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声乐
试谈声乐音乐本是不限于民族的,但又最能表现民族的情绪;器乐部分更是无界限的,尽管言路不通,文化相殊,沟通人与人的情感是没有比它再直接的工具了。声器(乐)与器乐就有不同之处,它倚傍着语言文字,同时也就被限制于语言文字了。语言文字是有界限的,中国文字的组成又大不同于欧西各国,无论是在声韵方面或语调方面都很不同。
“歌永言”这句老话,就是说把语言艺术化,辅助语言表达情感的不足。反过来也就是说,虽唱歌亦不能失其为语言,故声乐的作者必须要首先注重语言文字,而中国的作歌曲者犹应明了中国的语言文字的组成。
做器乐曲同声乐曲最大的不同点是:器乐无限制,声乐有限制:一、器乐音域广,在作曲亦可广为应用;声乐就不然了,要顾到歌唱者的嗓子,音域就不能像写器乐曲那样用得广了。二、歌词往往是别人做的,你得费一番功夫去了解别人,也就被限制于别人的意思中了;聪明有学识的作曲家是要深切地了解作歌词的感情与用意,同时不失却自己。
这个时代,在中国,一切艺术都在嬗变,音乐更是需要变。如何变?变成什么形态?这廿年中显然仍是个黑暗苦闷时期。追踪历史,中国古代不是没有音乐,是脱了节;为什么脱了节呢?要归之于中国人一贯的无系统无发展的大不在乎精神。在记谱方面,不详细,不科学。不要说我们后人来看不懂,当时亦不过略具轮廓,教授者,学习者一切技术纯出于接受衣钵的姿态。理论方面更是虚无飘渺,虽有高深的哲学背景——儒门的中心和平,道家的淡远——却没有一个像样子的科学的整理同发展,所以我们的音乐要想从书本中得到现成的遗产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最简便的途径,当然是整个运输洋货,洋货的确是发展得近乎完整。学习者只要不太笨,摆点功夫与时间在上面就可以生堂入室了——。可是学出来,学到最高点还是别人的。当然,目前整个危机——这两个字并不用得过份——不仅仅是音乐,艺术,而是整个文化在走极端。一派是抱了十三经来治平天下,一派则完全推翻自己,尽力模仿人家,也就是等于文化缴械了。艺术是民族的灵魂,如今我们的灵魂呢?要不是超时间飞到秦汉以前,就是超地域飞到欧西去了。为什么要如此?无非是:搬古董有高深的哲学理论,说来动人,可以叫人摸不着边际,听来庶几是太有道理。搬洋货可以不卖力的见到成绩。然而目前我们都不需要这些,必得要有一条新路子走,不是古人已走的,也不是洋人正在走的。这新路子是先要检讨我们的历史,测量我们的土地,了解我们的优点同缺点,然后慢慢的开起路来。 定和自小就沉醉于西洋音乐,到了一个时期,忽然感到古今中外的种种不调和,感到时代的烦闷,知道舶来品用起来固然方便,可是国家的经济和前途是将要崩溃了。他似乎在寻找什么,在各个朝代中,在民间,在千头万绪中寻找他所要的材料。五六年来一直傍着一个管弦乐团同一个国乐团。为了作器乐曲,整天寻找各乐器的音色特点与奏法的同异处。为了作声乐曲,他从民歌,地方剧,昆曲,宗教的赞诵,诗词的吟咏,劳动者的哼呵,小贩的叫卖,饥饿疾病者的呻吟,以及一切大自然的生息——如关怀于一只鸣夜的秋虫,凝神于一只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的啼鹃。在后方,食不饱,衣不周,睡在一个幽暗的大集团的房间里,他能完全忘掉物质生活的一切,整个把精神如一个宗教徒似的寄托于另一理想中,孜孜于吸收,创作。一般人听到他的作品,都说他是天才作家,我却反对,天才的条件应是除去本能外还须加上音乐的好环境,他生长于当今的中国,绝不是“骄子”,而是个苦力的音乐家,正在这里不断的垦荒呢。
这次演奏会是他作品中声乐曲的一部分,就这些歌曲而论,的确是在一样样试验他的新路子;例如:《大潜山合唱》同《我要问句话》就富有民歌情绪,民歌特色在以简单浑朴的词句,旋律同节奏来表现出浓厚的情感,表现出时代同地方的背景;在作曲方面,须有深入浅出的修养。《求你晚一点动手》充分表露哥萨克人浪漫色彩,是作者留心于边疆民歌所得到的效果。《比翼鸟》是纯以西洋作曲技巧来描绘,听此曲时似乎是顽皮淘气的邱比得进入幽翠明媚的仙岛,令人喜爱,却又有点抓不到丝毫现实的抑郁。《德米特里》有渗合中西作曲的技巧,情调怨哀,亲切,令人不忍卒听。其中有不少纯抗战歌曲都偏重在民族情绪同气魄方面,词句或有微嫌八股与不接近艺术处,这些都无关紧要,作曲者都可以补其不足的。
定和现在是到了“不择细流”的时期,我希望他慢一点成功,慢一点定型,拉长吸收的阶段,让中国的新音乐的根芽培养得厚重些。
一九三六.八.廿日(编者注:张充和先生该篇发表时间应该是1946年,作者所注时间有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