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7187549 发表于 2017-12-1 18:20:17

电鼓VS传统套鼓

电鼓VS传统套鼓

  众所周知,西方的现代音乐是建立在电声乐器演奏的基础上的。几十年来,电吉他、电贝司、电钢琴的研发和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但与此同时对于西方现代音乐演奏的基础乐器——架子鼓的电声化研发道路却显得默默无闻。

  大部分的演出和录音仍然依靠的原木套鼓。原因也很简单:第一,原木腔体的鼓的调节更直观,很容易通过手工操作达到满意的声音;第二,原木腔体的共振更加和谐,更加自然,声音的表现力更加出色;第三,原木鼓在视觉上显得磅礴、大气、在舞台上更加有视觉冲击性。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原木套鼓的练习和演奏则不容乐观,最致命就是噪音扰民问题。此外,人均住房面积日渐紧张,大型原木套鼓的存放和摆放问题也困扰着鼓手。而演出时的原木套鼓的搬运也是一个大麻烦。由此看来,电鼓的出现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前进的步履。

  众所周知,原木套鼓是利用鼓槌敲击鼓皮,鼓皮产生震动,从而引起整个鼓腔震动而发声,而电子鼓则是通过鼓槌的敲击引起震动,震动触发鼓面下的电子触发器,电子触发器把震动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达到电子鼓的音源(作用类似于电吉他的效果器)里,音源再将电信号合成为各类风格的鼓声。整个过程和贝尔电话的传声效果多有相近之处。

  电子鼓多采用小型金属支架支撑,由于金属支架又可以拆卸成不同长度的金属管,在组装的过程中比较灵活,鼓手可以根据自己的配置和演奏习惯自由地组装,在各个鼓的摆放外观上尽量接近原木鼓的摆放习惯和特点,让鼓手采用习惯的演奏传统爵士鼓的方式进行演奏。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不拆卸鼓面的情况下将整体金属支架折叠,方便运输。这个特点对很多鼓手朋友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一些频繁赶场的鼓手。

  电鼓的金属管粗壮精巧,表面多有纵向的防滑纹,末端采用工程塑料封口。利用金属管安装鼓支架的过程比较简易,黑色套筒型固定器很容易把各个金属管组装固定好,因为各个零件之间的接口形状和尺寸都是特定的,不容易发生混装或者错装。把支架调节到鼓手最舒适的形态后,把镲面、鼓面和音源按图纸接上专项固定器后,基本上就算安装完成了。值得一提的是鼓面的安装角度自由度很大,基本上在正常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全角度的安装,这样的好处是套鼓的摆放可以适合不同身材、使用环境和使用目的的鼓手,例如小朋友和成年人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让自己舒适演奏的摆放形式。双手开放式打法和封闭式打法的鼓手也很容易根据需求对摆放形式进行调节。

  从鼓手的角度来看,电子套鼓的支架部分设计和使用比较人性化,可调节度好,也不大占空间,重量也适中。笔者甚至在组装完后用力地摇晃整个鼓,感觉整个套鼓的组装紧凑、一体化,没有松散和拖沓摇晃的感觉,在大力度的演奏情况下,电子鼓支架应该是可靠的。

1147187549 发表于 2017-12-1 18:20:37

吊镲面的安装和原木套鼓的镲安装一样,采用悬挂在立式支架上的方式,但是镲面的形状和配重却与传统的金属镲片不同,电子鼓的镲面是用合成橡胶制作而成。造型是一个扇面,而不是一个圆面,因为它底部的触发器的发声方法不需要圆形的共鸣区。它的配重也是在扇面的中轴线上,让扇面总是正对着演奏者,方便演奏。

  镲面上也分布着与金属镲相同的车纹和音窝,目的是尽量让电镲演奏手感更加接近真镲。在演奏手感上,个人认为电子鼓的电镲和原木鼓的金属镲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电镲的制作材料是合成橡胶,与大多数高档练习哑鼓的手感类似,打击的时候给手部的弹性反馈很大,打击后镲面的运动轨迹却很沉闷,与金属镲片的软性打击手感以及打击后强烈的震动效果大相径庭。看来,演奏电镲还得稍微适应适应。

  鼓面的安装很简单,把对应的接口按要求插好就行了。鼓面和原木鼓面也完全不同,电子鼓的鼓面没有鼓皮,和电镲面一样是合成橡胶做成的。鼓面的底部安装的是触发器。

  原木鼓的鼓皮被鼓槌敲击后,鼓腔就震动,所有的震动都是围绕在鼓腔的重心(对称中心)的,所以原木鼓的支架大多是把鼓腔固定在鼓腔的对称中心上(例如军鼓),这样有利于震动的振幅最大,共鸣发挥最大。而电子鼓的鼓面固定点全是在鼓面的边缘位置,鼓槌打击鼓面后,鼓面震动不是在该物体的对称中心上,与传统鼓给鼓手的反馈略微不同,演奏时与哑鼓上演奏手感颇为相似。

  电子套鼓的鼓面与原木鼓面的尺寸也不尽相同,原木鼓的尺寸一般是12寸、13寸、14寸、16寸、22寸等,电子鼓面全都是10寸。演奏时候没有原木鼓面尺寸不同而鼓皮弹性不同的问题。在小尺寸的鼓面演奏对演奏者的基本功也是一个考验。小尺寸的好处也有,就是各个鼓面可以互换,兼容性好,因为决定音色的音源。再就是小尺寸节省了使用空间。

  贝司鼓的演奏在当今架子鼓演奏领域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少名家就是靠良好的贝司鼓演奏技惊四座的。原木套鼓的贝司鼓演奏方式无疑是比较科学比较使用的方式。相对传统爵士鼓,电子鼓也忠实的还原了这一演奏方式——用踩槌的敲击来演奏。贝司鼓采用立式三角支架设计,附赠一只原产轻型踩槌。

  从惯于使用原木鼓的鼓手角度看,电子鼓的贝司鼓的鼓面弹性过于僵硬,反馈的弹性略缺乏,脚部的技术动作不习惯的话,需要靠调节踩的弹簧拉力来弥补。

  此外,此电贝司鼓的噪音也略多,例如底座和地板之间的摩擦和冲击需要用厚实的地毯来解决。电贝司鼓的重心和固定程度方面还不够完善,长久的演奏需要加强固定。

  总的说来电贝司鼓的设计思路很好,最大限度的满足了鼓手脚部演奏灵活程度,但是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

  电子鼓的踩镲比较独特,采用普通的电子鼓面和一只控制踏板(类似某些乐器的音量踏板)构成,完全颠覆了原木鼓踩镲的设计思路,节省了不少空间。刚刚演奏踩镲的时候会有略微的不习惯,原木鼓踩镲演奏时候通过踏板控制两个踩镲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踩镲的音色音量。踩镲之间的距离也会有升降。而这电子鼓的踩镲则不会,对传统的演奏习惯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1147187549 发表于 2017-12-1 18:21:04

把音源的电源接入家用电源插座。用电子鼓附件里的导线连接好音源与镲面、鼓面,这样,各种在电子鼓上的演奏才会通过触发装置把电信号送入音源,音源才能还原出鼓声。

  鼓手可以通过在音源上加载耳机来监听自己的演奏,或者把音源信号直接连接到调音台里,经过功率放大器,用大功率音箱来扩音,甚至可以同时用耳机监听和用音箱扩音。

  这样的设计思想是可圈可点的。很多鼓手在现场演奏的时候常常由于声场的缘故,监听不清自己的鼓声和其他乐手的琴声,造成配器上的间隙和演出中的遗憾,而这样的音源设计恰恰可以解决这样的困惑。

  音源自带有节拍器,鼓手可以跟着节拍器做各种律动练习,也可以作为各种场合演出监听用,这个功能比较实用,它同时也内置了多个鼓和套鼓音色,简单商业文艺演奏中这些音色都能满足鼓手的要求。同时,音源上也有各个鼓面的音色、音量调节,还有一些声场环境的适配设置,调节起来较为简单,另外还有一些内置的练习曲,可以配合鼓手节奏练习所用。

  总的说来,普及型电子套鼓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质检把关过硬,便于携带,操作简单,音色真实,适合青少年朋友和鼓爱好者练习以及简单的娱乐行业演奏人员跑场之用。

  它和声学鼓并不存在谁好谁坏,因为原理和适用范围不同,所以并没有硬性的比较和使用的冲突。笔者认为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打击手感问题,音色的丰富程度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鼓VS传统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