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孕育不朽之歌
——《义勇军进行曲》考据抗战时期,日军践踏我们的国土,《义勇军进行曲》便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了。我们今天熟知的《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实际上,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义勇军进行曲》,它比田汉、聂耳创作的同名作品诞生更早一些,虽然歌名相同,但旋律和歌词完全不一样。
更早一版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的音乐老师黎锦晖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半个月内创作的。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是“黎氏八骏”之一。九一八事变后,《申报》当即连续发表了他创作的多首抗战爱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其中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大片国土,义勇军高举“誓死抗日救国”“还我河山”的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军展开英勇的武装斗争。北方民众的抗日爱国热情感染了远在南方的黎锦晖,他带着明月社远赴东北为灾民募捐义演,并且回绝了日本音乐家向他发出的赴日演出的邀请。黎锦晖怀着对日本侵略者满腔的激愤和抗日救国的豪情,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歌词朗朗上口,振奋人心。歌词写道:“我国不幸,水灾兵祸,受尽折磨!暴国乘机,兴兵抢夺,杀人放火。奋斗救国,动起干戈,我们来尽忠报国!快把那万恶帝国主义打破……”这首歌曲十分写实,充分表达出了作者呼吁全民族抗日救国的坚定决心,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
虽然黎锦晖的《义勇军进行曲》并没有被今天的大多数人所熟知,但他的学生聂耳所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却成为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最庄严和神圣的旋律。1933年,聂耳参加了慰问团,来到抗日前线慰问义勇军。在这里,聂耳亲眼看到了义勇军浴血杀敌的场景,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用血肉筑长城的精神和勇气。当时抗日义勇军前线有一些军歌、誓词和通电中有“血肉铸成长城”等响亮的口号,聂耳深深地被义勇军的精神所激励和感动。1934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邀请田汉编写抗日题材的电影剧本。由于催稿很急,田汉仅写了一个故事梗概,名为《凤凰的再生》。按照剧本情节设计,田汉在编写剧中男主角诗人辛白华《万里长城》长诗的最后一节时,创作了一首激昂奔放的自由体诗,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版歌词。当时,国民党政府和租界当局明令禁止宣传抗日。在一切出版物上,“抗日”的字眼都要被删掉。在这样严厉的限制下,田汉将强烈的抗日救国热情高度浓缩,并加以升华,使歌词呈现出巨大的凝聚力。原词是:“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把血肉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1935年,田汉等左翼文艺工作者相继被捕。为不耽误电影拍摄,电通公司请孙师毅把《凤凰的再生》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意后,将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并将其中的主题歌词中“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此时,正准备去日本的聂耳得知主题歌需要谱曲后,被歌词震撼,主动请缨,要求为其作曲。他怀着满腔的激愤,迅速投入到歌曲的后续创作中。经过反复斟酌,聂耳深刻地理解并准确地开拓了歌词的主题和内涵,谱写了歌曲的初稿。1935年4月15日,聂耳为躲避当局追捕,把《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带到日本修改。1935年4月末,聂耳将歌谱的定稿从东京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整首歌曲结构完美,词曲浑然一体。为了使歌曲的主题更为鲜明,电通公司组织专人,几经推敲后将歌名更改为《义勇军进行曲》。 对于这首歌的歌词,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先后在《中华日报》和《电通画报》上发表。《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时,《义勇军进行曲》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迅速传遍全国。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49年10月1日,在盛大的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紧随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宣告响彻天安门广场。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近年来,国歌有时被随意用于各式各样的场合,甚至出现将国歌商业化利用和炒作的现象。2017年6月22日,国歌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我国国歌立法进入关键阶段。笔者认为,制定这样一部专门的国歌法,将更加有效地增强国歌奏唱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激励全体人民共同唱响国歌的最强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作者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编辑研究部副研究馆员)
页:
[1]