这样简短的歌词,一是给音乐留下更多空间,二是不把词中的内容全部写出来,留给听者、唱者一个空间,让他们去追溯,去浮想联翩,去玩味。词界和曲界的朋友都知道,乔羽先生是从不写一个废词的大家,而且他写词的一个信条是宁可少写一段,也绝不搞文字堆弃,更不写无病呻吟之类的东西,他的词往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歌词的节奏韵律对曲调至关重要,节奏是旋律的依托。一首朗朗上口、顿挫有序的词,谱起曲来自然生动,可以谱成多种样式的旋律。反之,生硬、拼凑,尤其是那些句子又长,又无节奏韵言的歌词,常常使曲作家绞尽脑汁。另外,词作家一定要把词的开头写好,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作曲家继续谱下去的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作曲家对词的要求,根据个人的喜好还有许多,以上提到的也许只是共同的、起码的要求而已。
写《山路十八弯》的词作家佟文西关于歌词的可唱性的一段论述是这样的“歌词并不完全等同于诗,它与诗的不同点在于:歌词是要给人看,供人谱曲,给人唱,供人听的,故其必须具备可唱性,并受音乐的制约。”文西的词就一直是沿着他给自己划定的目标努力写作的。所以他的词有相当好的可歌唱性,被谱率很高。歌词应具有的可歌唱性,还有一方面是它要受歌曲曲赋的某种制约,这与诗词是不同的。要想使一首歌词被谱成曲,就应使词作者的词符合一定的歌曲曲式要求,如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多段体分节歌曲式等。如果一首歌词不讲究或不遵循歌曲的曲式要求的话,曲作者谱起曲来是很难的,即便谱好了,也难被歌手和观众所接受。
我们的歌曲创作大多是按词谱曲,即先有一度创作的歌词,后谱成二度创作的歌曲。一方面词中的写作对于歌曲的形式有着前提性意义;另一方面曲的写作又对歌曲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意义,词曲作家需要沟通,需要交流,共同打造成功的歌曲
作词=内在情绪+外在联想
内在情绪 由情绪(基本单位)间的转变 是作词的本质转变过程
情绪 是 最真善美 纯粹 强烈的情感 (灵魂的本真情感)
情绪构成“思想”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思想成就人的伟大”
思想追求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主题重大,思想深邃
外在联想 提升情绪到美的境界 是作词的外在转变过程
联想
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联系,以后只要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出现,这便是联想。 一种观念的产生必伴以另一种与之相似的或相反的,或在过去经验中曾与之同时出现的观念的产生。
联想的方法 联想是心理学家较早研究的一种心理现象,目前为止,人们总结出的一般性联想规律有四种,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四大联想律
1)相似联想
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如:屎壳郎与耕作机。四川省有个姚岩松,他意外地发现屎壳郎能滚动一团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泥土,却拉不动比那块轻得多的泥土。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他联想到: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滚动土块的方法,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身动力的前面,而把拖拉机的动力犁放在后面呢?经过实验他设计除了犁耕工作部件前置、单履带行走的微型耕作机,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
2) 接近联想
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如:苏东坡当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时候,西湖的很多地段都已被泥沙淤积起来,成了当时所谓的‘葑田’。苏东坡多次巡视西湖,反复考虑如何加以疏浚,再现西湖美景。有一天,他想到,如果把从湖里挖上来的淤泥堆成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既便利来往的游客,又能增添西湖的景点和秀美,多好啊。苏公妙计,一举数得。
3) 对比联想
是指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例如,由沙漠想到森林,由光明想到黑暗等。对比联想反映出事物间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事物在某—种共同特性中却又显示出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如红与黑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引起的,这是共性;但前者是由于物体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而反射红光的结果,后者则是物体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光的结果,这是个性。
4) 因果联想
因果律指对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如:早上看到地面潮湿,会想到可能是夜间下过了雨。在广告中常用这种因果关系揭示某种商品可以满足消费的某种需要,把商品观念和需要观念联系起来,以突出产品的个性。
外在联想=联想+表达方式or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or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一篇词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详解】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述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及动作描写等.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做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用.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