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嘎子嘎》妙趣横生,助力小兵张嘎形象深入童心
儿童歌曲《嘎子嘎》妙趣横生,助力小兵张嘎形象深入童心
小兵张嘎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大家对此耳熟能详。影视剧的几番演绎,也使得小兵张嘎在国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视听热潮。
随着以小兵张嘎为原型创作的儿童歌曲《嘎子嘎》问世,嘎子的艺术形象又一次在国内掀起热潮。这首乡土气息浓厚的儿童音乐电视歌曲,塑造出一个当代白洋淀童趣、诙谐的嘎子形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曲作者蔡海波,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电视导演。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为孩子写歌的人”、“乐坛里的赵树理”以及“明星背后的明星”。
词作者李春华六易其稿,写的歌词很精彩但也很难办,前四句的尾音分别是“嘎”、“大”、“仗”、“杀”四个字,出现了三个仄音字。这是歌曲创作的大忌,不利于托腔,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倒字。这个难题用常规作曲法无法解决,蔡海波为此挠头不已,最后逼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决定出奇制胜,创造性地用说唱方法来写这首儿歌,突破一直以来儿歌写法的传统观念与方法。这个历程可谓山重水复之后方有柳暗花明。于是,一首诙谐戏谑、妙趣横生、富有河北民歌特色和融说于唱的《嘎子嘎》就此横空出世、闪亮登场。
在“首届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中,《嘎子嘎》以其风趣诙谐,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征服评委会,在全票通过之下荣获金奖和导演奖。
每一首经典乐曲的诞生,其背后都有着曲折不平的道路,或者一波三折的故事。每一项美的事物之问世,都离不开作者强大的创新能力!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俏立枝头,暗香浮动,离不开那雪花飞舞的映衬,离不开那寒风凌冽的磨砺。
如果没有之前蔡海波老师多日苦思却不得其门而入的苦闷作为铺垫,没有蔡老师高超的发现与创作经典美曲的能力作为后盾,又怎会有基于冥思苦想,却又超脱其上的灵光一闪?又哪会有后来的妙曲天成、作品惊世呢?充其量也就止步于创作一首比较优秀的作品罢了。
孩子们刚听到《嘎子嘎》这首歌曲时很有新奇感,觉得这首歌很有趣。所以上课伊始我先来上一段音频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来上一段视频,《嘎子嘎》配着嘎子舞,好玩又好看,很有冲击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学习的兴趣起来了,学生上课听讲十分认真,学唱更是极为投入。有了这样的氛围与基础就可以进入视唱歌谱阶段,这可是个精细活,一点儿急不得。我把歌曲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尤其是频繁出现的倚音,在张扬了民歌特色的同时也增添了学唱的难度,需要细细体味并认真寻找正确位置。好在孩子们的基础比较扎实,音准与节奏的素养也不差,在不厌其烦地伴奏与范唱指引下,他们逐渐进入正轨。
一切就绪,就可填词。
歌曲的歌词是亮点,很容易就把学歌者带入氛围与意境之中,连着几遍熟悉歌词与矫正音准,热情高涨的孩子们嘴里很快就冒出民歌风味十足的《嘎子嘎》。
……淀上嘎子本领大,钻进苇塘打水仗,可着嗓子喊冲杀,敌人进了包围圈,逮住了鬼子哟,哟哟哟哟,逮住鬼子喂王八,喂王八。
……嘎子美,嘎子嘎,嘎子是淀上好娃娃,嘎子是淀上哟,哟哟哟哟,嘎子是淀上好娃娃,好娃娃,好娃娃。
江南水乡的孩子嘴里冒出的却是纯正河北风味的《嘎子嘎》,这情景让我觉着有趣,但无丝毫违和之感。歌中嘎子的“嘎”味,通过优秀的歌曲成功地“移植”到学生身上,这就是大师作品的生命力与魅力所在,也是作为教师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就连平时一贯松松垮垮的几个本地嘎小子也是出奇地认真与投入。看看明尧,眼睛睁得溜圆,嘴巴张得溜圆,唱得摇头晃脑,特别带劲。再看看张诚,这会他已坐不住了,站在那里边唱边自配舞蹈呢!看那急于表现的神情,估计恨不能钻进视屏化身张嘎,也去白洋淀的苇塘中过把瘾呢吧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分享,点赞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