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词的一点理论
关于歌词的一点理论歌词创作,是横跨文学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交叉领域,要求歌词的创作者既要具备文学知识,又要对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
利用好原则这把剪刀
作词的几项原则:
1, 歌词与诗是两种艺术载体,歌词与诗虽然有相同的共性,但歌词就是歌词,不是诗,诗也不是歌词,两者表达方式不同,现代流行歌词尤其这样。
2, 歌词主题要突出集中,歌词的选材可以宽,但选题要集中,主题一定要突出,不要在一首歌里出现太多事件。太多线索,太多形象,太多人物或太繁琐的时间地点。
3, 歌命,标题要有新意,形象要鲜明。
4, 歌词要有流行句,记忆点。
5, 歌词语言要简洁,口语化和具有时尚性,通俗性。
6, 歌词结构要分明,清晰,歌词构成的基本元素是字,音节,句式,段落。其ˇ樽ˇ样式是受到一定的曲式结构所限制的,歌曲曲式中最基本的几个结构要素分别为主歌,副歌,插句,以及记忆点。因此,一首歌词应有段落,有成次,有高潮,有对应和对比。
7, 歌词要注意故事性和情节性。
玩好文字语言这个魔方
名词+形容词,
不要过分修饰 追求真实的感觉
不要过分夸张 追求大众 时尚化语言
不要矫揉造作 追求有趣味的句式
不要牵强附会 追求自然的美感
动词+副词,
动词与副词的选择十分重要,要使你的歌词自然,生动,富有魅力,就要正确选择恰当又生动的动词,它是歌词创作的生命线
避免文字的苍白肯定要学会副词的运用,尤其流行歌曲的叙述,如果没有或缺少副词的正确连接,就像上楼缺少台阶一样,它是极具吸引力和诱惑里的修辞手法。
在写作的实践中,开始可以从简到繁,加强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以及动词与名词很有新意的搭配,到了写作后期,又要从繁到简,删去不必要的组合,这就是词人创作的二次飞跃。
递进是情绪的快车
在歌词写作中,常常采用递进手法,来推进人的情绪和情节的发展。而递进手法又分平行递进(排比)和顺序。平行递进说理性强,顺序递进叙述性强。一般来说,写得不露表层是好
衬托是思路的立交桥
不描写形体,描写它的影子并通过影子来显出形体,叫取影。也就是衬托,这是指不正面写人物或故事,却描写别的事物来显出人物或故事。
衬托,无论是陪衬还是反衬,都是歌词修辞手段。在现代歌词中不一定的是在开头使用,有不少衬托是在副歌中出现的,或者在某一句感情之初使用衬垫
以它景它物陪衬此景此物,以它景它物陪衬此情此意,以其影,其环境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当然,陪衬的手法一定要运用得当,陪衬得好可以煽情,起到推动感情发展的作用,陪衬不好,则会画蛇添足,减弱感情发展。
比喻是意象的万花筒
暗喻,某种事物被比喻成另一中事物,提及的另一种事物,事实上就是指被比喻的这种事物。
明喻,描述某种事物和另一种不相似的事物的关系,则用ˇ像ˇ,ˇ如ˇ,ˇ似ˇ。ˇ好象ˇ,ˇ好似ˇ等词连接。
借喻,是不出现比喻的本体,把喻体直接当作本体
形象思维就是用具体事物,景物的形象来表达歌词中抽象的思想感情。故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一样,也是词家的思维方式之一,或许是更重要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以写形象为主,借具象表达思想感情,二是写感情,在抒情中含蕴着具象,三是既写形象又写思想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叠字与连环句法横生妙趣
在歌词修饰中,重复,设问,比拟,点染,对偶,比兴等都是常用的手法。
自然与平淡
自然不是修辞方法,而是歌词风格。对流行歌词来说是很重要的风格。许多形式,风格的作品,语言并非都要有寓意,都要夸张,相反越自然,越单纯,越朴素的语言,往往越能打动人。
自然是相对做作而说的,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不华而不实,不哗众取宠。
厚积薄发
在学习歌词修辞手法,语言写作技巧外,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词人,应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语汇的信息量,建立自己语言的信息库。
1, 多读散文,报告文学,诗歌以及其他边缘艺术,这将会丰富你的知识面,拓宽视野。
2, 注意多听音乐,听经典唱片及电台的排行榜
3, 注意观察生活,搜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用语,加强口语化,大众化,都市语言。
总之,把歌词当作职业来认真对待,语言是魔方,看你如何旋转,旋转的重要基础是语言的积累,在歌词创作过程中,任何凭空想象都是徒劳的,只有厚积薄发才有希望成为职业词作家。
搭好歌词结构框架
歌曲与诗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结构形式的规范不同,这种规范只能称作大体规范。不规范与规范是相对的,初学写作必须了解清楚歌曲的基本规范。
我们强调的是歌曲有其独特的风格韵味,也有它优美动人的语言,如果初学者忽视歌词创作必须符合歌曲曲式结构的规律,就是最大的错误。
一个词人的思维逻辑常常表现在他们结构布局上。
大结构D D 段落 小结构D D层次
结构原则:
1;歌词结构必须服从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感情,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环境描写,感情延伸的需要。
2;歌词的结构安排,必须符合事物,故事,情节内在联系,要合情合理,合逻辑。
3;结构安排要层次清楚,连贯,简洁。
4;歌词结构应充分考虑歌曲载体,演出形式等因素,因形式不同而结构不同。
一般流行歌曲的结构是以主题(A),副歌(B),过度句(插句)(C),流行句(记忆点)(D),桥段(序唱,过门,间奏)(E)等组成,一般来说,单二部曲式最为多见。
主歌:
主歌是流行歌曲中的主体,就是主要段落,也是流行歌曲民谣的基本段落。在许多歌中,就是四句左右的分节歌,不段重复A1A2A3A4~~~~中间有些小变化。
主歌往往在A,A2中描述有关人,事,时间,地点,特定情绪的重要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将有血有肉的细致描写,具像描绘,情节叙述都放在主歌内完成。
副歌:
因为副歌有重复,对比两大功能,副歌就成为流行歌曲必不可少而普遍采用的曲式结构。这就是A-B的基本曲式形式结构,大部分歌曲的流行句式,记忆点都设置在副歌部分。
写好副歌,甚至先写出副歌部分,是许多流行歌曲作家常常采用的写作步骤,并获得成功。
副歌的动能:
1, 对比性:在节奏上,情感上一定要与主歌形成对比,为曲调提供较大的对比变化
2, 重复性:在流行句式上获得重复或变化重复,是流行歌曲传播最重要因素,不可不在意,但也不能对情绪不加以克制
3, 发展与概括性:歌曲的高潮往往设计在副歌内出现,而高潮的内容往往要求概括性。
流行句记忆点
歌词中流行句或记忆点的设置方法:
1;以歌名为核心的流行句,是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的第一种方法。
2;在主歌中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
3, 在副歌中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
过度句,插句,引导句
可以称为副歌前的导句,也可称为A,B间的插句,过度句,一般二句到四句组成,最好不要超过主歌或副歌,否则回喧宾夺主。
间奏,桥段,间奏通常出现在歌曲中间2/3处的段落,目的是为了~改变~和扭转歌曲的调性关系,让情绪和气愤产生对比和变化,使听觉新的冲击,就像之间的,是一个大呼吸点。
1, 演唱式桥段 ,需要歌词中给一个新信号,新信息,有时用衬托词搭桥
2, 演奏式桥段 ,这是典型的间奏写法或用独奏SOLO,或用节奏型,或用齐奏等等,总之,演奏式桥段,即间奏,应尽量避开主歌,副歌的主旋律,以发展新的乐思为好,
句式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整个曲式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主要的语言节奏单元,一句词往往由若干音节组成,由此形成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形成音乐节奏形。
歌词的构思
词作家有了创作冲动,并不宜立即动手创作,它必须从形象出发,“精婺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做一番艺术思考与酝酿的功夫:心物交融,深入开掘,提炼主题,剪裁谋篇,选择角度,孕育审美意象,这个过程就是构思。郑南先生说:“灵魂之神第一次上门,你只可备笔,第二次上门,你只可铺纸,第三次上门,你才可写作。否则,它就会摇头的”。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说来,歌词的创作过程应该完成以下七个环节的思索,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准备阶段,中间三个环节是构思阶段,后两个环节是表现阶段。为了完整起见,我把七个环节都概述一下
(一) 缘情而发,寄情于形
明确自己心中有什么“情”要抒发的,找到抒发这种情感的形象,在从选取的形象出发,抓住形象的特殊性进行观察与体味,通过观察得其形貌,经过体味领其精神。
(二) 捕捉感觉,片语只言打腹稿
进一步细细体味,玩索心中欲抒发的感情,从而在某一契机启发下,或情感白热状态下找到独特而新鲜的审美感觉,并找出一个最适合它的语言,运用片语只言打腹稿,用这种鲜活的语言把审美感觉定格。这时候千万不要急于贪求完整,那样会磨平你那有角有棱的独特感觉。如果有人问歌词的创作从那里下笔,就是从这富有个性的“片语只言”开始下笔,用画家的话来说,就是“先画眼珠子”吧,有诗人的话就是“构筑诗眼”,眼睛有神,人就活灵活现了。
(三) 发现新意,独辟蹊径
提炼新的思想内涵,拓展新的艺术天地。所谓“新”就是不要与别人雷同,不要人云亦云,未得新意不下笔,应该跳出巢臼,独辟蹊径。这就非常需要想象功夫,立意要脱俗,就要抓住形象特征性的细节,做出神化入的想象。有想象,才有诗意,才有虚境,才会传神,才会新鲜。正如洪源先生所说:“我们认为一个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应该更新鲜些。这个“新”很重要,它是指在同一个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比如发现其独特的个性与这个个性独特表现的形式;发现事物中可以触发艺术联想的素质;发现事物独具的美与存在的方式等等。”
(四)剪裁与谋篇,取其一点做文章
“立主脑,剪头绪,密针线”,把提炼出来的新意集中到一点:寻找一条最合适的叙述途径,即叙事方式,然后通篇向最优美、最传神、最感人、最有价值处集中,跳荡地写出你的审美感觉。
提炼很重要,歌词情感立意的浓度是单纯之美所显现的,这种美越是纯,也就越深。
叙事技巧很重要,运用得好可以增强作品内容的表达效果,运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下一节我们会专门讲到。
歌词是抒情的,所以不能把事物发展过程当作歌词的发展过程,一句一句应该跳跃式地发展。否则,像通讯报道式叙事,一方面会拉得很长,另一方面也会填得很满,会没有了抒情诗歌的灵气,因为“情”被“事”挤了。
(五)角度与结构,要量体裁衣
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选择表现的角度、结构、运用各种技巧与手段,使题材内容与创作技巧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创作出诗化的艺术境界,孕育出理想化的审美形象。
重要的是对不同内容找到不同的却是最贴切的表现形式,要多想想为什么会用这种形式,用它有什么好处,用别一种形式可以么?准备表现什么情调?怎样把这种情调表现得更鲜明、突出?
(六)语言定格,创造艺术形象
运用最生动、准确的语言把心中孕育的审美形象表现出来,创造出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
(七)冷眼审视,修改润色
作者在强烈的冲动中写下的东西,往往考虑的不够周全,初稿完成后,可搁数日,在冷静地理智地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改润色,然后定稿。
这七个环节只是对歌词创作过程的大致描述,在实践中,会因人、因作品各有侧重。 下面举例说说结构的过程。
创作《醉在武夷怀抱中》这首歌词时,最初登上天游峰俯瞰丹霞碧水获得的感觉是“身也轻轻,脚也轻轻,醉在武夷怀抱中”,在构思中,我就抓住一个“醉”字做文章。先从白云——群山——清风写出所处环境的特点,再通过所见所闻所疑写出自己的各种幻觉,尽量把“醉意”写足。在角度上采用疑问切入,一下子就创作出恍如梦幻艺术氛围,请看:
是在天游,还是梦游?
游在山峰,还是碧空?
白云身边缭绕,
群山脚下翻腾,
一片清风吹来,
花香醉人心胸。
啊,身也轻轻,脚也轻轻
醉在武夷怀抱中
是在漫游,还是神游?
游在九曲,还是龙宫?
石龟探出溪面,
丹崖舞在水中,
一曲歌谣飘过,
玉女展现笑容。
啊,看也朦胧,听也朦胧,
醉在武夷怀抱中
在一九九三年,“营多杯”中国体育运动队队歌征集大赛中,吴文峰作词,方石作曲的《在蔚蓝之间》,被评为中国跳水队获奖歌曲,我觉得这首词写得很妙的,它不仅写出跳水运动的特点——在天空与池水的蔚蓝之间,而且抓住时空这一点深入挖掘,写得简练、集中、新颖,难怪能从众多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请看:
天高地远
我们的空间却十分有限
岁月绵绵
我们的时刻却十分短暂
头上是蔚蓝的天
脚下是蔚蓝的水
跃起,舒展,落下
用美延伸空间
用美创造永远
第一句写跳水空间上的特点,第二句写跳水时间上的特点,第三句至第六句继续写跳水运动员在跳水那一瞬间的时空特点——在蔚蓝之间,跃起,舒展,落下,末两句再从时空角度写跳水运动员的意义——用美延伸空间,用美创造永远。结句可谓概括的精辟而新颖。
这首词能抓住跳水运动独具的特点,写出新意,是成功的原因之一;选取在蔚蓝之间这个角度切入,紧扣“时空”这一点来剪裁谋篇,句句准确而集中的表现它,有如击鼓一样,槌槌打在鼓心上,从而产生极大的心灵震撼力,这是成功原因之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此文选自魏德泮著的《歌词例话》歌词构思的第一节“构思过程概述”)
歌词创作中的“领”与“悟”
歌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经过无数歌词作家的努力,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文类与科学体系。为了传承和繁荣歌词创作,音乐院校开设了音乐文学专业,刊物开辟了歌词理论和技法的专栏,这些举措无疑都是在教授和传播歌词技巧。凡是学习歌词创作的人几乎都受过这种师传、书传、词传的过程。可见歌词创作是要学习的,是不能否认向别人学习的。当然,这种学习有的是系统的,有的是零碎的,有的是通过别人的一次或者几次改词的过程,通过别人的一次或者几次的讲解的过程才能学习到的。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写歌词无需老师也不用别人指导,只靠“悟性”。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确实搞创作的人要有“悟性”,“悟性”是指一个人的聪明与天质,“悟性”代表一个人对一种事物的感悟程度。我们学习写歌词确实有个“悟”性的问题。
说到“悟性”我们大概谁也比不上孙悟空,这个猴子的“悟性”可是独一无二的了。但是,我们绝不能忘记他是在被他的那个不知名的师傅在头上打了一戒尺,才开始有了“悟性”。由此我就想到这个“悟”字前面那个“领”字,也就因为有了那个“领”字,方能成为一个词——“领悟”。
不能否认,有的作者“悟”性很强,能够在别人的言谈中,在别人的歌词作品中“悟”到一些东西,写起来从个别形态上也蛮像那么回事。但是,“悟”,不是万能的,“悟”,绝不能代替学习,也不可能“悟”,到歌词的全部特征和深刻的内涵。因为歌词有自己的科学体系,不学习,靠“悟”,是悟不出有多少种类、有什么曲格、词格。
听到别人的言谈、阅读别人的作品,让人修改过歌词,这本身已经是有意无意的被师授,被“领”过,哪怕是一句或者一字,不是有“一字之师”之说么?!可见,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可能只是自己悟出来的道理,前人的成果就是师传,这个传就是“领”,加上自己聪明的天质和敏锐的文思-----“悟”,也就全面了。因此“领”和“悟”应该是一个统一体,不能分开来认识和解释。
由此可见,我们初学歌词的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人摸象,这样,才能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写出形态各异,内容丰富的好作品。
歌词的题目
歌词的题目是歌词的名片。一首感人的歌词首先应该有一个好题目,因此,在我们写歌词的不是先考虑内容,而是先确立题目。立题、立题,这是歌词立意所必须的,绝不是写完了内容再考虑题目。
其实,一个成熟的词作者,在采集生活、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进入创作的同时,题目就确立了。例如:《好日子》有了这个题目,就一定会想到好日子怎么个好法,它和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于是说明这个题目的“阳光的油彩抹红了今天的日子”、“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语言就会油然而生了。歌词的题目是歌词的灵魂。一个好的歌词题目,总是这个歌词的最具情感内核的部分,也只有这个题目的内涵是最能打动人的,让人们感动。《希望的田野上》这个题目,一定是词作家在被时代、被生活、被改革开放的新农村、新景象感动后提炼出来的,于是就会带动出“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这样的内容。看到这首歌词,就会觉得《希望的田野上》这个题目,是这首歌活灵活现的灵魂。
歌词的题目是歌词的翅膀。一个好的歌词题目就像歌词的翅膀,能带动歌词起飞,能飞入人们心中,能飞入人们梦中。有的时候,人们不一定记住歌词的全部,但是只要记住歌词的题目,这个歌曲就不会消亡。试想,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歌曲,例如《血染的风采》,它的大部分歌词人们不一定记的全了,但是响亮,生动,感人的题目总会飞翔在人们的记忆中。
总之,写歌词,题目很总要,也很吃功,我们也一定要把它作为写词的主要功课来做,这样,你歌词的题目就会变成传世的格言、变成人们的座右铭。
歌词的意向
歌词创作中加入意象可以丰富我们的创作手法,加深内涵,激发想象,通常的手法有,
1,单一意象,即只选一个意象中心象乔羽的三《思念》
2,复合意象,即若干意象内在联系在一起如《再回首》
3,关于意象反拨,即意象过头过分稠密使作品走向无谜底,玄学化,是歌词创作的大忌,所以此时就要适当地消弱意象。
通俗歌曲的歌词
通俗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即使是带有诗情画意,意蕴较深的歌曲,也都从歌曲的总体氛围上来刻画、追求,而歌词本身也多尽量做到口语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词的语言性。许多优秀的通俗歌曲表达意境与氛围十分浓郁,然其歌词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弯弯的月亮》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又如《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面前……”这两首歌的歌词,公认是文学品位颇高的上乘之作。它们可以说是诗化了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俗歌曲中这类有一定艺术功力的歌词不少。
另外,也有一些歌词是大实话、大白话,甚至不讲究格律韵脚,如果没有音乐的帮衬,那简直就是在说话了。当然,由于通俗歌曲创作的无规定性,群众自我参与意识极强,所以,各种创作现象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创作还是应当追求一种品位与档次,以提高创作质量,为广大群众贡献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通俗歌曲的语言的特征
通俗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
近来,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有出现,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艺术也增添了新的样式。但是,绝大部分歌词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文学性。
歌词特点简谈
歌词是歌曲旋律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意境深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声诗并著”既有诗的素质,有有歌的性能的“能唱的诗”,才能引发曲作者的创作欲望,激起曲作者的创作热情,挖掘出心中美的旋律。所以,好的歌词应该既可以同旋律集合成为一首好歌,又是一首能离开旋律而独立存在的颇具审美价值的好诗。
一首好词应该具备的特性:
1.从思想而言,内容要健康,能正确反映生活
2.就艺术性而言,应该具有一定的品位从本质而言,歌词应是相对旋律而独立并显现其美感的诗。也就是说,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手法,它都该具有。但是它应该在语言,声韵,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滴受到旋律滴影响和制约而已,这也是歌词被称为“歌诗”;“声诗”滴缘故。
歌词的艺术特征
1.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
2.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
3.情感的根本性,真实性
4.语言的凝练性,通俗性
5.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
6.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我提倡韵律的和谐性的重要,韵脚铿锵,朗朗上口,合辙压韵,易唱好记才是一首好歌词的特性。)
歌词的结构形式
1,歌词的句式:基本上是7字句,5字句
2,歌词的段式:1段式2段式3段式和多段式。歌词段式内在的不同,段式句数的不一,可以带来不同的节奏感。
歌词写作的方法
1.(开门见山)
2.兴(比喻,
3.偶(对仗)
4.比(不少于3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的并列,常是同一事物多侧面的描述,以达到充分强调和鲜明地表现目的。
5.序列(以方向,时间,数字等的顺序,依次引发歌词内容的手法。
6.比拟(把人比物,把物拟人,赋予人〈物〉以物〈人〉的性格,特征和动态的描写手法。
7.对比(多为相反,相对事物的对比并置,可用在句与句,段与段,章与章之间。
8.衬托(以客体〈衬托者〉突出主体〈被衬托者〉的一中表现手法。
9.设问(分“自问自答”“自问不答”2类)
10.叠置(就是把字或词重叠使用,可以形声,绘色,写景,抒情〈如小小一声声一片片〉
11.重复(将歌词中相同的语句,段落紧接或间隔着多次出现的手法。恰当地使用重复,可加强语气,突出重点,协调韵律,规划段落。)
12.衬词:(1).有助与民族风格表达的衬字,词,句。如呀啦嗦哎
(2).有助于地方色彩表达的衬字,词,句。
(3).一些主要源自象声词的衬字,词,句。如来来来滴哩哩
(4).还有一些衬字,词,句。如啊,呀,哎,哟。
13.夸张(既借助丰富的想象,对事物的特征,人物的形象予以适度的夸大,缩小强调和渲染的手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