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声音》第三季开播,凭什么好歌频出?
《天赐的声音》第三季开播,凭什么好歌频出?
不知不觉,音综走过第 15 个年头。
从听音乐,走向讨论音乐,我们也经历了从重娱乐向重艺术的转变。
什么样的音综新形式,能贴合不断进步的听众?
乐叔连夜刷完这档音综,被其音乐水准打动。歌手、乐评人被置于同一个舞台,大胆开麦交流,共同致力于创造好音乐。回顾节目前两季,诞生了不少像《大风吹》《你要如何我们就如何》《送你一朵小红花》《白兰鸽巡游记》这样兼具口碑和出圈的歌曲。
第三季归来,忍不住发问,为何这档名叫《天赐的声音》音综好歌频出?
第三季第一期,《天赐的声音》便集结了网络歌手、偶像歌手、中生代唱将、独立乐队几位风格完全不同的音乐人,彼此合作,打破壁垒。合唱的精彩毋庸置疑,但无论在改编还是演唱上都更具难度,歌手间的演唱风格、唱腔、甚至是音色的不统一,都可能让作品的呈现割裂。在这样的命题下依然能输出高质量的舞台,并非易事。
但《天赐的声音》三季以来,始终坚持给“碰撞”机会,让“融合”发生。
守住了认真对待音乐的态度。
在亮相环节,就体现了不同属性的音乐人相互配合的考究与精彩,而不是一味追求表面的合作。
吉克隽逸和希林娜依·高的《铿锵玫瑰》,是用两个富有粗犷质感女声,演绎女性的独立与力量;
信和唐艺的《光的方向》,是用高亢的男女嗓音去诠释坚强与向上的主题;
而康姆士和陈意涵,是音色听上去最难调和的组合,前者有着接地气的成熟感,后者则充满了稚嫩的少女感,选曲《后来》对唱,油然而生了一种追忆青春的听感,男孩已然成长为男人,然而心中的女孩依旧当初最美好的样子。
所以好的作品,背后不仅是歌手与歌手之间,也是歌手和歌曲之间的契合。
在碰撞中找寻融合,而不是瞎碰撞,这是《天赐的声音》让最多人期待和喜爱的部分。
作为第三季新加入的音乐人合伙人,周深的首秀便是可圈可点的例子。
第一期乐叔推荐的第一首音乐作品,来自于周深和康姆士的《克卜勒》,在此之前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两个声音,居然能在同一首歌中共鸣。
即便这首歌有过许多出色的翻唱,但这一版依然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改编放大了原曲中关于太空的概念,用电子来营造了更具空间感的编曲,天然适合周深空灵的嗓音,李永驻略带地方口音的咬字和唱腔,又给这种荡在高处的唯美,垫上了一层泥土气息。GAI 形容他们像是天使和外星人在对话,其实也像是天外来音和土地之声的交流。
过往女歌手的版本唱的大多是母爱,而周深和康姆士唱的更像是某种惺惺相惜的关系。
是一个太空意境更强,声音叙事更为丰满的版本。
这就是1+1 大于2的体现,有碰撞才有可能有融合。
另一首乐叔的推荐作品《初恋》,则体现了《天赐的声音》在歌手选择上的多元与包容。
邀请了抖音坐拥 3000 万粉丝的网络歌手唐艺,与信、胡海泉这样在华语乐坛闯荡了 20 年的优秀歌手合作。
以平等的姿态,寻求融合。
于是《初恋》不仅焕发了 80 年代经典金曲的魅力,也让原本不同频的歌手们走向同频。
起初唐艺在《光的方向》中表现的并不自然,这种不自然并非唱功上的问题,而是其时不时流露出效仿欧美歌手的唱腔,和其本人的音乐人格,以及曲风本身并不适配。
但唐艺的悟性和调整,却让人刮目相看。
胡海泉告诉她应该要更轻地处理这首歌,收敛力量,不需要嘶吼也能唱出好歌,实在是一个明智又高级的建议。
这一版经典再创,用精良的编曲还原当年流行的复古 Disco,本身就是一场时代回溯、文艺复兴。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歌曲间奏的键盘演奏,穿插了经典电影《戏剧之王》插曲《Here We Are Again》,可谓是将 80/90 年代港乐港影情怀拉满。
用轻的歌声来唱,更具这种梦回过往的虚渺梦幻感。两人都弱化了自己歌声中硬朗的部分,就如歌词所唱:“轻快的感觉飘上面”,真是一首从文本到演唱到编曲上都极为统一的作品,唯美如梦。
尤其唐艺的那句“美丽印象似初恋”处理的太好,举重若轻。
两人示范了歌手之间最好的碰撞与融合,还在经典在创作上,做出了极为精彩的编曲。
绝对值得你加入歌单。
节目组、音乐团队、乃至歌手本人对待音乐的态度,都决定了一档音综能否产出好歌。
在此基础,由乐评人组成的鉴音团,不仅是节目的一大看点,也是这种态度的再延伸。
这是舞台演绎之外的另一种碰撞,大家的出发点都聚焦于:好音乐。
第一期歌手们和鉴音团,就在演唱表达和歌曲意义的探讨上,都持有了自己的保留意见。在这种交锋中,我们也看到了对于表演尚未结束时就脱离了演唱状态,信大方承认了自己的不妥,确实是对作品完整性和音乐性的一种破坏。
在乐叔看来,歌手和乐评人关于音乐理念的碰撞,很多时候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比起分出孰对孰错,更重要的是让不同角度的声音被听见,不同的观点被呈现。
歌手们,需要听听来自行业和大背景更为宏观的建议。乐评人也需要听听,作为艺术创作者的歌手们,内心的想法,创作最源头的心声。
在这个过程中引发的思考,才是最具启发意义的地方,也是《天赐的声音》区别于其他节目最特别的环节。
只保留一种声音,只会让华语乐坛前行的路变得闭塞和狭窄。
音综的大量涌现、乐评人的应运而生、短视频的扁平普及,推动着大众的音乐审美悄然进化,如今再也不是飙一句拉长高音就能掀起所有人高潮,大呼华语乐坛有救了的时代。
也因为我们在往前走,所以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创作力,让更多人看到对待音乐应有的追求与态度。
《天赐的声音》浓缩了大众如今的品味升级,乐评需求,以多元的合作、交流、碰撞、融合,去激发音乐的可能性,无论是在节目形式还是作品质量上都在向时代性靠拢,也是浙江卫视 15 年的音综探索之路上,更具前瞻性的精进。
这就是为什么《天赐的声音》能够好歌频出。
歌手、乐评人相聚,为呈现更好的作品,彼此精进和打磨,面对传唱度颇高的华语金曲依然做了十分有诚意的改编,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往已有版本。好作品,便是在这样看似困难的过程中诞生的。
如何在音乐审美 2.0 时代,引领听众接触好音乐,是一档有担当的音综需要面对的思考。
相信《天赐的声音》第三季,还会继续用作品给出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